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字,临习面广,他自己说初学颜,后学柳,又学欧、褚、段季展、魏晋法帖等。
以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米书字迹来分析,米芾所学确实较杂,其中得力最多的是“二王”。王羲之的古意盎然,含蓄蕴藉;王献之的善朗妍妙,俊逸姿媚,在米芾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米芾学书不计较门户派别,博采众长,熔于一炉而自成一家。这给后世学米书者出了个难题,因为老米取法甚多,致使学米者不知从何下手,只简单地学米的外表而不知其内涵出处。
米芾号称八面出锋,笔法变化非常丰富。尤其是中锋与侧锋、露锋与藏锋、圆转与方折、厚重与轻描的变换,在书写过程中无处不在,因此在临帖的时候有一种应接不暇、无力招架之感。在背临的时候,也会感觉记住的细节不多,写不出那种味道。因此除非有一些基础,否则临起来很费劲。米芾自称刷字,其作品看起来很随性,规律性不强,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写法。写会一个字之后再写下一个字,基本要从零开始。
米芾在二王的基础上,加上他个性的发挥,用笔又不拘一格,汪洋恣肆,所以他的书法是一种新的二王体系里边的一个风格,他的书法具有一些险峻老辣的特点,抛弃了甜俗细腻的书卷气,多了一些潇洒奔放的江湖姿态。
学习米芾的书法,就要掌握好他用笔的跳跃性,尤其是他的下笔(起笔)非常厉害,因为他的下笔有一种破法的感觉。米芾的行笔、收笔都是婉转流利的,跟别人不一样,他的收笔部分有逆势起笔、逆回逆收之势。
米芾笔法个性强烈。他自誉:“自任腕有羲之鬼。”、“我独有四面”、“随意落笔,皆备自然,”意足我自足”。寥寥数字表现出米芾对书法的自信甚至自恋。又云:“以腕著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主张笔力通过手臂达到毫端,故须悬手提笔。他说,以此笔法,才能达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亦即“骨劲、皮肉、脂泽、风神皆全”。
米芾的书法因畅快淋漓,也需要较好的书法技法基础,技法娴熟,读帖功夫扎实,在学米芾更容易上手。在学习米芾的书法之前,最好能够学习一段时间的柳公权的楷书,体验感悟一下柳公权的方笔技法和中宫紧聚的技法,然后在去学米芾的书法同样更容易一些。再就是米芾的书法属于尚意书法,所以米芾的书法单字虽然字形结构非常严谨跌宕,但细若米粒仍然笔笔不苟。需要从整体把握其意韵态势。才能更容易得米芾书法之韵和法势意。
当然,有天赋禀异的学书者,也可能下笔便到乌丝栏,但这只是极少数之人。作为我们普通习书者来说,初学行书最好不要先从米芾开始。先选择一些中规中矩的行书范本,如赵孟頫的行书字帖及《怀仁集王字圣教序》等都可。在临习好这些字帖后,再学习米芾行书,那可能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