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钓爱好者超过10万人,钓鱼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青岛的钓鱼艇制造业逐渐发展,全市各类生产钓鱼艇的企业超过30多家,每年生产钓鱼艇1500艘左右,年产值在3亿到5亿元。大部分本地的垂钓爱好者,都是选择购买本地的钓鱼艇。不仅如此,青岛本地钓鱼艇企业生产的一些橡皮艇、公务艇等等,已经可以出口到海外。另外,由于消费需求的带动,青岛海上旅游一系列产业链都得到了辐射带动。
讲述
出国导游转行当船长,买钓鱼艇专攻海钓游
去年3月份,原本做出国旅游的宋先生决定转行做海钓。宋先生说,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出国旅游的比较少,公司基本上处于歇业的状态。眼看着没有什么生意,便决定转行。
宋先生说,自己本身就一个海钓爱好者,平时有时间就跟朋友一起出海钓鱼放松一下,这两年愿意出海钓鱼的人越来越多。此前,以退休后的老人居多,他们有空闲也有退休金,喜欢出海钓鱼游玩。这两年,海钓的群体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利用空闲时间出海钓鱼。主要还是出去放松游玩,而且出海一趟的费用并不算贵。如果是近海的话,最便宜只有150元。如果是远海的话,可能要600元左右。一般的年轻人,也都能负担得起。
瞅准了这个市场,他报名学出了钓鱼艇驾照,拿出这些年的积蓄,又跟朋友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艘中型的钓鱼艇。钓鱼艇38尺,总价70多万元。
“跟以前的工作差不多,也是招揽客人,服务客人”,宋船长说,这一年生意还不错,他也很看好这个市场的潜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船长都是从原来的垂钓爱好者升级而来。而这两年钓鱼艇的价格也是越来越平民化,从十多万元到上百万元,各个价位区间的都有。从这一方面来讲,增大了市民可选择的空间。也让原来比较高端的钓鱼艇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步
本地企业崛起,生产逐渐“国产化”
钓鱼艇的平民化背后是国产钓鱼艇生产企业的发展。青岛远东机动艇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牛晨说,他们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制作玻璃钢钓鱼艇,当时是跟雅马哈公司合作。对方提供技术,他们公司负责加工。
钓鱼艇制造业发展的转折点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企业迎来的一次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一方面,借助奥运会的东风,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另外一方面,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能消费得起钓鱼艇。钓鱼艇成为了汽车之后,市民家庭可以继续购买的一种大型消费品。
牛晨说,2008年之前,他们企业一年也就生产四五十条船,主要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购买的顾客主要是一些机构或者公司,比如旅游公司、相关部门的巡逻艇等等。2008年以后,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开,海上消费大规模增长,尤其是青岛市民对于海上游览项目的认识增加,接受度也增强了。购买钓鱼艇的主体成为了个人,一年的销售量达到150条左右。
国内市场的持续升级,也让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进行科研。牛晨说,本地市场的壮大,让他们这些生产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去提升实力。越来越多的配件以及技术国产化,价格也是优惠。不仅如此,国内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出口额的增加。目前,国产钓鱼艇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欧美、东南亚等国家的认可,他们一年也有不少钓鱼艇出口到国外销售。
牛晨介绍说,目前,青岛本地的钓鱼艇制造企业,生产的钓鱼艇基本上以5米到13米之间为主,大型的豪华钓鱼艇,基本上还是以国外进口的居多。从技术上来讲,青岛本地的许多企业,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相关技术也已经很成熟,但是在品牌影响力上相对薄弱,这也使得想要往上突破高端市场比较乏力。
数字
年产钓鱼艇1500艘左右,年产值3亿到5亿元
全国游艇发展专家委会委员、中国休闲船艇发展联盟秘书长柴忠说,这些年,青岛的钓鱼艇制造业一直在发展。根据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青岛专门制造钓鱼艇的企业有30多家左右。每年生产的钓鱼艇数量,大概1500艘左右,年产值3亿到5亿元。
柴忠说,青岛钓鱼艇制造业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头部的几家公司不仅能生产比较高端的钓鱼艇,还能将钓鱼艇出口的海外,这对于钓鱼艇制造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进步。另外,青岛的钓鱼艇制造业,在制作材料、技术等方面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国产化,这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给市民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但是,青岛钓鱼艇制造业的发展,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从省内来看,同样是沿海城市的威海、烟台,钓鱼艇制造业发展实力同样非常强劲。尤其是在钓具上,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发展速度也很快。
延伸:
钓鱼艇带动海上旅游业,助力打造消费中心城市
“经略海洋,发展海洋,海上旅游经济大有可为,”全国游艇发展专家委会委员、中国休闲船艇发展联盟秘书长柴忠说,作为第三产业的海上旅游业,自身覆盖的产业链很长。
柴忠介绍说,发展海上旅游,需要游艇、帆船制造业,要有维修机构,需要发展码头;开船、潜水等等又需要航海教育等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潜力巨大。
柴忠说,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完善邮轮钓鱼艇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推进海洋旅游、山地旅游、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内河游轮旅游等业态产品发展。有序推进邮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上海、天津、深圳、青岛、大连、厦门、福州等地邮轮旅游发展,推动三亚建设国际邮轮母港。推动内河旅游航道建设,支持在长江流域等有条件的江河湖泊发展内河游轮旅游,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游艇消费大众化发展,支持大连、青岛、威海、珠海、厦门、三亚等滨海城市创新游艇业发展,建设一批适合大众消费的游艇示范项目。
“青岛需要发挥旅游城市的消费带动作用,”柴忠分析说,如何快速带动这一条产业链,青岛有着突出的优势。作为美丽的海滨城市,吸引全国的游客来青游玩。海上旅游业的完善,能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海上旅游就能作为最强的引擎,带动后续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链的完善,也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反过来促进海上旅游的发展,这样就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半岛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