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揭秘张献忠岷江下的神秘宝藏

08-08

揭秘张献忠岷江下的神秘宝藏

2016年国家对岷江口,明末战争遗址发掘工作正式展开。


四川省眉山一带民间传唱了几百年“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下成都府”的童谣。

据说谁能破解歌谣的秘密,就能找到足以买下成都府的财富。

张献忠是何许人也?为何他将富可敌国的宝藏沉入江中呢?

张献忠出生于1606年陕西延安府定边县人,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出身贫寒,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过小生意,主要是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

明朝崇祯年间组织起义,崇祯16年(1643年)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1644年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年号为大顺。

清人所著的史料《蜀碧》中记载:“张献忠闻杨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10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杨展决战。”


1646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转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明将杨展袭击,船只被焚,大量财物沉于江底。此后,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已经传了几百年。从20世纪20年代起,江口镇附近陆陆续续出水不少文物,让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闻传得沸沸扬扬。


《蜀难纪实》中对沉银有更多细节的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后来部队遭到阻击,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总之张献忠位列世界第3、亚洲第1的宝藏沉入岷江的说法已经传了300多年了,想一夜暴富的世人遐想了300多年。

寻宝成为很多人的梦想,面对湍急的江水,难以确认的位置很多人望水兴叹。


张献忠的沉于岷江的富可敌国宝藏真的存在?还是只是传说?

据说“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

据《清文宗实录》记载公元1838年道光18年清政府再次派人到成都进行实地勘察,当时因为找不到张献忠沉银的确切地点而终止了寻宝工作。

1939年抗战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川军高级将领幸蜀峰向省政府打报告打捞传说中的宝藏,以此补充军费的申请,却意外获得了批准。

于是一帮军人来到望江花园的锦江河畔寻宝,用上了军用的金属探测器,的确捞出了一些刻着“大顺通宝”字样的铜钱。

后来汛期到来,水位上升不得不撤离,寻宝工作又一次终止。


彭山区文管所的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彭山打鱼捞沙者曾捞过明代银锭、金银器等。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表明为崇祯时期所征解的税银。

除了这些记录之外,2011—2015之间有各路寻宝人(盗墓贼)在岷江口活动频繁,偷走了不少的文物,在黑市交易。

2016年10月14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打掉盗掘文物犯罪团伙10个,破获盗掘古文化遗址、倒卖文物案件3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各类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达3亿元。

以上信息也侧面证实了张献忠岷江口沉银事件不是传说,确有其事。

2016年国家对岷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工作正式展开。


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启动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正是开始。

考古队员一边仔细的科学勘探,一边在岷江周围茂密的山林里勘察时发现了,赫然耸立在岩石上的石虎,在它的对面石壁上一条雕刻精美的石龙。

童谣中唱的石龙和石虎都找到了,考古人员将发掘点设立在石虎和石龙所对应方向的岷江江口。


石虎和石龙

考古人员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宝藏埋于水下,水流湍急无法开展发掘工作。考古专家采用了围堰筑堤滩涂的考古方式来发掘。


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

先围出2万平米的堤堰,再用20台抽水机24小时不间断连续抽水,整整四个月才把堰内水抽干。


借助探地雷达在重点区域探测,水下金属越多的地方,雷达提示音越响亮。还用大型的洗选设备将重点区域的沙石通过传送带运出去,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传送带不放过任何微小文物。

另一部分考古人员在排水沟清理泥沙,很快发掘出一块银册和好几枚钱币。经过专家鉴定银册出于明朝。


出水的几枚铜钱中一种是“宽永通宝”乃是明朝时期日本国流通的钱币;另一种“利用通宝”是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叛时自铸的钱币;还有一枚五铢钱可是西汉时期的钱币怎么会张献忠宝藏一起沉浸岷江呢?


金质的西王赏功钱币

还有出水了“西王赏功”钱币据说世间少有,2011年金质的“西王赏功”钱币在某拍卖行成交价格230万人民币,银质的“西王赏功”钱币成交价55.2万人民币。出水的“西王赏功”钱币银质的偏多,金质和铜质的比较少。


金锁

还出水了镶嵌宝石的金器、金镯子、金锁、金质双人铜镜、瑞兽金口、金戒指、精美金挂件、金光闪闪镂空麒麟纹、花瓣金法饰刻有龙形图案的金簪、龙首金镯子、裸着身子的小金人……等数不胜数金器堆成山。


小金人

发掘工作有条不紊推进着,又出水了一块金册,上面刻有“天顺”二字。“天顺”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如此珍贵的明朝宝物怎么能被张献忠掠夺过来了的呢?


金册

金册是明代分封制度的重要凭证,是受册封人的身份象征。明朝zui高统治者依据宗室身份等级不同,册封时分别授予金册和银册。

银册金册乃是明朝贵族身份的象征,对于张献忠来讲只是补充军饷的货币而已。


金银器沉入江中后因为受重量的影响被封存在江中沟槽之中。考古人员就一处沟槽当中发掘出了9枚银锭,大部分银锭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一旦银锭纯度不够,可以直接追究到工匠个人。

古代的金银铸造,与国家命脉息息相关,因此朝廷一直在严格把控质量。如果有人敢偷工减料的话,朝廷随时都能追本溯源,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岷江口就是一座大金库,基石的沟槽就如金库的保险箱,里面储存着几百年前的大金锭、金条、金块、金镯子、金簪子和金印。

在众多文物中,有个“蜀世子宝”,它是一个重约16斤的方印,考古专家发现它的时候,已经裂成了4块。


整个“蜀世子宝”,含金量高达95%,它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世子金宝实物。


出水的金册摞在一起就像一本书,金光闪闪,十分耀眼。考古人员对四款金册的鉴定发现金册的主人后勋、载瑾、翊鉁、常溒。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生前为他的孙辈以下的子嗣制订了辈分表。比如朱棣的辈分表

“高瞻祁见祐,厚德翊常由”由此可见后勋、载瑾、翊鉁、常溒依次应该是父子关系。


发掘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考古人员在发掘出了中间掏空的圆木,清理周边的沙石之后发现圆木是装银锭的器物。这种中间掏空的圆木是专门用来盛放银锭的器物叫木鞘。


一个木鞘里装有20枚银锭,这种装银锭的木鞘考古发掘史上首次发现。


岷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工作持续前后四年,经过三次水下考古发掘才水下宝藏全部挖出来。


借助高科技手段,利用各种探测仪器和地探雷达,加上考古人员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掀开了让世人心心念念300多年的张献忠宝藏的神秘面纱。


确实,出水的宝藏带给我们300多年前的一场血雨腥风的水上战争和难以想象的财宝。

但是若没有我国现代科技力量的参与,以及考古工作者的孜孜以求,这一切都是很难实现。所以归根结底,要数盛世繁华,还看今朝。


作者:可贞部落

关注我的文章,温暖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材料:百度百科,央视

宝藏传说《沉银追踪》

#头号周刊#

陶器简笔画图片

中国剪纸英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