路亚技巧网

揭秘韦伯望远镜惊人的造价

09-12

揭秘韦伯望远镜惊人的造价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今年12月就要发射了!这个消息轰动了天文界,作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韦伯的身上寄托了无数人的期望,有可能帮人类解开宇宙起源之谜。不过大家仍带有一丝怀疑,毕竟“鸽王之王”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作为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韦伯望远镜项目在1996年就开始了,原计划在2007年发射,如今2007年出生的孩子已经上了初中,韦伯望远镜却还躺在地上,最新的发射时间是2021年12月18日,这个日期目前看来比较靠谱,NASA已经完成了对它的最后测试,再鸽一次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

由于一拖十几年,韦伯望远镜的成本暴涨,最初仅5亿美元的预算一改再改,据估计总共的花费将达到上百亿美元之巨!要知道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造价才45亿美元,韦伯花掉的钱足以建造两艘核航母,实在是太夸张了!这样一个吞金巨兽,为什么NASA还是铁了心要上?它到底有什么诱惑力,与我国将来要发射的,与天宫空间站共轨运行的巡天号光学舱相比,孰优孰劣呢?

一台望远镜,两艘核航母,你选哪一个?

要论整体性能的话,韦伯望远镜当然无愧于世界最强空间天文台的称号,这么多钱并不是白烧的。不过在一项关键性能方面,它还真不如巡天号光学舱,而这很可能决定了这俩望远镜今后不同的命运。

为什么要烧这么多钱建造韦伯望远镜?

韦伯望远镜是一台工作在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的太空望远镜,以NASA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的名字命名。这个詹姆斯·韦伯在航天史上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在1961至1968年执掌NASA,正是在这段时间,美国进行了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轰动了世界。韦伯于1992年去世,以他来命名这台世界最强的太空望远镜也挺合适。

NASA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

太空中工作的望远镜,不会受到大气层扰动和散射的干扰,视宁度极好,能够达到理论上的极限分辨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最著名的太空望远镜就是哈勃望远镜,主镜直径达到2.4米,自1990年发射以来,哈勃望远镜已经在地球轨道上工作了31年,拍摄了无数壮观而珍贵的照片,令人大开眼界。

但哈勃望远镜的设计寿命只有15年,如今已经大大超期服役,而且当年设计的初衷是由航天飞机对其实施定期维护,并抬高轨道,现在美国的航天飞机已经全部退役,目前还没有哪个航天器能够实施对哈勃的维护,部件日益老化。今年6月13日,由于有效载荷计算机出现故障,哈勃竟然死机了一个多月,NASA费尽周折才找到原因,切换到了备用的电源控制模块,才重新恢复。

哈勃望远镜已工作31年

哈勃已垂垂老矣,撑不了太久了。另一个大型红外太空望远镜斯皮策也已经退役,剩下的几个都专注于某个特定的探测任务,无法替代哈勃望远镜这个“大型空间天文台”的作用。NASA也早就知道这一点,于1996年开始了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项目,希望用比哈勃更低的成本,再打造一个太空望远镜霸主,维持其在空间观测领域的地位。

与前任的哈勃相比,韦伯望远镜当然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于观测波段不完全重叠,不好直接比较,但如果看了韦伯望远镜的结构、参数和运行方式,就能感觉到NASA在韦伯望远镜上寄托的野心,是真的打算用它观察到宇宙的源头。

韦伯望远镜主镜为什么是金灿灿的六边形?

韦伯望远镜的形状与哈勃望远镜有很大的不同。哈勃是个很典型的反射式望远镜,有一个镜筒,主镜是一整块口径2.4米的反射镜,这已经相当巨大,加工难度极高。而韦伯却没有镜筒,直接能看到硕大的主反射镜。这枚主镜的等效口径为6.5米,是哈勃的2.7倍,而集光面积则有6.25倍。口径越大,理论上的分辨率越高,这意味着韦伯的分辨率将大大优于哈勃。

哈勃(左)与韦伯(右)主镜大小对比

这块巨大的主镜呈六边形,却并不是一整块,而是用18块六边形的小镜片拼起来的,其实6.5米的口径虽然大,但与那些著名的地面天文望远镜比也不算惊人,欧洲南方天文台VLT望远镜的4个主镜,每一个口径都是8米,而且是一整块镜片。为什么小了一号的韦伯反而要拿18块小镜子拼接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韦伯望远镜是一个太空望远镜,不是在地面上搭起来就完事,而是要发射到太空里去,这就受到了火箭整流罩尺寸的限制。按照计划,望远镜将由欧洲的阿里安5型火箭发射,这种火箭的整流罩直径是5.4米,无论如何也塞不下6.5米的主镜,因此只好另辟蹊径:在发射时主镜折叠在整流罩内,在太空中再展开,这么一来,就只能用多块较小镜片来拼装了。

