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白点病是什么症状
感染了海水鱼白点病病鱼的样子呆板,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赤色或浅灰色斑点,病鱼显现交互沾染和两次沾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感染海水鱼白点病的病鱼呈现的异常症状
-体表排泄粘液增长
-在传染早期,会有过动、暴躁的举动-在鱼缸中有摩擦抓痒,抵触触犯急停的征象-有震颤,抽搐,痉挛的状态
-容易惶恐,会探求掩藏物,或潜藏的举动-呈现的白点会在消散数天后再次呈现
-除传染初期以外,会呈现呼吸仓促的症状-蒙眼并陪伴着细菌传染或体表呈现红斑
-鱼体呈现褪色的环境,各鳍紧缩下垂,感受委靡不振的病态-呈现针头或句点般巨细的白点,一起头会呈现在皮肤或鱼鰭上,然后呈现在眼睛的部位
-凡是一些鱼直到疾病已分散,才会表现出遭到白点病的侵袭,但不是所有鱼都一样
-在传染前期,呈现烂鰭或其余细菌传染症状-皮肤呈现因细菌传染所引发腐败脱色的环境-喜好停顿在挨近水面或水流微弱的地区-缺少食慾
-传染前期,呈现脱水及体重连忙降低的症状
海水鱼白点病引发原因
海水白点病通常起因于鱼缸中新加入的新鱼只已经受到感染。也可能是由其他渠道进入鱼缸,例如所置换的海水中存有正处于游离阶段的白点虫。还有可能是被白点污染的物品,如砂子、活石或缸中设备,甚至无脊椎生物(虽然他们不会感染白点病),如果你将这些物体移到另一个干净的缸中,则白点虫也会有可能被带入。同样,活体喂食时,理论上也可能因此带入白点虫。
当部分鱼体身上第一次出现一些肉眼可见的白点时,可确定已经感染白点病了,当大部分鱼体身上出现很多白点时,可确定白点病爆发了。当鱼身上被用来当为症状指标的白点短暂退去的时候,有些鱼友常误以为白点感染已经痊愈。事实上,在白点虫的生命周期里,当滋养体成熟后,便会离开宿主进入包囊阶段。所以,白点的消失只是短暂的,通常几天过后,会有更多白点出现。
===========================================================
白点虫简介
白点虫是一种发现在热带与温带海洋硬骨鱼类身上,附有纤毛的原生寄生虫。因其必须依附在鱼类身上才能成长,若是无法依附于宿主,此寄生虫将只能存活一至二日。
海水白点虫生命周期主要有滋养体、包囊前期虫体、包囊、子代幼体三阶段,见下图。
白点虫是绝对寄身虫,他一定要依赖宿主才能完成他的生活史,而鱼类就是他唯一的宿主,它并不会感染到鱼类以外的生物.白点虫通常存在于主缸或由新鱼带入.
白点虫的生活史:
浮游期:
浮游期的幼虫经48小时没找到宿主后就会死亡.此时药剂可杀灭虫体.
寄身营养期:
找到宿主后会爬行到适当位置钻入体表,鱼类受刺激的表皮细胞会增生把虫体包住,此时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白点,里面可能有一只或数只白点虫在里面,期间约3-5天,温度越高则时间越短,当白点虫钻入后鱼类的免疫系统也会作用,有时鱼的抵抗力强的话则可能在没完成寄身营养期白点虫就夭折在表皮层下,此时药物无法影响.
成虫期:
完成寄身营养期后成虫就会脱落,此时药剂可杀灭虫体.
胞囊期:
成虫接着在体外形成胞囊进行分裂,可由一只成虫分裂成数百只幼虫,期间约1-3天,也可能更久(目前已知的资料有发现72天才脱囊而出的幼虫),此时药剂也无法影响,很多人都不是新鱼一入缸就下药,而是发现白点后才下药,只要水里面有一只已发育成虫胞囊期,则往往可以躲过白点的疗程,而发生治疗后白点虫还是无法根治的情况...所以要绝对防治白点一定要新鱼一入缸就下药.
