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书圣’与‘草圣’:谁更胜一筹?

02-09

‘书圣’与‘草圣’:谁更胜一筹?


张芝《冠军帖》(局部之一)

王世国/文

东汉时张芝,虽出身于官宦之家,但他品格高尚,不愿入仕做官,而是一心专攻书法,草书写得精劲绝伦,被后世誉为“草圣”。东晋王羲之出身于名门世族,书法结字俊秀生动,用笔多姿多彩,遒媚劲健,梁武帝赞为“永以为训”,唐太宗更称其“尽善尽美”,被后世誉为“书圣”。这两位中国书法史上顶尖的大家若是加以比较,究竟谁更强?

张芝《冠军帖》(局部)之二)

如果是拿草书来比较的话,“书圣”真的要比“草圣”稍逊一筹。

张芝生活的东汉末年正是草书勃兴,大行天下的时代,那时人们学习草书废寝忘食,“处若忘,行若遗”,达到了痴迷疯狂的地步。许多人哪怕是坐在那里,也都是各自低着头在周围的地上用手指画字,就像是今天忙着看手机的“低头族”一样。

张芝《冠军帖》(局部之三)

张芝草书初学杜度、崔瑗,后又大胆创新。从阁帖传本《冠军帖》(知汝帖)来看,他减损了章草的波磔,再“以篆入草”即用篆书“平移”的笔法和章草体势,率意急书,字与字之间相互牵连映带,大小相间,正斜相依,粗细杂糅,偶有不连,也是气脉贯通,隔行不断。

张芝《冠军帖》(局部之四)

张芝草书笔法的特色之一,就是运笔的相互交替:当笔画连带时,则乘势而下,如激流过涧;当笔画断绝时,则果断利落,而捉控于瞬间。

张芝草书笔法的特色之二,就是运笔圆转遒劲,圆转助长了气势的贯注,如波澜开合,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出入变化,不可端倪。

不过,他的草书笔下奇诡多变,但是又奇而守法线条的运用纯乎草法,不是那种蛮力使气的纠缠不清。因而人们称他的草书为“一笔书”张芝将书法从它依附的文字内容中解放出来,从而成为一种可以独立创造和欣赏的艺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王羲之《长风帖》: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 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

王羲之草书脱胎于汉魏章草,又师法张芝。从他的《长风帖》来看,通篇一气呵成,字内固然很少独立起止运笔,就是字与字之间也是连续写下来的为多,几乎所有的起止都融入到不断的运笔动作中了。即使笔画断掉的地方,也是笔虽断而意实连。

王羲之《长风帖》: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 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

与张芝不同,王羲之是楷书大家,他是“以楷入草”,所以,在连续运行的笔道中,始终不忘起、收、转、折、稍事停顿这一楷书体系的基本规范。他的草书显得从容不迫,忙而不乱。后世也有人对王羲之的草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例如清代书论家包世臣说:“右军作草如真,作真如草,为百世学书人立极。”

王羲之《长风帖》: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唐代孙过庭认为,评价草书优劣的标准是:“草贵流而畅”。也就是说草书要写得流动畅达才好,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不仅如此,草书的结字讲究奇特,如夏云奇峰。由于草书行笔很快,在快速行笔中要达到上述标准,非精熟不可。

张芝《冠军帖》(局部之五)

所以,张芝从小就苦练草书。他在池塘边石桌石凳上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池塘里的水都变黑了。他还把家中的衣帛都拿来,先在上面练字,然后再拿去煮洗。就这样,张芝练出了草书过硬的功夫,精熟过人。

而这一点恰恰是王羲之所不及的,他在草书上没有下过很大功夫,虽然写得圆丰妍美,但不够精熟,所以基本上是字字独立,没有张芝写得那么婉转流畅。而且,王羲之草书格调不高,结字平淡,甚至有些拘谨呆板,既“无戈戟銛锐可畏”,也“无物象生动可奇”,缺乏生动的神采。

张芝《冠军帖》(局部之六)

对此,王羲之心里十分清楚,但又很不服气。他说:“吾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的确,王羲之出生于东晋“四大家族”之一王氏家族,那可是“王与马共天下”的名门望族,他练习书法当然不会像张芝那样勤奋,但他的天赋比张芝高,所以他的草书只是稍逊于张芝。由此可见,要想草书写得好,功夫与天赋都不可少!

张芝专精草书,王羲之却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而且他还能兼容南北,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再加上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所以影响远比张芝深远

王世国著《中国书法家》,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宠物犬种类及图片

玉指环有裂纹还可以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