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叶蜡石开采量急剧减少,同时面临矿脉资源枯竭的问题。存附于叶蜡石中的印石资源及开采量也迅速减少,印石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传统四大名石之中,仅存内蒙巴林一脉尚有一定数量开采,寿山、青田、昌化以其开采历史较久,矿脉每年开采量递减,印石市场,供求不平衡。
约一三年左右,一批福建红木商人前往越南、老挝等地收购红木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种特性和寿山石较为相近的石头。于是,部分红木商人开始将少量的石头夹带在红木中运回福建。经检测,这种石头同为叶蜡石系。以其外观和寿山石、巴林石极为相似,而早先谁也没有见过此种石头,就被不良商家当作寿山石和巴林石出售,迷惑一批又一批不懂石头的石客,一方价高时竟然可过十万;部分商家则会被告知,此为泰来石,或越南石。这种石头被当作寿山石或巴林石售卖的闹剧,甚至今天还会时时上演,泰来石和越南石的称谓也时有延续。
“越南石”,“泰来石”的称谓究竟何来?初时,讯息被封闭,石料多借道越南而出,遂被误认为越南所产,多称其为“越南石”;“泰来石”之称谓,想来产地较泰国相近,故有此称呼。直到讯息公开, 产地公布于众之后才为其正名“老挝石”。“越南石”、“泰来石”的称谓也不攻自破,起初有此之名,现在想来,无非最初想保护货源,不让他人找到矿脉,占领市场,而释放出的“烟幕弹”。而真正老挝石的产地,则是位于老挝阿速坡省孟高和蒲翁两县被原始森林覆盖着的山脉之中。
老挝石颜色十分丰富,主要颜色为红、白、黄、黑、紫等色系老挝石基本都有涉猎,私以为老挝石颜色,包含了寿山石的大部分,以及巴林石、昌化石的的局部。有些色彩为寿山、巴林所没有,较适合雕刻。
老挝石硬度较寿山石低,寿山石的硬度比较适合雕刻。老挝石的出现似乎比寿山石更容易雕刻,其硬度较寿石低的缘故,笔者试刀后,发现其脆、涩,甚至绵软,私以为其刀感结合了巴林石和寿山石的某些特质。或许初学雕刻者练习使用更易掌握。
同今天寿山石,巴林石的开采方式不一样的是,老挝石的开采较为简单,颇似八十年代寿山石的开采,只需钢铲、铁锤等工具即可,多数情况下无需炸药爆破,故而,赋予了老挝石另外一个优点:少裂,且易出大料。少裂的特点,也是老挝这一外来石,饱受热追的一大重要因素。更有人说,老挝石不易裂的特点是上天赐予北方人的礼物。但随着其它开采技术的介入,不排除老挝石今后裂纹增多的情况出现。
老挝石的品种分类、名称如何定义,目前业内尚无权威机构给出明确答案。整体上基本沿袭四大名石的传统命名习惯——依自然中的色彩或形态相近者命名,如朱砂冻、桃花洞、牛角冻、水墨冻、玛瑙冻、荔枝冻等。又因,老挝石本就与寿山、巴林等石的某些石种极为相似,甚至真假难辨,大家对老挝石的某类石种叫得多了,自然而然这种叫法就流行开来,最后“约定成俗”,再后来就铁板敲钉了。
老挝石产地不同,根据不同开采地的差异,老挝石大致可分为“山料”、“水料”、“北部料”以及“半山半水料”,“半山半水料”现在几乎不存在,而“北部料”为另外一个单元,本篇主要讲述“山料”和“水料”。
“山料”即为山上原生矿中开采出的石料。这类石料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褪色问题,因此大部分等级不高。普通的老挝白玉冻、黄冻、红花冻多为“山料”。 老挝山料褪色的问题,初时大家不明缘由,便在业内盛传老挝石褪色,有行家认为,这与老挝石蜡质感不及寿山石有关。实则,老挝国家多雨,石头开采出时,同空气接触产生氧化,产生褪色,褪色的老挝石用水湿润后,色彩会有恢复,因此也有人认为同湿度有较大关系,笔者则更偏向于湿度对石头颜色的影响。而老挝山料中,纯度较高颜色偏淡的石头则褪色问题并不突出。
“水料”是从矿山周围水域中挖掘出的石料。这类石料的产生是由于矿石从山体滑落,掉入水中,经流水、泥沙长时间覆盖、冲刷,其表面形成“石皮”,因此石性稳定,不会褪色。“水料”多独石,老挝田黄即为“水料”。
早期老挝石的开发,处于混乱之中,多数属于无证盗采,主要地区在南部的阿速坡省蒲翁县,一四年至今,盗采数量多达3000到5000吨,多数涌入中国市场,老挝石的大规模盗采,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遂派军队驻进,盗采之风很有改观。一五年六月,老挝政府和保利矿业签订老挝石开采协议,震惊业内,使得老挝石在四大名石为主导的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同时南部老挝石的开采也告一断落。至于保利矿业开采之期尚无明确说法。就当众人以为,老挝石要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老挝北部料的开采和发现,无疑给老挝石爱好者,注入一只兴奋剂。老挝北部的神秘面纱下篇文章会有揭示。
撰稿:金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