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六十年的天山之巅:新疆梦想的多彩画卷

12-27

离海最远城市追逐丝路梦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位于市中心的红山,是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之一。其山体由紫色砂砾岩构成而呈赭红色,故而被命名为“红山”。其主峰海拔910.8米,登临红山之顶,可以俯瞰乌鲁木齐市全景,全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

红山公园,是乌鲁木齐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乐园,受到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建于清代的红山塔,耸立在红山之巅。塔东侧是1989年落成的汉白玉的林则徐雕像,雕像基座上镌刻着他的词句: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雕像前为2004年落成的禁毒铜鼎。雕像与铜鼎,共同纪念着林则徐这位因禁毒而被流放新疆的民族英雄。

仅从第一高楼建设这个侧面,可以看出乌鲁木齐乃至新疆的发展速度。目前,新疆第一高楼位于乌鲁木齐市的中天广场。该楼高229米,共56层,于2009年投入使用。不过,第一高楼这一纪录很可能会被正在建设中的喀什双子塔楼刷新。喀什双子塔楼建筑高度为268米,共58层,于2013年开工修建,计划3年半建成交付使用。而到2017年,新疆最高楼的桂冠又将被乌鲁木齐高铁片区宝能城项目摘得,该项目包括3栋3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已于2014年4月动工,预计3年后会成为乌鲁木齐的新地标。

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入夜时分,灯光的映衬下,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巴扎(集市)有如童话中的城堡一般。巴扎之内,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国内外的商家和顾客络绎不绝,尽显乌鲁木齐这座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都市的光彩。

伊犁将军府见证文化遗产保护

位于天山北麓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镇,是一座宁静的边陲小镇。然而,这座小镇却因为坐落其中的伊犁将军府而蕴藏着一部辉煌的历史。

从伊犁州首府伊宁市出发,开车经清伊高速不到40公里,即来到惠远古城。古城布局严整,街道平直,中心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钟鼓楼。昔日的惠远,为清代所建的伊犁九城之一。清代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之后,先后在伊犁建成塔勒奇、宁远、惠宁、惠远、绥定、广仁、瞻德、拱宸、熙春等9城。其中,惠远城因是伊犁将军驻地成为伊犁九城之首。

在清代,伊犁将军府曾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朝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于惠远城,伊犁将军为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最高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一切军政事务。同治十年(1871),沙俄占领伊犁,惠远城被夷为平地。光绪八年(1882),收复伊犁后,又在原址以北仿原形制兴建新城和将军府,后者即今天的将军府址。

将军府址,位于新城鼓楼东,坐北朝南,府内设有将军、都统、领队等72个大小衙门,以及火药、粮仓库等设施,但多已遭破坏,现仅存大堂遗址及东西厢房、金库、将军亭等建筑。1996年,伊犁将军府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犁将军府大堂,为伊犁将军府的主体建筑,东西长20米,南北宽10米,高10米,建在高约0.6米的青石阶上,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为悬山顶抬梁建筑,其形制高峻威严,前有三开大门,后有屏门,青砖灰瓦,暗色楹柱。历经百年沧桑,大堂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但遗留的地下础石依然是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的铁证,见证着戍边将士的千秋功业。

而今天的正厅前,一对造型古朴而奇特的石狮与两株葱郁苍劲的古槐,一同伫立在院落中,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沧桑风雨和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土崩瓦解,伊犁将军府的使命也随之结束。而由于它曾见证、记录的那段历史,又具有了新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伊犁将军府的保护利用工作。2002年,国家文物局拨款400万元对伊犁将军府进行了修缮保护,2006年霍城县投资近百万元在伊犁将军府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2013年,由国家文物局投资1000多万元、北京故宫博物院负责实施的伊犁将军府提升改造工程竣工。该工程在原旧址基础上,按照历史陈列区、复原展示区、多功能区3个区域进行建设,其中,室内布展面积969平方米,展品达370件,有精铸铜雕像、铜炮、清代家具等复制品和大量的图片。

如今的伊犁将军府,已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伊犁将军府的修缮保护,可以说是新疆众多历史文物建筑得到珍视与保护的缩影。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枢要地,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荟萃的重要区域,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民族大团结,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60年来,新疆各级人民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立和健全文物保护机构,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使得一大批濒临湮灭的古代遗迹得到抢救和保护。同时,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文物科技、文物对外交流等各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和丰硕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新疆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等6处遗产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艾德莱斯炫丝路