处于折叠状态的主镜

另外主镜的材质也和哈勃大不相同,没有用玻璃,而是用了金属铍,这些铍质镜片表面被高度抛光,粗糙度只有20纳米,并镀上了一层黄金膜,因此韦伯总是一副金光闪闪的形象。像哈勃等望远镜的主镜基材都是玻璃,为什么韦伯偏要用铍呢?原来,它的轨道和哈勃大不相同,是一台“不走寻常路”的望远镜,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下工作,而铍的热变形非常小,在如此低温下仍能维持精密的形状。问题是:为什么非要选择如此苛刻的温度环境呢?

铍质镀金的镜片

原来,韦伯望远镜的工作重点与哈勃不同,它虽然也能拍摄可见光波段的照片,但重点却是红外波段。红外线就是热辐射,波长比可见光更长。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红外探测能力,就要让光学系统和感光元件足够的冷。最冷的温度就是在绝对零度附近,是韦伯的理想工作状态。不过,要想让它一直保持如此低的温度可并不容易,NASA可是费了牛劲了。

网球场大小的遮光板,看起来像一艘“帆船”

对于一台运行在太空中的红外望远镜来说,最大的干扰源有两个:一个是太阳,一个就是地球。太阳光芒万丈自不必说,地球虽然没那么亮,但却有着非常强的红外辐射能力,这些红外线一旦被主镜收集,就会干扰探测。另外红外线还能直接加热望远镜本身的结构,使其升温,同样会影响性能。

要想同时挡住太阳和地球(以及月亮)的光,只能用一个大镜筒来作为遮光罩。韦伯的主镜口径6.5米,这个镜筒不仅重量会十分惊人,其尺寸也根本无法塞进现有火箭的整流罩。即使能发射上去,镜筒本身会不会被阳光和红外辐射加热,也是个问题。

哈勃望远镜的大镜筒

于是,韦伯干脆抛弃了镜筒,主镜和第二反射镜等光学部件完全裸露在外,然后用一个巨大的遮光板挡住来自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光(包括红外线)。这个遮光板分为五层,层与层之间有间隙,展开后长度超过21米,宽度超过14米,大小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当可见光和红外线照射到第一层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回去,少部分被材料吸收,并以红外辐射的形式照射到下一层,然后又会被下一层反射,这样一层一层衰减下来,传导到背阴面的热量相当少。

五层结构的遮光板

巨大的遮光板和裸露的主镜,使得韦伯像是一艘漂浮在太空中的“帆船”。经过计算,遮光板向阳的一面温度有110°C,经过五层遮光板后,将会降到仅有零下223°C,对于光学部件来说已经足够冷了,不过对传感器来说还不够。近红外观测使用的设备还会利用被动冷却系统进一步降温到零下234°C,中红外设备要求更苛刻,需要用液氦进一步降温到零下266°C。

韦伯的形状如同一艘帆船

不过,就算有这么一个又大又厉害的遮光板,如果韦伯望远镜像哈勃那样运行在近地轨道的话,仍然是白忙一场。以哈勃为例,大约1小时36分钟就会绕地球一圈,在此过程中太阳和地球的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换。而望远镜又必须保持对准天空中的某一目标,就算遮光板再大也没法一直挡住太阳和地球,而且这里离地球太近,红外辐射的热效应过强,只能考虑换一个地方干活。

为什么要在距地球150万公里处工作?

发射韦伯望远镜的阿里安5火箭运载能力强大,近地轨道运力达21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力是10.5吨,而韦伯望远镜重6.2吨,比哈勃(11吨)要轻得多。因此火箭足以把韦伯望远镜打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也就是它的最终归宿: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只有在这里,韦伯的巨大遮光板才有用武之地,才能持续获得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为什么会这样呢?

