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早上气温还是很凉爽的,不过到接近中午以后,天气逐渐有了潮湿闷热的感觉。
在以前农村入伏以后,春小麦就已经成熟,接近收获了。
麦田里无数的蝈蝈,纷纷跳上成熟的麦穗,滋啦滋啦的比拼着鸣叫,像小提琴乐曲一样很好听。
这些蝈蝈也是长得各种各样,有绿色的,还有土褐色的,还有淡褐色与绿色相间的,有的蝈蝈尾部还长有一把“长刀”,很是威风。
不仅麦田里有蝈蝈,路旁、沟边的草丛里,也有各色各样的蝈蝈,从早到晚不停的鸣叫,当有人经过时,就机警的跳到草丛深处躲藏起来。
小麦收获后,用麦秸编织几个大号的蝈蝈笼子。
然后到草丛中,或是麦垛边,捕捉几个蝈蝈,放到蝈蝈笼子里,然后把笼子吊放到屋檐下。
就可以每天听着蝈蝈不停的,从早到晚的奏乐、鸣叫,天气越热声音越响亮。
现在到乡间田野,很少看到各色各样的蝈蝈了,只有到山区才能看到零星的蝈蝈存在。
不仅是蝈蝈,就是以前田间很常见的,很好看的蜻蜓、蝴蝶也少了许多。
以前在水田边上,上下游河沟里,水生小动物有的是。
有正在孵化的一团一团青蛙的籽,已经孵化出来的小蝌蚪,甩着小尾巴游来游去。
“水晶麽”也就是水里的小蜗牛,蝲蛄,各种小虾小鱼多的很。
现在都消失不见了。
原因当然也很清楚,就是各种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在保障了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无形中消灭了许多生物。
自然界的白天少了许多翩翩起舞的色彩,夜晚也少了许多此起彼伏的鸣唱。
但愿田野里“寂静的春天”“安静的夏天”不会出现。
让自然界保持多姿多彩、千声万鸣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