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专门督造御贡瓷器烧造,这也就是官窑的雏形,那时御贡的瓷器多在民窑窑场中烧造,经过“千中选十”“百中选一”之后,将最好的瓷器挑选出来进贡宫廷使用,并没有专为皇家烧制的窑场。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宋徽宗时期,官窑制度正式确立。
汇集最顶尖的制瓷匠人和技术
民窑虽说有着比官窑更悠久的烧造年份,但是官窑最初是从众多民窑中挑选的最优秀的窑口,为皇家烧制瓷器,这也代表着当时这些民窑是拥有最顶尖的技术的。
后来的御窑厂,更是汇集全国最顶尖的制瓷匠人,这些顶级的制瓷匠人具备多年的制瓷经历,瓷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烧制出来的瓷器不仅工艺复杂,且品相完美。因此很多窑瓷器代表着那个时代制瓷业最高的艺术水平和科技成果。
最严苛的制瓷标准
宋代开始出现专为皇室烧制的官窑,与宋代皇家的祭祀礼器有关。宋代的祭祀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祭祀规模不同,因此配合祭祀使用的礼器就需要有不同的规格,且因为是祭祀使用,不是常用瓷器,所以是特定的形制、甚至颜色都有规定。
也因此,官窑有着最严苛的制瓷标准,以保证烧制出最完美无暇的高品质瓷器。
万里挑一的选中概率
有好的匠人、有严苛的标准,也不代表着能百分百烧制出完美的瓷器。
最近几年,景德镇御窑厂一直将那些出土的官窑瓷片重新复原成瓷器,有不少复原后和故宫收藏同款的瓷器。这也证明了,当时皇帝使用的瓷器往往是万里挑一的,只有最完美的瓷器才会被送进皇宫使用,剩下的不完美的瓷器会被砸掉。
顶级督陶官督造
如今最有名的督陶官非任职雍、乾两朝的唐英莫属。事实上,督陶官是明朝政府设立的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生产的一种官员。明朝皇帝多用身边的亲信监督制作,清朝则多派遣文化水平高超的知识分子,这类督陶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监管和设计、制作陶瓷的过程中,对官窑制瓷水平和艺术水准有很大的提升。像唐英这样的督陶官,凭借一己之力成就雍、乾两朝官窑瓷器的辉煌。
非常奢华的顶级材料
官窑瓷器之所以是官窑,往往在于使用的是最顶级的制瓷原料。比如当初的苏麻离青,还有清朝只有官窑才能做出来的珐琅彩瓷器。
苏麻离青是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拉克萨马拉地区带回来的。明万历十七年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官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万历十九年高濂《遵生余笺》亦有“宣窑之青乃苏渤泥青”的记载,随后的数百年,关于苏麻离青屡有著录,这也就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个巧合或推测。
而珐琅彩的珐琅料由欧洲引进,珐琅彩瓷器在宫廷中烧制,专供帝后赏玩使用,宫廷控制极为严格。
而这些用料,事实上也只有官窑才用得起。相传最鼎盛的雍乾时期光一年烧瓷的费用就高达1万两,奢华程度可想而知。
庄重典雅的自然之美
官窑瓷器与民窑瓷器相比,官窑瓷器所想要表达不是一种装饰性的美,而更多的是注重其其次本身所含有的庄重典雅的自然之美,这一点也是为了突出皇室的尊贵之处。而且官窑瓷器在其艺术风格上,更多是以其釉色见长、造型取胜,以纹片著称。而这三点的所结合所烧制出的瓷器,也更加能够反映出我国国人淳朴厚实的风格特点,以及崇尚古典高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些都是民窑瓷器所无法比拟的。
看完上述内容,相信您已经知道,为什么在数千种瓷器的种类中,官窑最为出名,市场价值最高,最受广大收藏者们喜爱了。高超技艺、工艺价值、艺术价值的融合,再加上“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共同让官窑瓷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