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就请韩羽老先生题写了一个书名:《石头记》,心想那有何难,玩了快半辈子石头了,随手就可以写一本与石头相关的书,可是写起来才发现,难。即便是《燕赵都市报》让写一篇关于石头的小文章,也迟迟不敢动笔。及至某日有客人来看石头,一问一答,才有了这些话。
客:老刘,看了您的收藏,我在感叹这一块块奇石的同时,也有问题忍不住要问。说有的石头和您相守了二十大几年了,或者说,您与石头相伴相知,快半辈子了。据我了解,有的人喜欢石头是天生的,有的人是因为后天的一些机缘,您属于哪种?
答:我属于后一种。我开始收藏石头,是前辈带动的。据我所知,在当代河北诗人中,最早开始收藏观赏石的,是诗人、书法家旭宇,受他的影响,诗人刘小放紧随其后。我是见了小放先生从井陉河滩捡来的一块奇石,开始有和他一起去寻觅石头的愿望。记得头一次也是去井陉,小放带领诗人大解和我们两家的孩子,还在罗庄老支书张连锁家住了一夜。正是那一次,我家有了第一块石头收藏,但那不是我发现的,是我的女儿发现的。那时我女儿上小学,一眼就在河滩里发现了一块好石头,坐在上面不动。她说那石头像一个坛子,上面有天然的鱼纹,和半坡彩陶那坛子和鱼纹差不多。
客:那时您女儿多大?
答:上小学了,已经知道半坡鱼纹陶了。直到现在,我女儿捡到的这块石头还人见人爱。我之所以说我喜欢收藏石头是因为机缘,我女儿也是因为机缘,细想起来其实还是因为天生就喜欢,如果不是天生喜欢,打心眼儿里喜欢,有再多的机会也没用。
客:您是说,说到底喜欢石头还是天生的?
答:是啊,原以为爱石头、收藏石头者寥寥,差矣。诗人放翁和我,在省文联、省作协宿舍那边有两三同好,搬到小小的省直胜利小区,很快又结识了昆仑兄和广民兄两位奇石收藏家,又见七号楼和八号楼还有几位老大姐,对石头也那么痴迷。三月十八和九月十八的石家庄奇石展,对她们来说简直就像节日,看她们抱着石头回家,那个乐呵劲儿,就像抱着宝贝娃娃。见我请了好大一块石头回来,姐姐们欢天喜地,说是“飞龙在天”,一早一晚都来看看,担心放在楼下被贼人惦记,帮我找人连拉带拽弄到楼上。后来经石友们介绍来家里专门看过此石头的已经不下百位,至今还没有不喜欢的,十有八九见了就这一嗓子:“嘿,龙!”说是马的也有,几乎都是孩子。
客:这让人意想不到。
答: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老家的亲人也在悄悄收藏石头。回家跟我堂弟偶然说到奇石,侄女赶忙下了萝卜窖,托了两块上来,一为石灰岩,像三寸金莲,另为泥石,老石头了,上有先人刻下歪歪斜斜的符号;到了我三姐家,楼上楼下两个大窗台,早就摆满了观赏石,其中一块如掌,外甥说那叫“一把手”;到了大姑家,她老人家打开老锁头顶柜盖摸出两块,一块是她很多年前到大连旅游在海边捡来的彩石,用红布包着,另一块是大表姐家的小孙女在上学的路上碰上的。据说那天她突然被石头绊了个跟头,爬起来刚要冲石头发火,却见它那么好看,赶紧藏在路边草丛,放学后抱回家中。真好看,是个天然小石狮子,栩栩如生。
你看我的这方小小的雪浪石,让我格外珍视。这是我的师大同窗姚勇,听说我喜欢石头,上山下河,就格外留心。他在内丘扁鹊庙下边的河滩上遇见了它,眼睛为之一亮,专门跑了二百里给我送来。乍见,我直呼其“大浴女”,看,多形象啊,身上还有水珠儿呢。姚兄却说看着像我,已经命名为“诗人刘向东”,于是我也就跟着看出“我”来,看出其中经久的爱,还有缘分。
客:我听说收藏奇石者大多是被石头本身天然形成的图案或者形状所吸引,但是我不明白的是,您为什么还收藏了一些本身没有任何图案,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那种石头,而且还不是一块两块。
