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行书:中国书法中的实用性典范

09-20

行书:中国书法中的实用性典范

一、书法的书体分类

书法的书体分类,有些人把书法的书体分类分为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多种。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法,我认为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书体分类先放到一边去,创造一种比较简单的分类方法,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认识它们。因此,我斗胆提出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所有的书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书体,一种是动态书体。

二、静态书体及其特点

静态书体主要包括楷书、篆书和隶书。这些书法的特点是它们的笔画都非常的稳定,书写者在书写的时候,力求行笔稳健,因此可以说是静态的书体。

另外从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来看,静态书体的书法笔画之间是互相一种含蓄的呼应,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很直接的联系,像行草那样有游丝引带。每一个笔画都是看似孤立,实际上在内在的精神上是互相呼应的,只不过显得很节制。

其实静态书体这一特点,用中国儒家的“中庸”来解释是很到位的。孔子对于《诗经》的艺术成就曾提出过“兴观群怨”这个看法,又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实其核心思想就是艺术的表达要有一个节制,要符合法度和“礼”的要求,不能随便的、毫无节制的去抒发渲染。

这一个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艺以及中国人性格内在的一个成因。许多艺术,包括中国的国画,其中朦胧的意境,就是这种“节制”的真实的展现,它既不会想西方艺术那样过分展现真实,但又不会想现代派艺术那样过分抽象,它远在中间,就是苏轼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套用这个说法,楷书等静态书体的笔画就是“妙在动与不动之间”。

动,其实就是情感的流动。禅语说,不是风在动,不是旗子在动,而是心在动。书法的笔画也是这样。笔画的动与不动,不是书写者随便就可以造作出来的,而是情感自然流动于书法书写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静态书体的特点是“妙在动与不动之间”,那么这就表明静态书体的情感表达都是很含蓄的,它不是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没有感情,是呆滞死板的书法,而是他的表达不明显,较为含蓄罢了。

三、动态书体及其特点

动态书体,其实就是行书、草书。行书草书的特点就是书写起来速度极快,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粘连的现象很严重。比如我们看王献之的《中秋帖》,他有可能这一竖行的字体都是粘连在一起的,几乎是一笔写成的,这就非常考验书写者的书写技巧,因此粘连是非常难的一个技巧,否则就是弄巧成拙。

所以,我们从这一个特点上就可以看出其实动态书体的笔画是流动的,是互相直接连接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它的情感表达其实就要比静态书体激烈很多了。

虽然我们将艺术的情感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节制的,是应该“中庸”的,但是不是所有的艺术都该这样,而且这样的艺术观其实对于艺术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限制。

比如颜真卿的《祭侄稿》,颜真卿都这么悲伤了,你这个时候在给他讲艺术创作、书法书写的“中庸”,就显得有点不适合了。

因此,动态书体显然表达的是更为激烈的情绪,是书法家在艺术创作中一种酣畅淋漓的艺术创作形式。

在行书和草书中,草书的情感表达无疑是要比行书激烈、自由奔放的多。

四、行书的特殊性

行书在这两种书体大类里面,是最实用、最受欢迎的书体。

但是行书其实是在这两种书体之间一个比较特殊的书体。因此,它是介于静态书体和动态书体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曾经有人举过一个例子。说如果楷书是一个人在漫步的话,那么行书就是一个人在快走,而草书就是一个人在狂奔,狂草就是一个人在进行百米冲刺。我认为这个比喻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这个例子也侧面反映了行书是具备楷书“走”这一特点的,同时它也有草书“跑”的性质。

具备“走”的特点的好处就在于它的识别是非常简单的。学习过行草书的人都知道,草书最难的不是在于书写,而是识别。草书基板上是另外一套书写符号体系,他和楷书没有半点联系,也就是说你看行书的作品的话,有可能还是大部分子都认识,但是草书如果你从来都没学习过,那么基本上你就像一个文盲一样,到处都是不认识的字。

具备“跑”这一特点的好处就在于它书写的快速、简单和表情达意的自由。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就不多做阐释了。毕竟写楷书其实是很耗时间的,行书书写比较方便。

这就是为什么行书比较普遍的原因。

和田玉鉴定机构

猎兔犬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