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发掘了三座西汉古墓。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马王堆汉墓”,从中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为研究汉代初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除了众多精美绝伦的陪葬品外,还出土了震惊中外的不腐女尸---辛追夫人。
马王堆汉墓发现与挖掘
1971年12月,
正值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带建造医院,
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
却意外地发现了不明气体,
湖南省博物馆当即派出了
熊传薪一行人对此进行调查,
并最终发现在挖掘的过程中,
工人们碰到的是一座汉墓。
1972年1月16日上午10点32分,
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在物力、人力、财力异常缺乏的情况下,
马王堆考古队队员克服了重重困难,
经过三四个月的发掘终于见到了成果。
一座规模巨大,保存完整的
大型木椁墓出现在考古人员面前。
马王堆一号墓发掘现场
(马王堆汉墓发掘组成员正在打开一号墓棺椁)
马王堆汉墓发掘时,
有个17米长的盗洞,
但在快到墓葬上方时消失了,
好在盗墓贼功亏一篑,
马王堆汉墓也得以完整保存,
出土了诸多稀世文物。
图上为彩绘套棺了,
这套棺椁也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完整的汉代井椁。
大量随葬物品历经两千年依旧艳丽如初,
仿佛刚刚被人放入墓室,光亮如新的漆器、
奇幻瑰丽的帛画、华丽轻柔的丝绸......
现场人员被保存完好的华丽文物惊呆了。
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
棺椁位于巨大的方形墓坑的底部,
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
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
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
打开棺材再次出乎人们的意料
庞大的棺材竟然套装有4层,
最里面一层才是安放墓主人遗体的内棺。
黑地彩绘棺
长256厘米,宽118厘米,通高114厘米
黑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二层,棺内涂朱漆,右侧板内壁中上部的朱漆面上,有黑漆勾出的奔马和人,笔画草率,勉强成形。棺的外表,以黑漆为地,彩绘了复杂多变的云气纹,云气纹中绘“仙人降豹”“怪神操蛇”“巨鸟衔鱼”“仙人弹奏”等110多个神怪图案。图案笔法生动流畅,极富浪漫色彩。黑漆地上所描绘的栩栩如生的神怪动物形象,所表现的是死者灵魂正在进入受到神灵保护的地府。
第三层 朱底彩绘漆棺
材质:木
尺寸: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
朱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三层,通体内外髹朱漆。以红色与不死仙境来表现死者已摆脱邪魔侵扰,到达成仙不死之境。棺外表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颜色,彩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的图案。漆棺画法潇洒生动,用线奔放,干净利落。
第四层 锦饰黑漆内棺
材质:木
尺寸:长202厘米,宽69厘米,通高63厘米
锦饰内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四层,这是直接装殓轪侯夫人遗体之棺,棺内修朱漆,棺外髹黑漆。盖棺之后,在黑漆层外面,横缠两道宽12厘米、厚六至七层的丝带。过去在长沙地取得战国墓中,曾发现保存完整的带束木棺,但棺外贴丝织品作装饰的现象,还是首次发现,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
内棺棺身涂着黑漆,
棺盖上覆盖着一块“T”型的神秘彩绘帛画,
帛画色彩绚丽,内容丰富,
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同时,这幅两米多长并且完好无损的
巨幅帛画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T形帛画 汉代
神秘的墓主人——千年不腐的女尸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时期丞相軑侯利苍的家族墓地,軑侯利苍及其妻子、儿子的墓地分别为二号墓、一号墓和三号墓。这些墓碑一直隐藏在地下,不被人们发现。
当琳琅满目的文物被源源不断地取出墓坑,最后只剩下墓主人的栖身之所,棺盖打开了,人们的目光齐聚于此......
