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文人灵璧石:舍利在石头中的故事

05-16

文人灵璧石:舍利在石头中的故事


何谓文人?《毛传》里说,文人,文德之人也。他们成诗成文,成思成学,甚至观赏吟咏,无不代表时下最流行元素。

文人情怀,博大精深,覆载万物。曾经伺候他们写作、伴读的书房案头物件林林总总,但世间情怀能与之对者,除松兰梅竹,琴棋书画,唯有灵璧石了。


何谓文人灵璧石?是指那些具有文人气质,在文人圈达成广泛共识,代表文人价值观,被文人盘玩的灵璧石。它们深受文人追捧、宠幸,在文人心中挺拔、高远,甚至魂牵梦绕,地位无可替代。


若打个比方,文人之于灵璧石,就好比是春雨对新芽的沁润,夏风对塘荷的抚慰,秋日对硕果的甜美,冬雪对青松的倾覆。


王世襄,那个中国最会玩的老爷子曾经说过,玩都玩不好,还能做什么呢?而文化传承最高境界便是一个“玩”字。


纵观历史文人,晋人玩韵,汉人玩势,唐人玩法,宋人玩意,明人玩简,清人玩禅,而当下文人,皆在其中。


文人如何赏玩灵璧石?文人赏灵璧石,也别具一格,自成一派。在以文为业,以研为田、以石为伴的读书生涯中,灵璧石既是文人追求大智的小憩,又是寻找自我的归途。他们偏安一隅,或隐于朝,或隐于市,或隐于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世间最雅致大方的莫过于此。


苏轼是玩灵璧石的大家。东坡言:石文而丑。这四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石文,石如文人,文人如石。二是石丑,这个丑字便是瘦、漏、透、皱,大秀若丑。在观赏灵璧石中,美石对苏东坡的书法影响很大,他的人生起伏跌宕,中年被贬,但有美石陪伴,经过时间砥砺,终磨成倚天长剑,一举成为北宋排名第一的书法大家,而他的书体谓之“石压蛤蟆体”,深藏灵璧石的拙丑之意。


文人养心,以石载物。文人灵璧石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文人灵璧石的气质,像什么,是什么,甚至是为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石头中蕴含了文人的风骨、清灵、高雅、守拙,这便是从灵璧石中抽象出来的文人特质----“石文”。瘦风骨,漏清灵,透高雅,皱古拙,这恰恰应了“瘦漏透皱”赏石论。这四字要诀,若用一字囊之,便是“丑”字,这便是所谓的“石丑”。石文而丑,如此邂逅,好不妙哉。


画有留白,诗有诗眼,石有文丑,文人与灵璧石,早有相得益彰之妙。灵璧石离不开文人的传承,文人离不开灵璧石的熏陶,若文石分家,则灵魂游走。文人灵璧石从不喧嚣,性和易,通禅理,萧闲拙,终日无俗语。文人对喧嚣也避之不及。每遇闲暇之际,他们或一手书卷,或一手摩挲,或以意念之,以心沐之,以脸拂之,手到之处,皆是环肥燕瘦,苍劲温婉,纤细扶摇,挺拔坚韧,春风拂面,腋下生风,一丘一壑,可置期间,仿佛置身十里洋场,怡然自得。它一文一丑,恰到好处的向中国文人表白了自己,中国文人也在此得到了认同和归属。


我关注文人灵璧石由来已久。时下,文人灵璧石异军突起,引领灵璧石赏玩大盘。那些有古意,似故人,清和淡远,抽象顽拙,憨态可掬,宁朴勿华、嶙峋沧桑者深受欢迎。它们或通禅宗之理,或通玄妙之门,或通心学之境,或通理学之上。这是灵璧赏石文化一个新的风向标,而这个风向标,执牛耳者必为时下文人。

石见其心。文人从不会重复自己,也不会重复古人,更不会敷衍趋势,但会像诗歌一样押着同样的韵脚来赏玩美石。而文人灵璧石,从不会失宠,也从不会寂寞,但会像音乐一样和着同样的旋律,成为文人门客,来到书香之家。

(本文由江苏五岳至尊推荐,选自“古典赏石”,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森贝儿贵宾狗

黄州寒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