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岭矿脉,是一座生生不息的矿藏,其开发历史几乎与福州寿山石雕刻历史一样久远。1987年,在柳岭山旁继续深挖时,人们找到了大山石。
据说当时开采大山石难度极高,公路还没有延伸到大山深处,羊肠小道凹凸不平、蜿蜒盘旋。在旁边,则是看了令人眩晕的悬崖深谷。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找到了正与旗降山遥遥相对的大山石。
老岭石也是柳岭矿脉的标志性石种,大山石与老岭石有几分相似,但石性更为坚结。
其颜色包含了红、黄、白、绿等,硬度高,石性脆。尤其特殊的是其中大部分都含有圆形斑纹,宛若尊贵的豹眼,亦像漂浮的墨画。
大山石常给人一种粗石的印象,但其实不然。
根据质地不同,大山石的母矿基本可以分为大山石、大山晶与大山通。
大山晶与大山通就是其中十分令人心仪的存在。任何人看到都会感到讶异,在表面粗糙的原矿中,还潜藏着如此闪亮而美丽的“大山之心”。
“晶”,即晶莹剔透,指含有结晶体的大山石。其质地通灵,含有脉络状色纹及不透明的乳白色层。
“晶”是关于透明度的形容,以晶呼之往往可象征某一个石种的最高等级。但是这不适用于大山石,在最佳状态下的大山还有别称。
“通”者,形容其上下四方皆通透无碍,其质地纯粹无滓,包括红、黄、白、青绿诸色。
“通”在“晶”的等级上更进一层,除了要达到相应的透明度之外,还要求有完整的肉晶,并且无岩质、无糕点。
大山通主要有三种颜色,黄色似枇杷熟透,白色似雪片初落。据说后期还有一种绿色的,宛如玻璃樽,也十分罕见。
其中质地纯净的掘性黄色大山通,因其与田黄色泽相近,甚至有人以“大山田”呼之。其稀缺程度恐怕也不逊色于田黄,市面上已很少见到。
其色以桔皮黄或明黄者为贵,只是肌理中隐含青气,偶含水流纹及水痕,没有萝卜丝纹,是难得的妙品。
大山通色泽匀称,硬度不逊旗降石,透度尤胜于一流的二号矿石。因为衡量标准严苛,真正意义上的大山通屈指可数。
直到如今,大山通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使是和石头打了十几二十年交道的石农也不一定见过几块。市面上流通的仍以手玩件为主,章型少之又少,价格已然非常昂贵。
这一来自大山深处的稀罕的宝石,终于没有泯灭它那独特的光芒。若能得到,定要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