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公园绿地较多,为鸟类提供了生态环境适宜的栖息地。为了摸清鸟类的本底状况,了解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探索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杨浦区开展了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覆盖杨浦区黄兴公园、杨浦公园、复兴岛公园、大桥公园、新江湾湿地公园和杨浦滨江区域。目前已经完成4次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目26科55种。鸟类种类最多的目为雀形目(43种),其次是鹈形目(4种)、鸽形目(2种)。鸟类种类最多的科为鹟科(9种),其次是鸫科(7种)、柳莺科(4种)和鹭科(4种)。调查记录到数量最多的鸟类为白头鹎,其次是乌鸫、麻雀、珠颈斑鸠、夜鹭、丝光椋鸟和灰喜鹊。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Pycnonotus sinensis
雀形目鹎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杨浦公园。眼后有大块白色区域,延伸至脑后,上背和背部灰绿色。通常在树上活动,也会下到灌丛觅食,常集群喧闹,胆大而不惧人。每天清晨天一亮就开始在枝头鸣唱,叫声婉转悠扬,悦耳动听。
Turdus mandarinus
雀形目鸫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黄兴公园。大型黑色鸫,雄鸟全身烟黑色,雌鸟深褐色。适应各种生境,常在草坪上活动,性活跃,鸣声清脆悦耳,婉转多样,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声。
Passer montanus
雀形目雀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杨浦公园。具有栗色头冠,颊部有黑斑,颏和喉黑色,具有白色颈环。高度适应与人共处的环境,嘈杂而吵闹,常集群活动。麻雀除了在乔木和灌丛营巢,还会将巢建在通风管道排放口、建筑缝隙甚至空调外机。
Spilopelia chinensis
鸽形目鸠鸽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黄兴公园。颈侧有黑底白点的斑块,脚部红色,后背、两翼和尾羽灰褐色,尾较长。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经常在地面觅食。叫声为不断重复的低沉而响亮的“咕咕”声。珠颈斑鸠有时候会在干扰较少的阳台上筑巢。
Nycticorax nycticorax
鹈形目鹭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杨浦公园。成鸟头顶、后颈和背部呈黑色,下体为白色或浅灰色。亚成鸟全身棕色,带有纵纹和点斑。适应各种湿地环境,性不惧人,经常在河道等水体活动,昼夜均可捕食。
Spodiopsar sericeus
雀形目椋鸟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黄兴公园。雄鸟头白色,喙暗红色,雌鸟和亚成鸟头部呈灰色。活动于开阔平原、耕地、林缘、城市绿地。性不惧人,常集群活动,也与其他椋鸟混群,常在地面觅食。
Cyanopica cyanus
雀形目鸦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黄兴公园。顶冠黑色,两翼天蓝色,背部及腹部浅灰棕色。在居民区、高大树木的树冠层、灌丛乃至地面都可见到。集小群到大群活动,不惧人且嘈杂,但人过于接近时会鸣叫报警,然后整群全部飞走。
在调查过程中,还记录到了黑脸噪鹛、暗绿绣眼鸟、鸲姬鹟等平时比较少见的鸟类。
Pterorhinus perspicillatus
雀形目噪鹛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新江湾城生态展示馆。喙上部分、前额黑色,上体暗灰色,腹部灰褐色。活动于绿地、灌丛、次生林、竹林和农田等,常成对或集群活动,在树木和灌丛间来回蹦跳、穿梭。
Zosterops simplex
雀形目绣眼鸟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新江湾城生态展示馆。有显眼的白色眼圈,上体橄榄绿色,下体淡灰色。活动于常绿或落叶阔叶林、混交林、灌丛、开阔林地等,喜集群在植被中上层活动。
Ficedula mugimaki
雀形目鹟科鸟类,为上海地区候鸟。拍摄地点:新江湾城生态展示馆。最显著特征为鲜艳的橙色喉部和胸部。常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迁徙期间也会在公园、沿海林地和灌木丛中发现。性活跃,喜在树枝上跳跃或短距离飞行。
此次调查在杨浦公园发现了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凤头鹰。
Accipiter trivirgatus
鹰形目鹰科鸟类,为上海地区留鸟。拍摄地点:杨浦公园。它的体型较大,下体有橙褐色横纹。飞行缓慢,繁殖期常发出响亮叫声,营巢于高大的树上,领域性很强,会攻击靠近巢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