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篆刻入门教程:零基础也能学会的篆刻技巧

11-10

篆刻入门教程:零基础也能学会的篆刻技巧

我曾经写过篆刻的一套初学入门教程,但总归还是不断有人加了好友,发来私信来问,索性再将一些常规问题汇总再回答一遍。因为是汇总一些实学者的问题,或者本文的内容会比较散,但一定对初学者有用。

(工具与材料)

一、学篆刻该给自己定学习目标

学篆刻的人大致可以分三类:

1、纯粹的业余爱好。这一类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刻着玩儿”我们简单说是“业余类”。这一类人说好听点叫“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好听点,就是打发时间,有时间了就刻,没时间了就放一阵子。当然,这种目标也叫目标,我们的建议是想如何刻就如何刻,但不妨也给自己增加点目标,比如自己的书法作品上盖自己刻的章,自己的藏书章上盖自己刻的章等,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压力呗。在我结识的学习篆刻的朋友里,一方面对自己有要求,另一方面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不愿意学习必备的常识,不练习必练的技法的人还是有的。

(刻印)

2、想掌握一门艺术(或者说手艺),甚至想通过篆刻获得生活门路。我们简单说是“谋生类”。这一类里有一部分是在校学生,一部分是社会人员,学生里有一部分是在校生,对篆刻的学习可以系统化,因为有完整的时间,足够的精力,社会人员里,则大多时间是业余,精力上也不那么足够,他们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目标,考级、参展都是里程碑式的目标。因此,他们需要掌握较为简省快捷的(或较正确)的学习方法。

3、想学习和钻研一门艺术,其目标不在谋生(纯无名利的人不多,但这一部分人至少不以篆刻为生),他们的目标也不在于打发时间,而在于想通过篆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记录自己的人生得失,描摹自己的人生情怀,他们钻研篆刻,乐在其中。我们简单归类为“艺术类”。这一部分里有一部分是从第一类人中转化而来,有一部分人是从第二类人里分离转化而来的。

(汉白文印的学习)

二、各类学习者的出发点

说出发点,其实就是谈从零开始,不论是哪一类学习者,从零开始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照方抓药。当然,我没有把基本刀法之类的东西列进去,那是必须的,不用强调的。

1、系统学习篆刻史

这一点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先把实用印章从商玺的起源学到宋元的叠印,再把明五家(文、何苏、汪、朱)、清两宗(徽、浙)的各种源流变迁了解一遍,至少明白整个中国印章史上都发生过什么,都有哪些印式,发展中有哪些拐点,哪些关键人物做了哪些关键事,从某个人身上可以学习哪一方面的东西。这一部分内容暂时不需要精学,也不用动手。看了记下就好了。

2、了解三种关键印式

这三种印式强调过无数次,就是汉印印式(汉白文、汉朱文)、古玺印式、元朱文印式。因为这三种印式不管是哪一类学习者,在实际的应用中都会用到。一般书画作品里的名章基本是配对出现的,即一般是一方文印一方朱文印(当然也会因为章法的需要只钤一方款章的书画章法应用),这时就需要至少要学会汉印的刻法。所以我们说,汉印基本是篆刻学习者的源头功课(不管是学习需要还是应用需要)。

(1)汉印起点

吴先声在《敦好堂论印》里说:“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因此,学印者应当从平方正直的汉印入手,甚至有一部分篆刻家终其一生,只刻汉印,最后也可成名成家,因为汉印印式里有汉朱文、汉白文两种,足以满足一般的应用需求了。偶尔需要引首章,压角章,用缪篆汉印印式也基本勉强应付得过去。

(汉印的经典印式)

以上是汉印,强调了无数次了,大致有一百方到二百方的临摹,再备相应的字典勤加学习,篆刻可以算是入门。

(2)古玺,拐点之一

古玺当然也是极重要的印式,因为古玺的天真烂熳之趣与纵横奔逸之势都足以给篆刻带来某种突破的机会,学习古玺印式难度相对较汉印难一些,难在六国文字的古文字专门学养以及相应的金石学学养,否则,很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得到古玺之形,而无法得古玺之神。

拐点:简言之,古玺的拐点方向是向文字学和金石学讨出路。

(古玺印里的经典印式)

当然,古玺也有朱白两式,又加六国印式各不一样,单从某国文字系统出发配对使用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实用方面,仅学古玺也多容易出现失平正而迷欹侧的现象,对“业余类”当然可以,对谋生类学习者则需要努力消化才能走向实际应用,但似乎古玺对于纯“艺术类”追求者却是不错的努力方向,某种古玺文字或某种古玺风格极易与艺术类学习者达成结合,从而找到突破点。而实际应用中,一对古玺名章的一朱一白、甚至古玺的押角章、配重章、引首章也都说得过去,除却名章的稍欠庄重之外,古玺也足以应付大部分实用需求。

