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泡茶时,“茶水分离”真的有必要吗?掌握这些技巧,轻松享受美味茶汤

03-06

泡茶时,“茶水分离”真的有必要吗?掌握这些技巧,轻松享受美味茶汤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晚上,村姑陈正在跟文章奋战。

茶友姐姐来聊天,说,自己最近买了一个茶水分离杯,打算春天出门踏青的时候随身带着。

不知道用它来泡茶,会不会好喝?

照片上,是一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玻璃杯。

这种杯子,村姑陈曾经见过。

爱茶之人,出门除了带保温杯,就是带随行杯,里面泡着自己喜欢喝的茶。

但比起普通的玻璃杯,它的上方有个滤网,专门用来放茶叶。

泡茶的时候,先把沸水倒进杯子里,再连着滤网和盖子,一起合上。

接着,将整个杯子颠倒过来,茶叶和水就会接触、浸润,开始释放内质。

等你觉得时机到了,再把杯子正过来。

彼时,假如杯子只装8分满,在滤网下方,那么里面的茶叶就不会接触到水,二者始终处于分隔的状态。

如此一来,不就达到茶水分离的目的了吗?

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小巧思。

既考虑到了便携性,又考虑到了茶汤的口感,避免由于久泡而引起的苦涩。

春天出门踏青,或者野餐露营,带在身上很合适。

虽然这种随行杯泡出来的茶汤,不如盖碗来得好喝,但毕竟不是在家里,工具有限。

况且,总比各种加了香精,掺了糖的饮品要好。

还是自己随身带个杯子,泡上平时喜欢喝的茶,比较好。

《2》

为什么老茶客都很讲究“茶水分离”?

原因很简单,实践出真知。

他们深刻地明白,当茶叶长时间浸润在水里,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物质。

当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来到汤水里,就会带来浓酽苦涩的口感。

喝下去后,舌面上瞬间泛起一层厚厚的褶子,苦、涩、麻,都融为一体,这口腔刺激感,简直了。

除非是要给舌头找虐,否则没有人喜欢这种滋味。

这种刺激感,在某些不懂茶的人看来,或许会觉得很浓郁,很醇厚。

而真正懂茶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

他们知道,浓非厚,淡非薄。

茶汤是否醇厚,要看品质,而冲泡只能决定浓淡。

浙大的王教授说过,茶叶当中的三大化学成分,茶多酚、生物碱(咖啡碱为主)、氨基酸(茶氨酸为主)。

它们都会溶于热水中,只不过,释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主导鲜爽的茶氨酸,释放速度比较慢。

而主导涩的茶多酚,以及主导苦的咖啡碱,释放速度则更快一些。

因此,在泡茶的时候,如果茶水不分离,随着时间的流逝,苦涩物质析出的含量,就会远远高于茶氨酸。

喝起来,苦味重,涩味也重。

原本香清甘活,鲜爽灵动的茶汤,被大大掩盖。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茶水分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3》

茶具里,盖碗能很好地做到“茶水分离”。

盖碗,主要由两个部分组合,一个是盖,一个是碗,另外还会配个底托。

出汤的时候,泡茶者会将盖子和碗身调整出一个开口。

端起来,对准公道杯向下倾斜,茶汤就会乖乖地从这个盖与碗形成的夹角里,倾泻而出。

就像一道由茶汤自然形成的小瀑布,干净利落。

精髓在于,快、准、狠。

其中,快代表的是“快出水”。

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只需要用时7-8秒,尽量缩短茶与水接触的时间,尽快分离。

因为,对于好茶来说,内含物质丰富,析出的速度也很快。

当沸水接触到干茶的瞬间,就会开始析出滋味物质,不必担心味道寡淡。

而通常情况下,这样就能把绝大多数的茶汤倒出来了。

不过,细心的茶友,往往还会再翻折手腕,重复几次出汤的动作,以求把碗底的水也彻底沥干,不留一滴余水。

这同样是村姑陈的习惯动作之一,如果没有沥干的话,盖碗里仍然会残留下一部分的茶汤。

那么,这些茶汤,就成为了药引子一样的存在——不断浸泡并刺激着碗底那部分的茶叶,析出自己的物质。

从上一冲结束,直到下一冲开始,中间间隔有多长,这些水浸泡着茶叶的时间,就有多长。

可想而知,在不合理的释放形势下,苦涩物质过量释放。

之后泡出来的茶汤,不管出汤多快,都会带有挥之不去的苦涩感。

如果是一位泡茶初学者,或许想破头都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动作都做到位了,出汤速度也很快,可为什么茶汤还是一泡比一泡浓。

在此,村姑陈要提醒各位茶友。

盖碗泡茶,除了快出水,除了茶水分离,沥干也很关键。

每一冲的茶汤,都要沥干,看到最后茶汤呈现缓慢滴落状态时,切不可立即放下盖碗。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更加翻转手腕,调整角度,让那些被茶叶挡住的余水,能更顺利地汇入公道杯里。

相比起盖碗,喜欢用紫砂壶或其它材质的茶壶泡茶的朋友,在茶水分离的时候,就有些困难了。

出于美观设计,壶状的茶具,肚子大壶嘴小。

宽阔的肚子,才能容纳下更多的茶叶,壶嘴则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整体的美感。

在这种器型下,当茶叶遇水舒展、膨胀后,大概率会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汤效率。

并且,必须找到一个刁钻的角度,才能把壶里的茶汤,完全沥干。

故而,壶状茶具,并非泡茶的首选器型。

《4》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看官站出来发声:

“村姑陈,你也太何不食肉糜了吧!”

“难道我们不知道盖碗泡茶最好吗?还不是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嘛!”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不然,那些玻璃杯泡茶法、保温杯泡茶法、随行杯泡茶法,又是怎么出现的?

只不过,它们都有一个通病——无法茶水分离。

茶叶和水,只能始终浸泡着,直到自己彻底没了味道,变成和白开水一样淡。

虽说是为了方便快捷的权宜之计,但为了保证茶汤的口感,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投茶量。

出门用杯子泡茶,要考虑到,茶不能泡得太浓,太浓了,就会喝到苦涩的滋味。

所以,我们要减少投茶量,不能贪心,一下子投茶过量。

抓几根散茶,五到八根,泡在水里就行了。

我和李麻花出门的时候,则喜欢带随心泡,它是称好克重的,一片2.5克。

泡在300毫升或者500毫升的杯子里,都很合适,茶水比例刚刚好。

《5》

还有一些办公室一族,喜欢用飘逸杯喝茶。

只要按钮摁下去,就能得到一大杯茶汤。

对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用盖碗冲泡的朋友,非常友好。

在有限的条件下,不会对茶汤起到修饰作用,尽量呈现出好的状态。

当然,若是没有控制好出水时间,一样会让茶叶变得又苦又涩。

归根结底,不管是用什么茶具,最终都是为了茶叶所服务。

茶具的选择,以及冲泡时出汤时间,对茶汤的口感,至关重要。

不合适的茶具,不恰当的出汤,便只能忍受浓苦的茶汤。

更多关于茶叶冲泡的知识

公道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泡茶时这么摆茶具,轻松泡出一泡好茶

冲泡白茶时,同样是用盖碗泡茶,为什么会泡出不同的味道?

同一款茶,为什么茶店老板泡出一千块的滋味,而我只能泡出一百块的效果?

挑选盖碗、烫壶温杯、注水、出水,熟悉四大冲泡流程,泡出好白茶

为什么只放了8克岩茶,泡出来的汤还是苦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巴西龟的寿命一般多少年

八哥犬的寿命一般能活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