阿里安5火箭

原来,这个第二拉格朗日点(简称L2),是个神奇的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点共有5个,如果一个航天器处在这5个点的任意一个上,它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将维持不变,例如L2点就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外侧,韦伯望远镜在这个位置,会与地球以相同的周期(1年)绕太阳公转,并且一直处在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这里远离地球,红外干扰较小,甚至地球还能一直挡在太阳前面,遮住太阳的大部分光线。

此时如果我们站在韦伯望远镜上,会发现太阳和地球基本静止在某个方位,只要设置好遮光板的角度,就能一直挡住它们,让主镜、感光设备等永远处在阴影中。当然它无法做到完全静止在L2点,而是环绕L2点运动,并且需要使用燃料来维持住这个轨道。而离地球远还有其它好处,比如通讯信号不会被遮挡,太空垃圾也几乎没有,要不然花了上百亿美元的大家伙如果被太空碎片击中并报废,那损失可就大了。

在L2点,遮光板可完全挡住太阳、地球和月亮

总之,韦伯跑了这么远的路,费了这么大的劲,只为提高红外波段的探测能力,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像哈勃那样拍摄可见光波段的壮丽宇宙不好么?原来韦伯的志向可不止于此,它是真的想看到宇宙起源的早期阶段。

重点放在红外波段,只为看清宇宙起源

按照大爆炸理论,我们这个宇宙大约诞生在138.2亿年前,假设能观察到一个距离在100亿光年处的天体,它的光需要经过10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附近,这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是它100亿年前的样子,那个时候宇宙刚刚诞生38.2亿年。哈勃望远镜捕捉到的最远星系距离地球约134亿光年,看到的就是宇宙诞生之后仅4.2亿光年时的样子,这已经是哈勃的能力极限了。

哈勃望远镜观察到的最远星系

如果还想看到宇宙更早期的景象,就必须使用比哈勃更强大的望远镜,不仅是口径大,分辨率高,还要能够更好的捕捉红外线。因为那些130多亿年前的天体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时大多已经变成了红外线!这就是著名的红移效应。由于宇宙在膨胀,遥远的星系正在离我们远去,它们发出的光的频率会向光谱的红端移动。根据哈勃定律,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高,红移也就越大。要想更好的观察宇宙早期的天体,就必须提高红外波段的能力。

另外红外线波长较长,可以更好的穿透宇宙中的尘埃,要换成可见光可能已经被挡住了。因此,韦伯望远镜才如此注重红外波段,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据说它能看到大约136亿光年处的天体,获得宇宙诞生后2亿年左右的照片,有可能观察到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批星系,有可能验证、完善或者推翻现有的宇宙起源理论,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科学家希望用韦伯看到大爆炸后第一批星系

然而时至今日,韦伯望远镜带来的兴奋已经让人有点儿疲劳了,因为它竟然跳票了14年,并且获得了“鸽王之王”的称号,这是为什么呢?

“鸽王之王”是怎样炼成的?

韦伯望远镜最初定下的发射日期是2007年,作为1996年开始的大科学项目,用11年的时间来完成还算是比较正常的,而且最开始的预算相当便宜:只有5亿美元,很有诱惑力。然而没过多久,人们就发现这5亿美元不过是个钓鱼的“鱼饵”。

当开发进入实质阶段后,NASA的专家们才发现当初的想法太幼稚了,要想实现这个宏伟的工程,需要克服的难题太多。例如:巨大的主镜和更加巨大的遮光板都要先折叠,发射到太空后再展开,各个镜面还要保持极高的位置精度,稍有差池就会功亏一篑。而且一旦发射就无法再维修,所有部件的可靠性都得相当高。

巨大的可折叠主镜

在超高的要求和难度下,很多设计不得不几经反复,甚至推倒重来,预定的发射日期也是一拖再拖,从2007年推到2009年,再到2010、2011、2013、2014……,直到最新确定的2021年12月18日,“鸽王之王”的桂冠也毫无悬念的落在了它的头上。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一些零部件还未使用就已经老化,堪称奇迹。

对于一个如此复杂而浩大的科学工程,最怕的就是拖期,一旦拖期,成本就会不可逷制的上涨。韦伯望远镜项目的成本可以说几近失控,从5亿美元涨到20多亿,再到40多亿、60多亿、80多亿……,现在NASA的最新估计是96.6亿美元,最终完成部署和观测任务后,相信超过百亿美元是轻而易举的事。而这台用一百亿美元砸出来的望远镜,能工作多长时间呢?理论上却只有10年!哈勃都工作了30多年,韦伯一下缩水这么厉害,难道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韦伯的设计寿命仅10年左右

设计寿命仅10年,为何只能一锤子买卖?

