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幼学琼林》第九十七则:青宫玉玺全解析

03-07

《幼学琼林》第九十七则:青宫玉玺全解析

衡门经典读书会

【原文】

帝子爰立青宫①,帝印乃是玉玺②。

【注释】

①爰:语气词,于是。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属木,其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

【译文】

立储君于是就建造青宫,皇帝的印玺称为玉玺。

分享

中行:

今日上联:“帝子爰立青宫”

帝子即太子,所居之处为青宫,即昨日所言东宫。

东方朔神异经》:

“东方有宫,青石为墙。门有银榜,曰“天地长男之宫”。故太子所立宫曰青宫,又曰储闱”。

为何太子所居称“青宫”或“东宫”呢?

青色是东方木之色,主春,是一年之始,万物出生、生气蓬勃的季节。

《易经·说卦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

震即东方之卦。

太子作为皇储,是未来的王者,一旦君临天下,便如阳光普照,其道大光,对应的是南方离火。而在此之前,都是蓬勃生长、积蓄力量的阶段,故对应东方木。其宫为东宫,也称青宫。

下联:“帝印乃是玉玺”

玺即印。根据《释名》:

璽,徙也。封物使可轉徙,而不可發也。

玺的本来含义即“徙”,《明清帝后宝玺》弁言:

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

没有玉玺,王命无法传达于天下。故制玺以统治四方。

因此,玺还有“信”的意思,是王者之命的背书和具象,见玺如见王,具有法律效力。

玺最初出现于周,到了秦朝开始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东汉·蔡邕独断》卷上:

“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相传,秦始皇楚国和氏璧,刻为玉玺,李斯篆文曰: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一玉玺后被称为“传国玉玺”,经历了无数流离纷争,后来下落不明。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

秦灭后,传国玉玺为刘邦接管,之后代代相传。汉末王莽篡位,皇太后王政君一怒之下将玉玺掷出,磕破一角。到东汉末年,相传孙权之父孙坚在井中发现五色祥云,淘井竟得传国玉玺。再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到五代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自焚而死,玉玺从此不知所踪。

与传国玉玺相关的故事,波谲云诡,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完全可以写就一部最精彩的悬疑小说。历代君王心心念念、争夺之、宝贝之,似乎不得玉玺则不足以证明自身为天命之子,然而,玉玺的本来含义,却并非在此。

玉者王也,玺者信也。君子比德如玉,传国玉玺以和氏璧制成,是至清至洁之物,它象征的是王者之道,传达的是王者仁、义、智、行、洁、勇、精、容、辞的君子之德。正如《管子·水地》所说: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客也;叩之,其声清扬彻远,纯而不淆,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如若忽略了道与德,而以力相竞,那么玉玺之含义尽失,即便仍在君主案头,也未必能保护国祚社稷。

因此,《孟子·尽心篇》提出: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韩诗外传》也记载,齐桓公追逐白鹿到麦丘,遇圣人告诫:

“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后来,乾隆写了一篇《国朝传宝记》,文中说:

“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朕尝论之,人君者在德不在宝。……故宝器非宝,宝于有德。……则德足重宝,而宝以愈重。”

有幸的是,中国的政治传统中,虽然历代不乏以珠玉为宝、以奢侈为尚的君主,然而始终有种清明的声音,告诫君王应当以何为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真正传国玉玺,从来只在人民,而不在珠玉。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黄庭坚书法作品代表作

宠物商城答辩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