白点虫滋养体通常会在3到7天里完全成熟并离开宿主,平均时间多为4到5天。滋养体离开宿主后会退去身上的纤毛,这就是包囊前期虫体阶段。包囊前期虫体通常于清晨五点到天亮前离开宿主鱼。脱离宿主后的2到8小时,包囊前期虫体会在底沙或活石上移动,直到粘附在适当的地方。
包囊前期虫体粘附在鱼缸中的底砂,活石,或其他适合的硬质表面上,然后开始形成包囊。在接下来的8到12小时,包囊会在体内开始形成一些子细胞,也就是仔体。每一个包囊所能产生的仔体数量为200到上千个。当孕育成熟后,包囊会开始孵化并将仔体释放到海水中。这时被孵化出来的都是具备游泳能力的单一个体,称之为子代幼体。包囊孵化所需的时间会因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从最短的3天到最长的72天左右。一般为3到28天,平均高峰集中在4到8天。
子代幼体孵化的时间,一般在清晨两点到九点之间。其从包囊孵化出来后的12到48小时内必须找到适合的宿主,否则便会死亡。孵化6到8小时候后的感染能力就变的很低。孵化后20小时基本没有感染能力。在子代幼体接触到宿主之后,开始附着的阶段称之为原滋养前体。原滋养前体在附着之后会开始钻进宿主鱼的上皮组织,然后原滋养前体便快速的转化成滋养体,展开寄生摄食的阶段,完成了一个生命循环,一般为6-8天。因包囊孵化所需的时间一般为3到28天,所以最长一个生命循环接近30天。
子代幼体24小时成活率
子代幼体24小时感染率
滋养体每天成活率(从病鱼进缸算起)
包囊每天成活率(从病鱼进缸算起)
海水鱼白点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海水鱼病治疗方法:
①将水温捉高到;30℃,寄生虫会因水温低落而导致其胞囊破裂,自动分开鱼体,这种办法对初次沾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结果较好,但对二次沾染的病鱼结果不明显,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
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紧缩,再过10余小时,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结果较好。
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组成,浸洗时间0.5秒―2分钟,应过细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见鱼呼吸垂危时应当即移人海水中。
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铜,充氧,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这种办法对初次得病鱼体结果较好,但对二次沾染的鱼体结果不明显。
有限并可靠的疗法
是有许多被声称能治疗白点虫的药物及各种方式,不幸地,多数这些方法或疗法只是部份能达到有效疗效。目前只有叁种方法被证明可靠的治疗方法。这些包括铜基疗法、盐度操作(即hyposalinity)以及病体移动法,不过就算是最佳的治疗方式也是会有其限制性及缺点。
①铜治疗
铜疗法是与白点虫交战最源远流长的手段,但是,对无脊椎、微动物和微植物群来说,铜是致命的,虽然铜最后可藉由钙、镁和有机物将其从水中移除。
铜基化合物的疗程(一些包含其它化学制品与铜的组合)应该只使用于不包含无脊椎、活石、活砂或其它钙质材料的水族缸内。铜会压抑免疫作用和造成鱼体的紧迫,铜对鱼体来说也是属于剧毒,但没有比无脊椎动物来的严重,超出规定太高的剂量也许会杀害病鱼,但如果铜浓度不足则治疗将会无效,这需要每日测试铜浓度两次以及依照必要做些微调整。
当使用任何一种铜基化合物的疗程时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上指示的剂量,不同的產品有不一样的指示剂量,每日测试铜浓度两次并准确地操作铜浓度测试工具。使用任一个铜基化合物时不正确剂量疗程的结果可能是危险并致命的,铜的螯合物需要较高剂量,而且他们与非螯合物的铜基化合物相比来说一般较不有效,治疗时铜浓度应该在叁个星期内连续被维持在有效浓度最低限度值。