答:图案石只是观赏石的一种,因为画面鲜明,跟象形石一样,看着像什么,比较直观,所以有许多人关注。石头或画面像什么,如果特别像,几乎到了“就是”的程度,当然很难得,但是似像非像,留有余地,会更耐看。有的石头看似普通,没有画面,其实并不普通,可能有很好的质地,比如一块璞玉,表面上就是普通的石头。有的是因为响声,敲一敲才知道不一般,可以成为石头编钟。在我收藏的看似普通的石头里,有的是因为我心中的意象正好与之呼应,叫作意象石。有的就是因为浑然厚朴,看着舒坦,没有别的原因,喜欢,就要和它交心。石头也是需要交心的。我有一块唐河彩石,圆咕隆咚的,可是谁见了谁说好。其实它也是象形石,像什么?像地球,像宇宙。这需要一点想象力。我有一块从滹沱河正定大桥下面捡的石头,光溜溜的,什么画面也没有,不过是石头。但是在我眼里,它具有瓷的品质,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体味生命。我觉得这样的石头就特别有能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正能量,具有承载记忆和未来的生命气质。
客:通过您的收藏故事,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发现和收藏石头、能够收藏到什么样的石头,跟经历、学识以及心态有紧密关系?
答:应该说有关系。收藏石头是发现的艺术,发现靠眼力,是一种能力,心里有,眼里才有,才能看见。其实看见并不重要,怎样看见才重要,看见和看见是不一样的,有的看见皮毛,有的入木三分。经历中有的,便于在石头上得到印证。有学识、见识的,思路就宽。面对同一块石头,有的想到一段历史,有的想起一个故事,有的想起一个人物,有的产生一种感觉,甚至错觉。您看这块八百斤重的“飞龙在天”,十个人里边,七个人说是龙,一般都是大人,三个说是马,几乎都是孩子。这个结果对于收藏人来说非常重要,就是说,它让我确信,“飞龙在天”是成立的。马是龙种,是龙也好,是马也好,妙在天成,都好,不可多得。
心态也重要。我想分开说。一是寻觅石头,要慢。寻觅石头的人差不多都有一种感觉,觉得好石头在前面,谁跑得快是谁的。有时下河滩,发现曾经有人来找过石头,就以为好的都被抱走了。其实不然。会找石头的人,不怕在别人找过的地方走。每一个人的审美眼光是不同的,与石头的机缘也是不同的,属于你的那块石头,就是别人走过了千遍万遍,也定然是你的;反之,不属于你的东西,你想破了脑袋也是白瞎。你有过各种各样的幻想和期待,但你无法设计自己与一块怎样的石头相遇。因此我常常围着一块石头转圈儿,全方位打量它。
客:在您的收藏过程当中,品玩石头的过程当中以及和石头相处的过程中,肯定会触发您对生活的感悟,概括起来说,您认为您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答:没有归纳过,猛一想挺多的。细想就一条,我想是我刚才说过的,是不着急,慢下来。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快得让我们丢魂落魄的。是石头让我学会沉下来,慢下来。收藏石头和收藏别的是一样的,要的是快乐,不是火烧火燎。我常常慢慢地抚摸石头,抚摸它的宠辱不惊,它的优雅。日复一日地抚摸是有效的,在我们的气息传递中,即便我就是一块顽石,也可以慢慢地被润泽。哦,还有,自打喜欢上石头,收藏石头,心里甭说有多踏实,几乎忘了什么叫岁月,仿佛自己永远都不会老。守着石头看书,感受也都不一样。原先只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只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原本就是一块石头。再看,石头作为经典中的重要意象,是大地和自然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发端了。
(刘向东,作家,现居石家庄。原文刊载于燕赵都市报5月6日《悦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