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世界的丁迷来说,8月6日开幕的丁丁主题展“丁丁与埃尔热”堪称为一场盛会。这场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型展览不仅呈现了“丁丁”的珍贵历史原作,还让丁迷们得以相聚一堂。据说,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丁迷,他们以收藏研究丁丁和丁丁的周边产品为乐趣。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其中的几位资深丁迷。
吴轶凡 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销售经理、 丁迷沙龙硬核组组长
说起关于我对丁丁收藏的乐趣,那就不得不谈我是如何“遇见”丁丁的。记得在我十岁生日时,在父母的资助下,我在福州路的上海书城七楼买到了一套《丁丁历险记》(平装版,24本)。事后我问母亲,在琳琅满目的书目中她为何单独选了《丁丁历险记》给我?母亲告诉我:她自己原来在新疆读过《丁丁历险记》的连环画,所以她给我选了这套书。不过,小时候父母对看“闲书”也管得紧,于是我总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期待下次再与丁丁在书中“相会”。
时光如梭,工作后,我开始去各地旅行。看到橱窗内陈列着的许多精美丁丁手办和周边,我总忍不住想进去逛逛。记得那阵,我妻子还在英国念书,知道我喜欢丁丁,就分享给我丁丁在英国的网店。于是,每次去英国看她时,我们就一起去位于伦敦金融城附近考文特花园的丁丁店,虽然店面很小,但总有新奇看个不停。当时中国还没有丁丁专卖店,于是在结束游玩的后面几天,我自己一个人每天坐着地铁从酒店到丁丁店往返,乐此不疲。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在莫兰萨的官网上了解到收藏家图鉴这个板块,记得那天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我兴奋得半夜三更还不睡,把每一个门类的收藏品都仔细翻阅了个遍,这时我才发现原来丁丁收藏可以成体系。于是,我开始有方向的定向收某品类的藏品,先是树脂类的人物摆件、小型车模、飞机等,这些作为基础入门收藏比较合适,我总也想收一些较为稀有的物件,可惜直到目前国内找寻许久无音。我又把目标放在了E-bay上,起先是一些并不贵重的拍卖品上,建立与欧洲卖家的联系,试着买了几件周边。
之后,我开始尝试购买相对价值高一些的铅兵和限量版周边,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物品的报关、审核和缴税经常令人头痛,而且,海外包裹在运输过程中总不那么令人放心。海淘的记忆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去年年末,欧洲因为遭受疫情冲击经济不景气,有些国外的藏家开始出售一些精品。
也许是机缘巧合运气好。有一次我拍得一件1997年生产的《丁丁历险记:法老的雪茄》中丁丁与博士在一起骑着大象的纯铅摆件,造型十分精美且品相完好。在后期和卖家的交流过程中,他惊讶中国也有那么多热爱丁丁的朋友,我们相谈甚欢,期间发了无数封邮件。甚至那时妻子经常对我说:“又和谁发邮件呢?笑的那么开心?”其实那是真的开心,因为我和那位远在法国的卖家在收藏见解上有了一些共识,也能分享彼此的收藏心得,也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丁丁收藏家涌现!
编辑感言:
当小吴同学告诉我,他有近千件丁丁周边产品,类别全线覆盖时,我是非常怀疑的。但随着我和小吴同学的“友谊"逐步加深,我发现,这位年轻人的收藏品确实不可小觑,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巨大的,正是有了这份热爱,使得他成为了一位资深的丁丁收藏家。随着自己的丁丁藏品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全,小吴同学也希望有机会能将这份热爱分享给更多朋友们。
萧晶 景观设计师、丁迷沙龙连环画艺术组长
初遇丁丁是在资讯匮乏的八十年代,好朋友的父亲留学比利时,回国带回了一套繁体字彩色印刷大开本《丁丁历险记》。因为我从小爱好绘画,一见惊为天人,发现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精美的连环画。借回家细读后,更是被丁丁和白雪在世界各地的历险故事深深吸引。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就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丁丁和他的朋友们,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人物走进了我的生活。这是属于我的少年时代无比美好的回忆。