我亲自使用一种Seachem生产的產品Cupramine、,多次在"铜敏感鱼类"如狮子鱼,河豚、小型神仙和麒麟鱼(青蛙)中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以我的经验,它比其它铜基药品更有效且容忍度更高。Seachem建议正确剂量為5ppmCupramine,但是我在4ppm的浓度时就达到了有效疗效。
②Hyposalinity盐度操作疗法
盐度操作疗法有许多铜基疗法达不到的好处,这个方法不会压抑
免疫作用,如降低白血球的活动力,而且抗生素可以在使用盐度操作疗法时一起使用,一些抗菌素更有效,或者当盐分少于自然海水的时候,更低的剂量是必要的。管理治疗时盐度只需要一天检查一次。化学过滤器如活性碳和化学吸附过滤棉能与盐度操作疗法合并使用。准确的测量盐度是盐度操作疗程中的关键,摇臂式液体比重计是广為人知的不精确。光学折射计或实验室等级,大型玻璃液体比重计是较被推荐的测量仪器。在被稀释的海水中碱度和酸碱度的值通常会下滑。每日都要检查这些数值并且在必要时增加缓冲剂并维护维护酸碱度在8.1和8.3之间。不要在同时在有板鳃类鱼类、无脊椎生物、活岩石或活砂的环境里使用这种治疗法,对于生化过滤上的细菌来说只要盐度不要降的过快就会是安全的,每天换两次水并连续换两天,每次换水降低盐度约0.005。
主张盐分在1.016或更少已经证明是对海水白点虫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但是,当对白点虫来说已经习惯低盐度并且开始生长及扩散时,治疗结果就会有变化。治疗的整个期间盐度必须一致地被维护在1.016以下。我建议维持在1.014,这样可以在治疗期间提供一些回旋的空间。
在一个治疗盐分水平被到达了之后,疗程应该持续至少叁个星期,不同于大多数其他治疗白点虫的方法,本疗法不针对海水白点虫"浮游期"或“掠食体阶段”,疗法主要为中断或干扰分裂体阶段的生命周期,分裂体被低比重条件毁坏,如此便可防止再感染。珊瑚礁硬骨鱼类表现出可以良好的适应盐度操作状态,这个疗法
海水鱼白点病实例治疗
目前有三种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法。1、铜药疗法,2、低比重疗法和3、AB桶移动疗法。这三种疗法论坛上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我的治疗结果如下:
1.铜药疗法
铜药对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有致命作用。铜药还会压抑鱼的免疫作用和造成鱼体的紧迫,并对鱼体来说也是属于剧毒。如果铜浓度超出规定太高的剂量会杀害病鱼,但浓度不够则杀不了白点虫。不同的鱼这个剂量是不同的,有些鱼的极限剂量和白点虫相似,无法用铜药治疗。
我的铜药治疗结果:
原有:篮圈1只、双印蝶1只、人字蝶1只、蓝嘴1只、石美人1只、番茄小丑1对、蓝魔1只、双色草莓1只、蓝天堂1只。
康复:蓝嘴1只、石美人1只、番茄小丑1对、蓝魔1只。
死亡:篮圈1只、双印蝶1只、人字蝶1只、双色草莓1只、蓝天堂1只。
结论:(仅限于治疗过的鱼类):可以治好体格强壮的仙类、魔类、小丑类鱼。蝶类、重病、体弱、或幼鱼容易死亡。
2.低比重疗法
部分海水鱼类可以良好的适应低盐度(1.010),而低盐度可以有效地杀死海水白点虫,但低盐度对因疾病而衰弱的鱼也是危险的。
我的低比重治疗结果:
原有:篮圈1只、金双印蝶2只、蓝嘴1只、石美人1只、公子小丑3只、蓝魔1只。
康复:蓝嘴1只、石美人1只、公子2只、蓝魔1只。
死亡:篮圈1只、金双印蝶2只、公子1只。
结论:(仅限于治疗过的鱼类):可以治好体格强壮的仙类、魔类、小丑类鱼。蝶类、重病、体弱、或幼鱼容易死亡。
AB桶移动疗法
