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方式【一】
茶,静默不语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息不止,为人类所用。让我们跟随这片叶子穿越时空,去感受下古人的喝茶方式吧!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个过程简单的梳理成一个时间表:
一、神农时代:神农时代利用含嚼茶叶鲜叶,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二、西周、东周:开始把茶叶当菜食。
三、秦代: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四、汉代:茶开始商业化,茶叶的简单加工出现,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五、唐代: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六、宋代:把“品香、斗茶、插花、挂画”,称为“四大雅事”
七、明代:因为朱元璋废团改散,出现了大量的散茶
八、清代:喜用盖碗喝茶,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
历史上有记载的吃茶鼻祖是上古时期的神农氏。《神农本草》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茶了。
先秦时代的人在神农氏的引导下,估计是拿茶当作一种保健食品来吃,他们会把茶叶直接放进嘴里嚼,虽然入口苦苦的,但到后面竟然可以生津,而且可以消除劳累之后的疲乏。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开始采摘茶树枝条和芽叶,一起放在水中烧煮,然后将茶汤一饮而尽,这就是古人说的“粥茶法”,即把茶叶像煮菜叶一样煮成菜汤。
别误会,不是把茶叶和米放在一起熬粥哦。《膳夫经手录》有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到了西汉时期,人们觉得之前的那种茶汤饮起来比较苦涩,于是想着怎么改良粥茶法。他们会将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和茶叶一起熬煮,用这些佐料和刺激性调味品的气味来掩盖茶叶的苦涩,其实就是加了些调味品的粥茶法。
现代还在饮用的擂茶,主要流传于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以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入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未完待续)#懂点茶文化# #分享中国茶文化# #古代人怎么泡茶# #探索中国茶文化# #分享茶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