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小平
在介绍树法要领之后,《画谱》还精选了唐、宋、元、明历代代表性画家的画树技法和风格特点。杂树总法指出: “既将诸家之树,各立标准,以见体裁矣。然体裁既知,用即宜讲,体与用虽未可分,而为入门者设,不得不姑为区别。如五味俱在,任人调和,善庖者咸淡得中,尽成异味,又如卒伍四调,静听旗鼓,善将者指挥如意,多多益善,有配合,有趋避,有逆插取势,有顺顾生姿。荆、关、董、巨诸人,既已各具炉冶,溶化古人之笔。今之学者,又当以我之炉冶,溶化荆、关、董、巨之笔,方见运用之妙。”
尽管列举了各种范例,但是编者还是提示初学者要“如五味俱在,任人调和,善庖者咸淡得中,尽成异味,又如卒伍四调,静听旗鼓,善将者指挥如意,多多益善,有配合,有趋避,有逆插取势,有顺顾生姿。”强调了作品创作须借鉴名家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合理运用,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画谱》的例图文字中,编者主要是介绍绘画的笔法,但在造型方面特别介绍了倪瓒特点: “倪迂杂树画法:世之仿云林者,多作顶门棍、系马桩,辄诩诩自负,不知云林于此道深入堂奥,下笔有一往深邃之气。试观云林所作《狮子林图》,树法大备,便知非仅以一树一石遂足睥睨千古者,故此幅更取其工树立准。以见世所仿摹,不过云林之一枝半节,非全体也。”。其中提到,“世之仿云林者,多作顶门棍、系马桩,辄诩诩自负,不知云林于此道深入堂奥。”由此想到当今盆景作树,初学者无法处理复杂的树形结构,往往一剪了之,美其名曰“大美至简”,故所谓各种“文人树”比比皆是,殊不知其中多数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为“顶门棍、系马桩”,为古人所笑!
此外,例图中的燕仲穆风动树法、李唐的悬崖树法、马远的跌枝、刘松年的飘枝技法等无不在今天的中国风盆景创作中得到广泛而灵活地使用。遗憾的是,王维的缠藤树法表现出“枯藤老树”的幽古意境,至今少有在盆景制作中得到运用。
云林树法:
范宽树法:
郭熙树法:
王维树法:
马远树法:
蕭照树法:
燕仲穆风动树法:
柯九思、曹云西树法:
李唐悬崖树法:
吴仲圭树法:
盛子昭树法:
刘松年树法:
夏珪树法:
自古文人雅士对松都情有独钟,画家作画亦多钟情于松。《树谱》单列篇幅对松的特征、造型、笔法、意境都作了详细介绍,给我们今天制作松树盆景留下许多启发。现代著名盆景艺术大师潘仲连先生创作的松树盆景《刘松年笔意》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原文: “马远画松法: 松如端人正士,虽有潜虬之姿以媚幽谷,然具一种耸峭之气,凛凛难犯。凡画松者,宜存此意于胸中,则笔下自有奇致。”
松树就像端正的士人君子,虽然因生在陡峭之谷而有潜龙之姿,但是总有一种高耸陡峭的威严之气,刚毅凛凛,严肃可畏。因此,在画松树的时候,要怀着这样的敬畏之心态,如此,笔下自然会生出新奇的意趣。
原文: “李营邱松多作盘结如龙蟠凤翥。”
李营邱的松树,多画作盘结像龙蟠凤舞一样姿态。
原文: “王叔明大松多作直干,其叶较诸家者稍长。虽杂乱中极有文理。”
王叔明画的大松树,多画直干,他的松针和其他人画的松针不一样,画的比较长。看上去非常乱,但其实也是非常有条理的。
原文: “赵大年松多于肥泽中见其古。”
赵大年的松多画在肥沃滋润的土地上,但是还能看到它的雄奇苍老。
原文: “郭咸熙每作群松大小相联,转巅下涧,一望不断。”
郭咸熙经常作大小相连的群松,从峰顶绵延直至涧底,一眼望不到边。
“刘松年多作雪松,四围晕墨,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间点,其干则用淡赭着半边,留上半者雪也。”
刘松年画的松树经常是雪中松树,四周用墨晕染,松针先用墨笔稀疏地画出,然后用草绿色点染。松树的树干则是用淡赭色染半边,而将上半边留白,呈现出雪的景象。
(注: 文中选图皆为吴蓬临本。)
岭南盆景公众号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ID: lnpjsj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敬请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 lnpjsj ,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小编微信: lnpj179 欢迎投稿、留言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