每三天移动病鱼于两水族箱之间,12天后鱼体身上白点虫全部脱落。但是,频繁的移动和潜在的伤害会威胁到病鱼的健康。若水族箱没有过滤,水质会很快变坏,应一天一换。若水族箱有过滤,过滤材料清洗麻烦并容易损失硝化细菌,也会造成过滤效果变差。
我的AB桶移动治疗结果:
原有:蓝嘴1只、石美人1只、火焰仙1只、毛巾1只。
康复:石美人1只、火焰仙1只。
死亡:蓝嘴1只、毛巾1只。
结论:(仅限于治疗过的鱼类):可以治好体格强壮的仙类、魔类、小丑类鱼。蝶类、重病、体弱、或幼鱼容易死亡。
3.物理治疗法
因为白点虫包囊三天以上才能孵化出子代幼体再次感染鱼体,而包囊寿命一般不超过30天。我设计了物理过程,阻断白点虫再次感染鱼体的路径。
类似AB桶转移,在感染白点病的大鱼缸里漂浮一隔离盒(我是用脸盆,整理箱更好),用水泵通过滤水装置为其供水,自己溢流排水。每三天换隔离盒并清洗,连续4次(12天),隔离盒中鱼体不再有白点,然后再在隔离盒中饲养22天(不换隔离盒),直到大缸中包囊全部孵化,子代幼体死亡。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隔离盒中的水没有寄生虫,水质也正常,鱼也可以正常喂食,不存在铜药和低比重对鱼和珊瑚的危害,可以在各种大缸(特别是混养缸)中操作。
滤水装置要求过滤精度小于20微米(白点虫各阶段尺寸均大于20微米),可以用陶瓷过滤、PP棉过滤、滤袋(滤网)过滤。陶瓷过滤精度高(小于1微米),可以重复使用,但流量较小,要经常清洗。PP棉过滤,精度较高(小于5微米),流量较大,但不可以重复使用。滤袋过滤精度较高(小于20微米),流量很大,可以重复使用,但要经常清洗,容易坏。我是用2米扬程的潜水泵推动简易PP棉过滤器,每天更换滤芯。
简易PP棉过滤器
白点治疗中
新加的鱼一起检疫治疗
我的物理治疗结果:
原有:人字蝶1只、黄新娘1只、关刀1只、毛巾1只、黄网蝶1只、雷达1只。其中人字蝶、黄新娘、雷达确认感染白点,同时感染白点的1只蓝闪电放在同一大缸,因没有治疗,10天后死亡。
治疗结果:全部康复,无一死亡。
结论:(仅限于治疗过的鱼类):可以治好各种缸(特别是混养缸)中海水鱼(特别是不耐铜药和低比重得蝶鱼)的白点病和其他寄生虫会脱离鱼体的寄生虫病(过滤精度和治疗时间要相应调整),并且死亡率非常低。
新鱼白点检疫:
用小鱼缸制作隔离盒,两边用大于200目(筛孔尺寸小于90微米,白点包囊尺寸大于90微米不能通过)的丝网隔离。同样用潜水泵推动简易PP棉过滤器给其供水,每3天更换隔离盒并清洗干净,12天后隔离完毕,其他寄生虫时间作相应调整。可以在隔离同时训食,效果也不错。
白点检疫隔离盒
毛巾检疫中
治疗和检疫完成了
注意事项:
1、要注意鱼从隔离盒中跳入大缸或大缸中跳入隔离盒,本人实验中均发生过。可加网防止。
2、要注意水从隔离盒溅入大缸或大缸溅入隔离盒,捞鱼时容易发生。可临时加盖防止。
3、并发病毒或其他寄生虫不宜使用此方法,应尽快用药。
海水鱼白点病的预防方法
相对医治被传染的鱼只而言,事先的防备步伐是为较有用及较佳的处置方法,对所有新进鱼只进举动期最少叁周的断绝检疫,将能大幅度的防备主缸中海水型白点虫病的暴发,六周以上的断绝检疫期对付主缸则有更佳的平安保障,严酷的防备步伐和得当的检疫步调是保持鱼缸免于海水型白点虫病的传染最好法子。
如果鱼只能经过断绝检疫的进程来察看其是否有抱病的环境,不但能让抱病鱼只的医治更形简略,也相对低落了主缸中已实现检疫医治鱼群的抱病危害,在早期检疫的进程中,可以对鱼只施与低比重(盐度)的医治方法,如许的处置将巨幅的低落将寄生虫导入主缸的危害,当主缸中的鱼只因传染海水型白点虫而需被移出主缸进行检疫医治时,主缸应采纳鱼只净空的行动(主缸内所有的鱼只都须被移出,无脊椎动物除外),为期最少30天,如许的作法是为了要让主缸中的寄生虫由于没有宿主的存在而无法存活,一般说来,30天的主缸净空期已经是充足,但是,更长的净空时间会有更佳的结果,也相对增长主缸的平安性。
===============================================================
以下是一些海水鱼白点病相关的问题解说
1.有些人不关灯7天白点就好了,治好的原因真的是因为不关灯吗??(事实上还是很多人连续开灯好几天鱼还是挂了)why?
