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为进一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肥西青少年对民间非遗艺术的了解和热爱,8月4日上午肥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益”起来肥西暑期公益课堂项目,邀请到合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蛋雕传承人郭迎年,为肥西的孩子们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关于非遗蛋雕的民俗课程。
郭迎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蛋雕”传承人、传习所负责人(传习老师)。自2009年跟随其丈夫“庐州蛋雕”传承人王剑学习,经过长期的艰苦学习熟练的掌握了“庐州蛋雕”的雕刻技艺,自2011来经常参加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展示传承活动,参与学校社团手工教学,其作品展示教学蛋雕简单易懂,非常受学生们及爱好者欢迎。
郭迎年在教孩子蛋雕。金小艺供图
诉渊源,感受非遗蛋雕文化底蕴。我国最早有关蛋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成书的《管子·侈靡》中有记载“雕卵然后瀹之”,意为在生鸡蛋上雕刻后煮着吃。古城庐州,居安徽中部,文化底蕴丰厚,相对封闭的农耕社会为“庐州蛋雕”这一传统技艺在民间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存续环境。“庐州蛋雕”在创作题材上充分吸纳民间文化营养,反映人文现实,作品种类繁多,有人物肖像、花鸟鱼虫、京剧脸谱、诗文字画等,在雕刻技法上,刀法细腻、形神兼俱,常令人叹为观止。
郭迎年雕刻的不同主题的蛋雕作品。金小艺供图
刻画文明印记,感悟非遗蛋雕的指尖魅力。一个蛋壳、一片刻刀、一双巧手,郭迎年老师现场教亲身教学。蛋雕的鸡蛋可不是普通的鸡蛋,一个鸡蛋要想达到可雕刻的条件要经过层层工序。首先是选蛋壳,要选择蛋壳色泽均匀、偏深棕色、大小均匀的厚蛋壳。第二步是蛋壳的处理,要抽取蛋黄蛋清,再将抽空的蛋壳用清水把内部洗净,晾干,整个过程极其考究。最后进入到蛋壳的雕刻阶段,先定好画稿,之后把要刻画的内容用铅笔画在蛋壳上,再细细雕刻。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法,还需要万分的耐心和细心,二者相辅相成,最终才能诞生出一个有艺术价值的蛋雕。
在郭迎年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刻刀,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
本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活动之中,不仅让非遗蛋雕技艺真正的“活”过来,也进一步让青少年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兴趣,在体验活动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一颗向往传统非遗文化的“种子”。
暑期公益课堂蛋雕课程全员合影。金小艺供图
下一步,肥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推进以“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交融共生的非遗文化活动。让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找到新的“接班人”。(金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