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潜江虾稻产业奏响振兴乐章

02-23

潜江虾稻产业奏响振兴乐章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一动一静铺陈出田野里的灵动画卷,这正是潜江“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湖北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虾稻特色产业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潜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发展虾稻特色产业,从早期的“虾稻连作”模式发展到今天的“虾稻共作”模式,有力推动产城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潜江地势低洼,逢雨易涝,不少地方是“水窝子”。以前低湖田有水排不出,一年只能种一季中稻,秋收以后不能冬播,种田成本高收益低。20多年前,潜江农民尝试将野生小龙虾放到稻田里养殖,探索出“虾稻连作”模式,解决了低洼田冬春撂荒问题,达到了钱粮双增的效果。之后,他们将养一季虾、种一季稻的“虾稻连作”模式升级为“虾稻共作”模式,实现种一季稻、养两季虾,探索出了更为高效、更可持续的致富路子。

“水稻秸秆是小龙虾的栖息地,也为虾提供生长养料;小龙虾则为水稻除草、松土,其排泄物还能为稻田增加肥力,通过虾稻共作,收获的小龙虾和稻谷品质俱佳。”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研究院的“虾稻共作+虾稻轮作复合种养技术”在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2023年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图为潜江龙虾生态城。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潜江市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专家、企业、行业协会多方协同,有力推动虾稻产业成长壮大。潜江与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建成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等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种业繁育、检验检测等6大中心建设,不断强化虾稻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2017年,潜江市成立全国首家龙虾学院,为全国虾稻产业培养高端人才、熟练龙虾技工和基层技术员,构建起集小龙虾养殖、加工、餐饮、流通服务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潜江全面推进“潜江虾稻”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采取“龙头企业+种业公司+保险公司+新型经营主体+订单基地+农户”的形式,守好“米袋子”、提升虾稻品质,为农民增收做加法。

“通过土地标准化改成‘虾稻共作’模式,农民种粮积极性增高,收入有保障,农村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龙湾镇农办工作人员介绍,潜江市在浩口、龙湾、后湖等地,大力建设虾稻种养高标准农田。目前,潜江虾稻共作面积达86.4万亩,建成13个万亩和7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形成了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潜江龙虾养殖新格局。

图为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虾稻共作”基地。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虾一稻,产业链能延伸多长?当前,潜江虾稻产业已然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娱乐、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品牌文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虾稻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市小龙虾规上加工企业达49家,年加工能力70万吨。成立潜江市虾稻大米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吸纳巨金、虾乡稻、心辉等龙头企业参与品牌共建,发展出糙米、黑米、精米等多个产品类型。潜江虾稻品牌已走出湖北,面向全国各地。“潜江虾稻”品牌企业先后获“中国好粮油”、“湖北名牌产品”、“荆楚好粮油”等称号,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释放农村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潜江深入挖掘虾稻主题文化,打造产城融合名片。以虾稻为媒介,拓展特色美食、田园观光、节庆文创等多元经济业态,全域打造潜江龙虾品牌,形成产业带动旅游、旅游弘扬文化、文化提升产业的良性循环。

“潜江生态龙虾城是集美食、旅游、文化一体,拥有龙虾餐饮直营和加盟店3000多家,创新推出128种龙虾菜品。我们开发虾稻文创产品,设计制作龙虾玩偶、文化衫等纪念产品,创作小说、戏剧、电影等文艺作品,广受欢迎。”谈及文旅发展,潜江市文旅局负责人如数家珍。潜江成立全国首家小龙虾主题旅行社,开发虾稻田园观光、钓虾体验等景点项目,让食客变游客、田园变景区。推出美食之旅、玩乐之旅、游学之旅等主题线路,“潜江吃虾赏花”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城乡各处充裕着浓厚的虾稻文化氛围。连续举办14届湖北(潜江)龙虾节和7届虾稻产业博览会,让潜江虾稻产业的社会关注度持续高涨。

一块田里两块“金牌”,一虾一稻点亮了潜江这座城市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潜江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在鲜红大虾和金黄稻田的辉映中,潜江正迎来更加红火火的日子、金灿灿的明天。


来源:求是网

比利时牧羊犬是禁养犬吗

珊瑚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