大学去北京读书,在当时还不是宇宙中心的五道口外贸小店购得一件印有丁丁和白雪的白体恤衫,如遇老友,陪伴我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恭王府的美术写生,绘图教室的彻夜赶图,苏杭的园林实习,它都从未缺席。作为重度T恤爱好者,如果选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件体恤衫,在我心里它是绝对的No.1,因为丁丁,他见证了那一段青春的欢笑和眼泪。
回到上海工作,初入职场,通勤时间很长,公交加地铁,筋疲力尽。那时候,我还没有找到这个城市的归属感,每天看着街头喧嚣的人群,脑子里的念头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还好,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了小开本的彩色《丁丁历险记》,每一册很薄,携带方便。我的通勤时间有了抚慰孤独的良伴,在地铁车厢里温习丁丁成了每天的乐事。丁丁在每次历险中表现出的乐观与豁达又一次带给我融入一个城市,开始新生活的勇气。
我们来看埃尔热赋予丁丁的角色外形:丁丁是少年,所以造型主色调是柔和的暖色调,比如米色,白色,亮蓝,浅咖;标识性的脑门一撮黄毛发型;做为周游世界的年轻记者,穿衣风格在当时欧洲流行的绅士风基础上揉进了冒险气质和异域情调,基本款是白色衬衣领的蓝色毛衣配一件标志性的户外米色长风衣,刚果历险时换上了适合热带气候的大地色亚麻衬衫和短裤,苏格兰毛衣配花格短裙的高地风装扮出现在黑岛历险中,当然还有大家很熟悉的在蓝莲花大烟馆中穿宝蓝色中装戴瓜皮小帽的经典形象。
埃尔热在丁丁的角色设定上最聪明的一招是在他身边安排了一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小狗白雪,这只苏格兰刚毛猎狐㹴进一步强调了丁丁形象的高辨识度的特征,让人过目不忘。
多年之后,当你厌倦了成年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越发感觉丁丁的可贵。感谢埃尔热,用图像说故事的天才小说家,创造出丁丁和他的世界,超越种族和时空,影响了一代代丁迷。谁不想成为丁丁呢?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永远的少年意气,永远行走在路上。
编辑感言:
那天晚上,刚刚从展览活动回家的萧晶仍然沉浸在与丁迷们相聚的幸福之中,确实,这次在上海举行的丁丁主题展为所有的丁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萧晶喜爱绘画,他告诉我,丁丁是永远在路上的少年记者,他和小狗白雪以及朋友们在世界各地历险的精彩故事吸引了全世界一代代的丁迷。一个虚拟偶像为何能够在全世界范围长达几乎一个世纪长盛不衰?埃尔热对丁丁的角色设计是关键。对于画家、设计师们,埃尔热笔下的丁丁是他们每次可以谈论的话题。当然,我不是专业画者,我上一次拿起画笔是在1993年。无论丁丁有多少次的冒险经历,埃尔热赋予丁丁这个角色的核心价值观是保持不变的。用当下的流行语说,他跳出了一切世俗的羁绊,活出了真自我。
大学外语老师 曹語庭
汪酱是我养的一条刚毛猎狐梗,《丁丁历险记》里那条叫Milou的小狗就是以这个品种为原型的。十五年前,我大学刚毕业,第二年初春,我与汪酱在一家宠物店隔着玻璃笼子相遇。只记得第一次见她时,洋溢出的浅浅笑容仿佛可以一直无限延展下去。我喜欢她,认定了她,没有任何的理由,仅此而已,说不清为什么,却好像瞬间又解释了很多的问题。到今年夏天,汪酱已经整整15岁了。如果换算成人的年龄,她应该八十岁了,两只眼睛都有了白内障,而她依然两眼释放出天真的光芒,有条不紊、惬惬意意地过着“吃睡人生”。
注意到这次展览中,用的翻译名叫“米卢”。名字翻译有音译和意译两种形式,法语Milou对应的英文是Snowy,我国早期引进的小人书连环画中,部分译自英文版,由Snowy意译成中文“白雪”、“雪花”。与此同时,Milou根据发音可以译成中文“米卢”、“米路”、“咪罗”。而现在Milou多译成“白雪”或“米卢”,尤其是“白雪”这个译名,因为进入中国的时间最久,因此最深入人心。据说Milou这个名字是作者埃尔热取自初恋女友Marie-Louise的名字缩写而成。对我来说,汪酱在我心里的地位就是“白雪”之于丁丁。
我收集的丁丁周边产品包括:连环画、日记本、毛绒玩偶、塑料模型、邮票、明信片、毛巾……2017年,我专程去过比利时布鲁塞尔丁丁专卖店。在上海七宝老街里有一家张充仁纪念馆,纪念馆里展出了部分关于《蓝莲花》的藏品、复制品和剪报。据说,正是在张充仁的帮助下,埃尔热完成了《丁丁历险记》的《蓝莲花》专集。为感谢好友张充仁,埃尔热在《蓝莲花》中加入了丁丁的朋友、中国男孩张。
编辑感言:
第一次见到曹老师时,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她的聪慧和知性,而是曹老师的微信头像竟然是一条小狗的卡通形象。但一直吃不准此犬有何背景让曹老师如此钟爱,直到这次丁丁主题展在上海的举行,让我突然意识到,这条小狗似乎与《丁丁历险记》中的那条小狗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感谢展览,让我对魔都小资白领们的喜好又多了三分了解。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