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雨夜夫妻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先让时间倒退一百年,也就公元1917年。在那一年,中国北洋政府与德国断交,正式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年的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被迫解散国会,但仅仅12天,这场闹剧便在唾骂声中收场。8月,中国正式对德国及奥地利宣战,9月孙中山先生当选广州军政府大元帅……
从历史看百年星月
介绍了那么多过去的故事,只想跟大家说明白一个特别浅显的道理:早在一百年前的中国,民不聊生,那会不会有一帮传奇的人物,冒着混乱的局势,将星月菩提加工成珠子,贸易到藏地,给信徒们作为念珠,颂念经文使用?
而这些充满传奇的珠子,在中国颇具磨难的近代史中得以保存,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而你区区的花了千八百块钱,就把它收入囊中?
结合前面的这些史实与推断,您肯定觉得百年老星月这事特别不贴谱。但在市场上,就是有人这么忽悠,并且有人为之着迷。
由于,我们玩的老物件,大多数都是传世的,很少有历史记载,对于大多数东西的断代,并没有准确的依据。这也就给了很多人吹牛的机会,随便一件东西,动辄百年。但吹牛之前,也应该大致普及一下历史常识,也不至于破绽百出。
从传承看老星月
从中国近代史来看,自鸦片战争后,一直战火纷乱不断,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一直推移到改革开放之后,文玩等民俗艺术才逐步恢复起来。
如果说是手工艺之精髓也就罢了,比如玉雕、牙雕、景泰蓝一类,虽然在传承上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扶持,很快的得以复苏。
但像念珠一类的个人装饰品,大多数还是就地取材制作,很难想象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有人将它做成生意。因此,从时代背景上来看,百年的老星月并不是特别靠谱的一个事情。
藏区老星月靠谱不靠谱?
那么,所谓的藏地老星月念珠,到底存不存在呢?这需要引入一个时间的概念,所谓的老到底能有多久?笔者认为,随着上世纪末,改革开放的热潮,重新打开了与边陲地域的贸易渠道,大批量的商品进去藏地,最早一批依靠机器加工的星月念珠便是那时候进到藏地的。在此之前,即便藏地存在星月念珠,也不过凤毛麟角,想必地位也相当殊胜,非一般人能所拥有。
我热爱古珠,也对藏地浓厚的宗教艺术着迷,翻阅过许多古旧照片资料。藏地原生态的念珠,多以骨角类、木类、树籽类(比如凤眼、金刚等)为主,大部分是易得材质,可就地取材,直至贸易渠道重新建立,念珠的材质才又丰富多彩起来,形成而今的形态。
由于文玩市场的特殊性,总是会出现很多没有依据可寻的老物件,关于那些动辄千百年的传说,很难判定哪一个是商家心血来潮杜撰的故事。这里建议大家还是要冷静分析,有时候只要稍加推敲就破洞百出,不难识破。类似的故事还有“料器天珠”、“朱砂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