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易
他是2024年的“最美中医”。
行医60余载,年近84岁,依旧每天坚持为群众义诊。
他就是老中医李伯藩。
癌症糖尿病等病症,仅凭他调制的八味中药,即可转危为安。
行医之道,令无数老百姓竖起了大拇指,纷纷称他为“在世华佗”。
更为难得的是,无论看病的患者多与少,李伯藩都分文不收。
这位老中医为何如此与众不同?他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在我国的云南大理,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
经他诊治,无论什么结石、糖尿病,亦或是各类癌症等疾病全都不在话下。
无数在西医口中无可救药的病人,都在他的治疗下重获新生。
这位神奇的老中医,便是老百姓口中的“在世华佗”李伯藩。
李伯藩之所以拥有如此高明的医术,与他的家庭分不开关系。
1940年,李伯藩出生在云南大理的宾川县,家中三代行医。
李伯藩本人更是从小看着医书古籍长大的。
当其他同伴还在田间嬉戏玩耍之余,李伯藩已经学会调制简单的药方了。
凭借着这样的家庭背景,和对于中医行业的热爱。
李伯藩自小就立志,有朝一日要接过父亲的旗帜,成为为病人排解病痛的中医。
虽然由于家中贫苦,李伯藩没正经上过几年学。
但他也深刻的知道,要达成目标一定要放手去做。
明确了人生理想后,李伯藩此后更是一门心思的研究起了中药典籍。
凭借着对中医的不断钻研,李伯藩很快学有所成。
1958年,年仅18岁的李伯藩就此走上了工作岗位。
开始了治病救人,服务百姓的一生。
父亲临终前的一句“当医生无论如何,都要以治病救人为主”,成为了李伯藩的人生信条。
此后的每一次问诊,李伯藩都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句话。
该段落信源来自于新华网——《医生李伯藩:救死扶伤的“活菩萨”》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各大行业百废待兴,中医亦是如此。
可偏偏,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李伯藩用医术创造了个“奇迹”。
1963年,二十出头的李伯藩,被组织派到了宾川县最偏僻的特困山区拉乌彝族乡。
那时的拉乌乡,不是缺医少药,是根本无医无药,有病也没地方看。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拉乌乡的贫苦程度,让无数老中医都纷纷摇头摆手。
可这块人人避之的“硬骨头”,李伯藩却毫不犹豫的接了下来。
在他看来,越是贫苦的地区,越需要医生施以援手。
就这样,李伯藩进入了大山深处,成为了拉乌乡的第一位医生。
在那里,李伯藩创建了卫生所,为当地的穷苦百姓消解病痛。
结束了山区无医无药的历史,并把10年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群众。
李伯藩不仅善于救人,他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医术。
他将现实中的种种病例,与中药典籍中的药方加以结合,编写了属于自己的医药秘籍。
他还摸索了一套治疗癌症和疑难杂症的药方。
这套仅有八味中药的药方也让李伯藩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1982年,一种名为“柯萨奇”的病毒在宾川蔓延开来,无数老百姓因此被感染。
李伯藩得知后,立刻投入了对患者的诊治。
根据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祖辈多年的临床经验,给患者开出“妙方”。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16位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因为这件事情的成功,李伯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好中医。
如果说,高明的医术是李伯藩受人尊敬的原因。
那高尚的医德,便是他闻名全国的根本!
该段落信源来自于新华网——《救死扶伤是一生的追求——记云南宾川退休老医生李伯藩》
“你们的身体健康,便是给了我金山银山”!
按理说,如此受患者尊崇的一生,早该赚的盆满钵满,在家安度晚年。
然而,李伯藩的人生却全无自己,只有治病救人。
2000年,是李伯藩的花甲之年,到了法定退休年龄。
可看到门外不断找他的患者朋友,李伯藩立刻决定延长了自己退休年限。
直到退休的最高年龄——66岁,李伯藩才不得不被迫退休。
可退休后,李伯藩也不曾停下问诊的脚步。
很多患者自发来到李伯藩家找他看病。
随着患者越来越多,李伯藩索性敞开了大门。
在自家小院搭起了简易诊室,便开始了义诊之路。
在长达18年的义诊中,李伯藩更是没收取一分钱。
他只是尽心为病人诊治,只开药方不卖药,也从未因“老中医”的名号收取任何费用。
在李伯藩义诊的患者中,不乏身体康复后硬要给他塞“辛苦费”表示感谢的人。
但令患者感动的是,无论钱多钱少,李伯藩从未将这些钱收下过。
当提及义诊原因时,李伯藩的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我不想看到他们因为生病看病而致贫,我最大的财富是用自己的本事,让老乡们不受病痛折磨。”
而如今已经84岁的李伯藩老人仍旧坚持每日为病人义诊。
医治好每一个患者,就是李老毕生的追求:“他们治好了病,重返工作岗位,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时至今年,李伯藩早已成为了黎民百姓心中的“最美中医”。
而对于世人的称赞,李老也只用了一句话回应,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医生该做的事情。
所谓医生坚守,大爱无言,不过如此。
该段落信源来自于云南网——《全国“最美医生”李伯藩:坚持十八载,百万次义诊彰显医者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