韦伯望远镜的任务时长其实仅有5年半,在这之后是自由发挥的时间,但为了维持在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的轨道,它需要消耗燃料,所携带的燃料预计也就够用10年。如果状态比较好的话,有可能超过10年。大家可以简单算一下,100亿美元平摊到10年,相当于每秒钟花掉31.7美元,这个速度还真不见得比“烧钱”更慢,简直就是一台巨大的“碎钞机”。

难道NASA就心甘情愿地只让韦伯工作10年吗?那倒也不是,但却没有办法。为了实现超高的红外观测性能,就只能把它放到L2点,这里比月球轨道还要远得多。但轨道维持需要燃料,燃料耗尽后如果不能补加就无力回天了。虽然韦伯预留了与未来航天器的对接接口,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有人或无人航天器能够给它补加燃料和冷却液,也许未来的星舰可以。即使将来真能实现在轨加注燃料,实现起来的复杂性和难度也相当高,成本同样不忍直视。

吞金巨兽一旦发射就无法维护了

这就是韦伯望远镜最大的问题:可维护性极差,或者可以说没有,就算燃料没耗尽,如果其它部件出现问题也会玩完,基本上是一锤子的买卖。之前的哈勃就曾重点考虑过维护问题,计划由航天飞机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并且利用航天飞机的动力抬升轨道,防止其坠入大气层。问题是美国的航天飞机误入歧途,费用高昂,成本居然比一次性火箭和飞船还高得多,再加上出了两次机毁人亡的事故,航天飞机只得在2010年全部退役。

2009年哈勃进行了最后一次维护,之后便再未与任何航天器对接,进入了发挥余热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哈勃上的关键部件一旦损坏,且无法在地面遥控下恢复的话,这台科学神器就寿终正寝了。哈勃的维护必须靠航天员人工完成,其实就算航天飞机不退役,或是用其它载人航天器执行维护,每次任务的成本也会令人肉痛,毕竟载人发射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哈勃和韦伯望远镜在可维护性这个关键问题上,解决的都不是那么好。那么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

使用航天飞机对哈勃进行维修

当然有!那就是我国未来的巡天号光学舱所采用的方式:与空间站共轨飞行。

巡天号维护方便成本低,在这方面远胜韦伯

巡天号是我国载人空间站规划中的一部分,可以认为是一台类似于哈勃的太空望远镜,但使用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视场范围达到哈勃的300倍,哈勃花一年拍的照片,巡天号一天就能拍完。当然这也与巡天号的使命有关:它是一台“普查”型望远镜,要像人口普查那样扫描大片天区,而不是哈勃这种只盯住一点的“详查”型望远镜。

不过,即便是普查,巡天号的分辨率也并没有比哈勃低多少,而且又能巡天又能对地观测,一机两用。它的主镜口径是2米,略小于哈勃,但也相当大了。凭心而论,巡天号的红外观测能力显然比不上韦伯,可见光方面的分辨率也未必能超过哈勃,但它却有一个杀手锏,是前两者望尘莫及的,那就是维护起来极为方便。

巡天号光学舱

巡天号在早期设计时是跟天宫空间站对接在一起的,后来出于各种考虑改成了共轨飞行。它和空间站一起飞行在距地面约400公里的同一轨道上,两者相距不远。平时进行观测时,巡天号可以自主改变姿态,对准目标。而当需要补加燃料、维护升级时,就会和空间站对接,由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来进行各种操作。

由于空间站未来将会一直有人照料,航天员是现成的,并且还有定期前往空间站的货运飞船。这样在巡天号需要维护时,就不再需要每次都专门进行载人航天发射,只要将所需物资设备交给货运飞船带上去就行了,成本将大大降低,灵活性也更高。虽然巡天号的设计寿命也是有限的,但可以随时进行维修和设备升级,可以“与时俱进”,相信其实际的使用寿命将会大大超出预期。

与天宫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号(左下)

显然,巡天号这种运作方式,对于还没那么多钱可以烧的我国,是最科学最经济的。当然这一方式的前提是有一个空间站作后盾。相比之下,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已经超期服役很久,预计在2028年退役,更悲观的说法是2024年,届时地球轨道上将只有我国的天宫这一个空间站,这才是巡天号采用共轨运行的底气所在。

波斯猫的图片有哪些

宠物猫领养协议有法律效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