棺内满满的丝织物,浸泡在棕黄色的棺液之中。墓主人身上裹有20层衣物。有丝绸的、有麻织品的,春夏秋冬的衣服几乎都全了。
要想见到墓主人的真面目,必须先揭开这些已经2000多年,早已糟朽了的衣物。
当考古人员终于揭开最后的两层麻布,用手一摸,两千年不腐女尸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
1972年马王堆女尸出土后的资料照片
辛追夫人的尸身,被丝绸制品严密包裹着,安静地躺在了内棺之中,为了保护这具湿尸,专家小心翼翼地将辛追夫人从棺内的液体中请了出来,并将其送到了考古研究所,放置在福尔马林配置的防腐溶液中,发现辛追夫人的全身极为润泽,头发体发等完好无损,就连皮肤都还有弹性,全身的关节也都可以活动,这样的尸体当然可以称之为栩栩如生。
但关于辛追夫人的名字还是有些争议的,一些人认为辛追夫人的本名应该叫避。
史学界针对辛追的名字如何读是有些争议的,因为人们通常习惯用辛追夫人来称呼马王堆的女尸,所以我们就暂时称马王堆女士为“辛追夫人”。
马王堆汉墓陪葬品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保存较好的一号墓和三号墓,两墓的锦饰内棺上都覆盖彩绘帛画。一号墓出土了历两千年不腐的女尸,三号墓出土大量帛书文献和兵器。
随葬品都置于棺房周围的4个边箱之中,主要有印章、丝织品、帛画、竹笥、漆器、木俑、乐器、竹木器、陶器,中草药以及“遣策”竹简等遗物3000余件,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 丝织品 |
素纱襌衣(直裾)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衣长132厘米,通袖长181.5厘米
汉代人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
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美感;也有学者认为其当时是作为内衣穿着。
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朱红菱纹罗丝绵袍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衣长140厘米,通袖长245厘米,腰宽52厘米
印花敷彩纱丝绵袍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材质:丝
尺寸:衣长132厘米,通袖长228厘米
黄褐绢地“长寿绣”枕头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长45厘米,宽10.5厘米,高12厘米
绢地“长寿绣”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长54厘米,宽41厘米
烟色菱纹罗地“信期绣”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长54厘米,宽40厘米
| 木俑 |
两汉时期,贵族们每有宾客宴饮,则必有歌舞侑酒助兴,特别在一些贵族家族更是专门畜养了一批能歌善舞的奴婢,同样,贵族们也将大量歌舞奏乐俑陪葬于墓中,以供在死后的世界继续享用。
奏乐俑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高32.5-38厘米
马王堆一号墓奏乐俑共有5个,其中2个吹竽,3个鼓瑟,屈膝跪坐,低额高鼻,墨眉朱唇,头上插有竹签,雕着交领右衽长袍。雕刻细腻,形象生动,造型别于马王堆汉墓群俑。这是墓主人生前歌舞升平生活的写照。木俑采用浮雕的手法,注重头部与面部的雕刻,并施加墨绘和朱绘,还以彩绘表现色彩艳丽的服饰,既反映了当时雕塑艺术的水平和成就,又可考证当时人的生活习俗、衣着服饰及丧葬礼俗。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材质:木
尺寸:高32.5厘米
左 着衣歌舞俑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高45厘米
右 戴冠木俑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俑高79厘米,头长14厘米,肩宽19厘米
彩绘立俑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材质:木
| 乐器 |
二十五弦瑟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材质:木
尺寸:长116厘米,宽39.5厘米,高10.8厘米
左 竽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通长78厘米,竽斗径10厘米,竽嘴长28厘米
右 竹笛 马王堆三号汉墓(利豨) 尺寸:一支长21.2厘米,一支长24.5厘米
| 漆器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共约500件,这是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
器类主要有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等,漆耳杯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
云纹漆鼎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材质:漆
尺寸:高28厘米,口径23厘米
左 云纹漆钫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高52厘米,腹边长23厘米
右 云纹漆锺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尺寸:高57厘米,腹径35厘米
带有“君幸食”三字的漆盘
及带有“君幸酒”的漆杯
盘底带有“轪(dài)侯家”字样的大小漆盘
双层九子漆奁 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
材质:漆
尺寸:高20.8厘米,直径35.2厘米
在其子利豨墓中出土的“双层六子锥画漆妆奁”中发现了漆柄茀(fú),角质镊,竹擿(zhì)。相当于现代常见的化妆刷,镊子和搔头,即簪子。
从上至下分别是:
漆柄茀(fú),角质镊,竹擿(zhì)
黄杨木梳(23齿)、篦(74齿)
| 其它 |
帛书《五星占》 马王堆三号汉墓(利豨)
材质:丝帛
尺寸:长221厘米,宽49厘米
帛画《车马仪仗图》 马王堆三号汉墓(利豨)
材质:丝帛
尺寸:长219厘米,宽99厘米
帛画《导引图》 马王堆三号汉墓(利豨)
材质:丝帛
尺寸:长133厘米,宽51厘米
“利苍”玉印 马王堆二号汉墓(长沙丞相轪侯利苍)
材质:玉
尺寸:高1.5厘米,长2厘米,宽2厘米
The End
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丝国”的记载;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蕴含了汉代的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创造了人类防腐技术的奇迹……
可以说,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是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