事实上只要鱼本身健康且抵抗力强的鱼种,放到良好的水质白奌仍能不药而愈,而除了白奌纤毛虫之外,很多寄身虫都有趋旋光性喔,而我们通常可以发现刚开灯时白奌比较多开灯一段时间后白奌比较少的原因是因为鱼的活动力大增,比较不容易被浮游幼虫附上,并非开灯后白奌幼虫又不会破囊而出,事实上光线更能刺激幼虫破囊而出,即使开灯也会有光线照射不到的死角吧,背光面跟砂层呢??
2.有些人加温后白点就好了,治好的原因是因为加温吗??(事实上还是很多人加温好几天鱼还是挂了)why?
提升温度确实是能加速鱼体的免疫反应,但另一方面却能加速白奌虫的繁殖速率,此时就要看鱼体的免疫反应是否能实时压制病原,若是无法强过更大量的白点虫侵袭,则鱼仍可能加速死亡...
加温法是防治淡水种白点虫的方法不是海水的喔,,而淡水种白奌虫跟海水种白奌虫最大的不同是他生存的适温,淡水种白点虫通常高达34度幼虫就会完全失去对鱼的攻击能力,而19度到25度的攻击力较强,而海水种白点虫即使高达34度仍有不弱的攻击力...
3.有些人使用臭氧或杀菌灯好了,治好的原因是??(事实上还是很多人使用此等器具好几天鱼还是挂了)why?
由一些鱼友提供的经验显示,使用此等器具确实能局部减少幼虫的存活率,但不全面(仍然会有不少幼虫能存活继续侵袭抵抗力弱的鱼种)事实证明使用此设备并无法全面杀灭白点虫...
4.有些人长白点放软件缸或活石好了,治好的原因是??(事实上还是很多养在软件缸的鱼还是挂了)why?
原因是鱼靠自己的抵抗力自然痊愈,跟活石并无绝对的关西,事实上软件缸白点发生率跟致死率比FO缸高很多,原因是因为难以检疫用药..(并非活石不能检疫喔,其实还是可以检疫的,我之前的无寄身虫病原的FOWLR缸也被我创造出来了)
而活砂活石系统由于硝化系统先天的不良,如果再相同的水量下跟一个抽底砂过滤的高密度FO一样放入一样数量的鱼只,我想不只是会发生白点而已,而很可能倒缸鱼只全灭...我认识一个鱼友接手一位鱼友大量的活石放入他自己稳定的FO缸里面,结果短期内多数鱼只中白点,有些鱼仍不治死亡,我想这些活石是带入大量的病原进来并非把病原吃掉吧...
5.有些人长白点换个水白点就好了,治好的原因是??(事实上还是很多人换水鱼还是挂了,甚至不换水没白点,换个水白点就跑出来)why?
如果鱼体健康,是因为系统不良造成的水质不好引发白点,换水后是有可能自然痊愈,但是如果系统良好水质良好,换水造成水质震荡是有可能引发白点的,我们必须了解的一点,新水未必会比系统内的水好,从ORP就可发现,新水的数字都蛮低的...
6.有些人长白点使用医生鱼或医生虾,治好的原因真的是医生鱼或医生虾吗??(事实上还是很多人养医生鱼医生虾鱼还是挂了)why?
白点纤毛虫比海水轮虫还要小很多,大约要用200倍的显微镜才能够看到它,肉眼可视的白点并非虫体,只是因为虫钻入体表刺激生成的鱼表皮细胞而已,以医生鱼或医生虾的口径无法吃到白点纤毛虫,且白点最致命的一点是寄身在鱼的鳃部影响其调整渗透压的作用跟呼吸作用,鳃部寄身虫很难以被医生鱼医生虾排除,且仍有很多鱼种是不让这些生物靠近的...
7白点常发生在新鱼身上,旧鱼似乎就比较少发生,why??
因为旧鱼抵抗力较强且已经适应缸内环境,而新鱼经过氢化物毒上岸,?#092;输过程又饱受氨中毒跟二氧化碳中毒的伤害,又有适应新环境的紧迫,抵抗力大减...
8.有些鱼特别容易长白点,有些鱼却不会,why?
因为有些鱼天生抵抗力就强有些就弱,(鱼经过氢化物毒上岸,?#092;输过程又饱受氨中毒跟二氧化碳中毒的伤害)有些受伤程度深有些?
===========================================================
结论:
目前除了药物以外,尚无其它方式能百分百绝对的效果,该怎么做完全都看饲主本身的主观判断,不喜欢下药者则从其它方面着手(如改善水质,降低紧迫.使用杀菌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