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中,维吾尔族老织匠苏莱曼在生命垂危时刻,仍念念不忘关于艾德莱斯的一个俗语:“天上的彩霞,湖水的波光,就是我们的艾德莱斯。”

艾德莱斯,维吾尔语为“Atlas”,意为“扎染”或是“扎经染色”。艾德莱斯,目前已用来指采用这种工艺织就的丝绸,亦有“艾德莱斯绸”等名称。2008年,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徽标,就包含了艾德莱斯元素。该徽标以新疆的美丽自然景观为设计元素,提取艾德莱斯绸鲜艳的色彩表达新疆的山脉、草原、河流、湖泊、沙漠和戈壁,又用不同粗细的间隔垂直线条构成“60”字样,丝绸上的红、黄、蓝、绿蕴含着新疆各民族团结向上的寓意,充分展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

和田,为古代新疆丝绸的重要生产基地,一般认为,3世纪这里已有丝织业,自唐宋到清代的文献中,都记载了和田丝绸的织造。这里还流传着关于“传丝公主”的故事。故事中,一位东国的公主,将蚕茧藏于帽子里,躲过了边关检查来到和田,从而突破了对养蚕纺绸的“禁运”,使得和田成为桑树成荫、织户众多的西域丝都。这个故事不仅见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也出现在西方冒险家、文物盗贼斯坦因从和田的丹丹乌里克遗址中发现并窃走的唐代木板画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多件来自和田的清代中晚期艾德莱斯绸。

和田地区洛浦县吉亚乡,被认为是艾德莱斯绸的发源地和生产基地,享有“艾德莱斯绸之乡”的美誉。吉亚乡,打出了“21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这张牌。这里家家都能传出加工艾德莱斯绸的机杼声,生产出的艾德莱斯绸,种类繁多,色彩鲜亮,一些维吾尔族农民特别是女性,由此走上致富路。

吉亚乡距离和田市区10公里,地处玉龙喀什河东岸。在通往吉亚乡艾德莱斯大道入口处金属拱门的顶端悬挂着由汉文、维吾尔文两种文字书写的“艾德莱斯之乡——吉亚欢迎您”欢迎词。

在吉亚乡,记者此次访问的和田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于1992年正式开业,在当地政府和北京援疆指挥部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成为和田的一张新名片,2007年还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参观和田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会发觉每一块艾德莱斯绸都凝结着传统与创新、智慧与汗水。传统的艾德莱斯绸采用蚕丝为原料,要经过多道工序进行加工,大致可分为丝线准备(包含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图案设计、扎经染色、分线、上机、织造等步骤。艾德莱斯绸大致分为4种颜色:黑、红、黄和多彩色。这些色彩,来自纯天然染料,即采用青核桃皮、沙枣皮、柳树孕穗、红柳花等植物天然染料和绿矾、靛蓝等矿物作为染料。与中原地区传统工艺中先织好布再进行扎染的方式不同,艾德莱斯绸是先染后织。在染色环节,用塑料带捆扎完成后,对经线进行扎染,根据不同图案的需要浸入染料中,染出由浅入深的彩色图案,根据需要染几种颜色,就分别捆扎几次浸入相应种类的染料中;对纬线则只需要染一种底色而不需扎染。

织造环节把人看得眼花缭乱。织匠操作织机,有条不紊地踩着脚踏板,梭子左右穿梭,丝线经纬交织,千丝万缕汇成了颜色绚烂的艾德莱斯绸,仿佛天上的彩云、湖水的波光凝固在织物之上。

风情万种的艾德莱斯绸,代表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它不仅很古老,而且很时尚、新潮。今天,不仅维吾尔族女性喜爱并穿着艾德莱斯绸制成的服饰,这种美丽的衣料也博得了新疆各族群众的青睐。在2015年新疆举行的“艾德莱斯炫昆仑”大型网络外宣活动上,参赛的新疆各族女性穿着充满创意的服装,演绎了艾德莱斯绸的现代时尚。

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正赋予艾德莱斯绸以新的灵魂,涌现出很多创业故事。艾德莱斯绸正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融汇到现代生活的潮流中,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绚丽风景。

