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炉最早见于周朝,《周礼·天官》中有记载:“炉之名始见于周礼冢宰之属,宫人寝室中共炉炭。”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炉并不是用来烧香的,炉中放炭,在室中用于取暖。
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境内因环境多潮湿,所以在室内烧起熏香,可以用来防霉杀菌,到了这个时候,香炉的使用雏形已经出现。
早期的熏炉算是一种生活用具,铜炉则更多的用来取暖和烧烤食物,以出香为目的的熏炉到了汉代才出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并迅速发展成一种主流文化,于是香炉的作用开始发生倾斜,直到盛唐时期,佛门大兴,焚香供佛以及祭祖一类的活动开始取代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继而随着宋代各个宗教的进一步发展,才最终使香炉从生活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精神活动。
香炉的款式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多种多样,大小各不相同,方圆长短也不一。方形香炉的形状跟古代的四足鼎有点类似,圆形香炉底部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一在前,两足在后,材质的话有青铜丶铁丶石以及后来的陶瓷制品,可谓花样繁多。
宋时期以后的香炉意义不凡,不论是家中供奉的先祖牌位,还是各教派的教徒供奉时候都会放上一个香炉,用作焚香,寓意香火绵长。
不同的香炉在使用的时候是有讲究的,大雄宝殿正中多放置石质香炉,供香客烧香用,大殿内部的供桌上面多放置铜或瓷质的香炉,炉内一般烧檀香。另外在佛寺里还有小型的木质莲花香炉,香炉内只燃起一支香,在举行佛事时一般由主事的和尚捧在手中,叫做手炉。
当然,一些有条件的读书人也会在书案边上摆上香炉,内置熏香,用以提神醒脑。
香炉文化在我国影响深远,不论是商周时期用作祭祀还是后来佛道等教派兴起后香炉用于供奉焚香,在这其中香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载的都是沉甸甸的文化,现如今香炉文化依旧在,但是那些历史流传下来的香炉因其年代久远,原料名贵,意义非凡等原因成为了诸多收藏家们手中的藏品,成为了古董和艺术品,渐渐的失去了其本身作为香炉,应该用以焚香供奉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