(3)元朱文,拐点之二

元朱文印式当然也是极重要的印式,它起源于元代的赵孟頫,渐次发展,特别是民国赵叔孺、王福厂后,再发展到“元朱文近代第一”的陈巨来之后,元朱文成了学习篆刻的一大科。“业余类”初见精工秀雅的风格,觉得出神入化,因此喜爱,于是动手仿制;“谋生类”学习者因为甲方需要,不得不精工雕镌完成请托;“艺术类”的学习者不爱甲方需要,对元朱文对表达思想感情的限制不满,因此多从工稳类的元朱文转向“写意类”篆刻,如吴昌硕、来楚生风格。

(元朱文经典作品)

元朱文印章极适宜于鉴定收藏章,或书画里的斋馆、别号、诗句等“闲章”(因为其不污损书画,这个理论起源自宋代的米芾),用作名章则略欠庄重朴拙,亦稍欠古意,因此如果仅学习元朱文章不能满足实用的一般需求,因为既是朱文,就欠白文一类印与其配对,初学元朱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回头去学汉白文印的功课,似乎白文用汉、朱文用元朱文,配对也说得过去,其实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汉白文与元朱文配对也不合适,两者的文字体系都是篆书,却是不同的篆书。

拐点:元朱文印小篆入印,其难点在于小篆的书法学习,因此元朱文的学习是向小篆书法讨出路。

(邓石如的篆书)

不写好小篆,基本刻不好元朱文印章。这是简单的道理,在学习实践中,元朱文的线条之挺健遒媚几乎全来自于对小篆书法的领会。这也是元朱文印学习的难点,如果不从书法学习入手,就会出现“临摹别人的作品,临得也像模像样,一旦走向自己创作,就完全不成样子”的死胡同。

三、学习篆刻的线条完成难点

一句话说完这件事,就是一根线条的起笔、运笔、收笔、与其他线条的交汇与衔接。如何完成这些要点,其实就是在临摹中看临摹样本里,这些点是如何完成的。依样学来,加大练习量,当成公式去记也罢,记住这些要点。

(实际操作中线条的完成只能靠练习)

一点备注:直线易完成,曲线不易刻。道理很简单:我们画一个正方形、长方形都容易,画一个圆则难得多,计算面积,唯有圆里存在一个圆周率,偏偏这个圆周率又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无疑增加了曲线的镌刻难度,什么样的曲度,什么样的弧度,这条曲线的态势向何方用力,用何种刀法去完成,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

(刻细朱)

有初学者说,我的问题是直线也刻不直!答案很简单,刻得少,手不稳,回去练习;有初学者说,我学黄牧甫学了两年了,结果刻出来还是像吴昌硕,他的意思是说自己完成不了挺直的线条,出不来工稳的效果,答案也很简单,你刻得离吴昌硕差得远着呢!线刻不直,当然也不可能刻出来听话的想弯就弯的线。

四、不同的艺术风格

业余类,因为没有追求目标,走到哪里就算哪里,只要自己高兴就好,因为学篆刻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高兴,刻出什么样的风格就是什么样的风格;谋生类,因为要满足甲方请托,而且又收了润格,拿出手的作品必然是不能闹笑话的,所以要认真系统地学习。艺术类,谋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写自家胸臆,这时倒不仿真正消化了古人的东西,学完汉印的浑厚醇朴与平实方正之外,也学学古玺的纵横奔逸,乃至元朱文的工整秀雅,唐宋元明清的叠印工艺之巧、浙派的刀法之趣、徽派的书法之法,都可以走向刀底,同时认真体验生活,说不定就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要知道,梵高的画、毕加索的画,最初也是令人大惊失色的,甚至有时还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现在回头再看,他们都成了大师。我们看他们的画作大多数情况下反而会深受感动,受到积极正面的刺激,甚至得到治愈。因为他们的独特性已经成了历史“参照系”,成了对照物。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的作品最初不为人承认,但他们的个性都渐渐成为经典,成为后来者的“参照物”,成了路碑,成了后来者学习的对象。

(《篆刻学》所列的篆刻风格)

艺术是极主观,任何一种风格向极致发展,都有可能创出新路,这种极致性的原创正是艺术的价值。刻工稳的不必打击刻写意的,刻写意的也不必要看不起刻工稳的,在艺术的道路上,各自奔向自己心之所向的远方就好。《诗经》的句式整齐与回环复沓故然让人感动,《楚辞》的长短交替一唱三叹也足让人心驰神往。

(【老李刻堂】之31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

中国画技法勾皴擦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