重温“库尔班大叔之路”

“看,毛主席与库尔班大叔握手的雕像!”经过10小时的旅程,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市时已是凌晨1点多,看到市中心团结广场上矗立的铜像,记者激动不已。在灯光照明的烘托下,铜像显得更为高大。

这座雕像,是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铜像,基座高12.26米,像高9.5米,重达6吨,于2003年12月建成。铜像底座上用汉文和维吾尔文镌刻着毛主席的词句: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奏乐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这首作于1950年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使得古称“于阗”的新疆和田地区的知名度大为提升。

铜像中的另一位人物,就是和田名人库尔班大叔。这位大叔,名叫库尔班·吐鲁木,虽然现在人称他为“库尔班大爷”更为合适,但人们还是更愿意亲切地称他为“大叔”。20世纪50年代,他要骑着毛驴上北京见毛主席的事迹被传为家喻户晓的佳话,后被编入全国中小学教材,烙印在亿万人的记忆之中。

库尔班大叔,是和田地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新疆和平解放前,他曾历尽坎坷,受尽凌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他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过上了曾无比渴望的幸福生活,他深知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自己的幸福生活。满怀感激之情,他萌生了去北京见毛主席的想法,并开始准备礼物。当时的新疆交通不便,和田与北京又相隔万里,对于从未离开过新疆的库尔班大叔,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然而,他不怕任何困难,执意要骑着毛驴到北京见毛主席。后来,这件事被当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得知,王恩茂被他的热情打动,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特地安排他转乘汽车,又转乘火车到达北京。

1958年6月28日,是库尔班大叔一生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这位淳朴、勤劳的维吾尔族农民,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们亲切握手的情景,被摄影师侯波定格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后又被塑成雕像,受到后人瞻仰。除了和田团结广场的铜像,在于田县也有一座相同题材的雕像。

在这次接见的激励下,库尔班大叔更有干劲儿了。1959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9年10月1日,他出席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庆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再次见到了毛主席。1975年,库尔班老人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2岁。

在库尔班大叔的精神感召下,他的后人成长为各条战线上的人才。2012年,他的重孙女如克娅·麦提赛地圆了一家人的参军梦,成为一名海军战士。

现在,随着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从和田到北京不再困难。从和田市到于田县,有平坦、宽阔的315国道。不过,本报记者先后辗转多种交通工具,从北京到库尔班大叔的故乡,在路上也用了2天1夜。反观当初库尔班大叔立志要骑上毛驴到北京,他要面对的困难可以想见。

记者一行从和田市区乘车前往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室。一路打听后,汽车拐下乡间公路,一座并不起眼的房子出现在路北。这就是库尔班·吐鲁木故居,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采用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2平方米,分为客厅、卧室、储藏室,该建筑在当时于田农村曾是最好的建筑。库尔班大叔去世后,这座故居被列为于田县革命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院子里正在进行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新疆特别是南疆边远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变。作为维吾尔族农民的杰出代表,库尔班·吐鲁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成为少数民族群众追求进步、民族团结的楷模。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各族人民珍贵的记忆。

路遇的一位维吾尔族大爷告诉记者,他和库尔班大叔一家很熟。虽然库尔班大叔已经去世40年了,但是他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童年时,曾多次听库尔班大叔回忆往事特别是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情景,表达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恩之情。

今天,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和乡亲,再也不用骑毛驴出行,新疆已初步形成由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据悉,新疆目前建成投入使用的飞机场有17座,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的省区。自治区成立初期,全疆仅有简易公路3361公里,截至2014年底,新疆公路总里程达17.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16公里。过去60年里,新疆结束了没有一寸铁路的历史,截至2014年,新疆铁路营业里程增至5760公里。而且,随着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开通运营,新疆已迈入高铁时代。

2014年11月,在新疆高铁通车之际,库尔班大叔的孙子亚生·买买提明出现在首批乘客中。这一次,他抱来了“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大叔”的合影。

在这趟列车上,人们开玩笑说,“库尔班大叔可以坐着高铁去北京了。”可以相信,随着高铁的建设,这一天即将到来。

(责编:tibet)

徐悲鸿八骏图原图

比利时马犬多少钱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