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结果正式揭晓,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入选。
揭晓词:
沏一杯六堡茶,她让茶香入书香,飘向校园街巷百姓家。
品一口中国香,她邀乡亲同共享,一起脱贫奋斗赏春华。
石濡菲,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研发部主任,全国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十三届青联委员,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帼国建功标兵”“中国制茶能手”“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称号。
她匠心独运,守正出新,将六堡茶传统技艺编辑成教材,广开培训班,累计培训六堡茶乡土人才6千余人次,以免费技术指导、扶持等方式带动当地茶农从事传统手工六堡茶种植、采摘和加工,让“传承”与“创新”共同支撑起“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传播,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更有效的衔接。如今,石濡菲所在的茶厂通过联合茶农、合作社等种植茶园1.2万亩,分布在六堡镇的黑石顶、肇庆顶、石牛顶、三高顶等几个核心产区。年收购茶农茶青30多万斤,带富茶农180多户,茶农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她还以“石濡菲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通过网上直播带货、云课堂、远程教学以及“六堡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非遗“六进”方式助推六堡茶的线上销售与文化传播,实现非遗“破圈”,直播在线收看人数超100万。
同时,她频繁参与非遗展示、展演,组织策划项目比赛、非遗活动,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六堡茶产业发展及非遗保护调研工作,配合各级各类媒体、教学平台拍摄非遗相关宣传、记录或教学视频,作为非遗传承人到企业、校园、社区、线上平台开展非遗讲座,参与非遗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力所能及提升非遗项目的社会可见度和影响力,呼吁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活动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记录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经过光明日报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议,综合网友投票,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从100位候选人中确定了30位提名候选人,涵盖非遗传承人,策展人、企业家、艺术家,管理者,研究者、媒体人、传播者、教育者四大类别,并最终产生十位能代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发展成绩的标志性人物。
10位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分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沈铁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华阴老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灯彩(秦淮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乌日根桑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玛纳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教授萧放,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
相关链接
六堡茶制作技艺
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六堡茶产业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创建了苍梧县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贺州市南山茶海景区等2个4A级旅游景区;通过并公布《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推动出台《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认定了广西梧州茶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业企业作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导督促各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广泛收徒、积极传艺,延续传承谱系。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10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7人;依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成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户1户、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2个、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
六堡茶制作技艺
六堡茶是中国黑茶类的佼佼者,上品六堡茶有“红、浓、陈、醇”四个特点:红,即汤色棕红;浓,即茶汤黏稠;陈,即香气陈纯;醇,即滋味甘醇爽滑。
六堡茶经过采青、摊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堆闷、三炒、三揉、烘干、挑拣、蒸压、陈化等十三道工序,陈化时间越长,汤色越红,色呈琥珀。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道采青,采摘茶叶的季节、时间、方法都有讲究。只有新长出的嫩芽才可以用来做茶,新芽生产一段时间后就会变粗,茶树必须定期采摘。茶叶的采摘须非常小心,以免破坏植物细胞,导致释放出酶引起茶叶发酵变成棕色。
第二道摊青,采摘后的茶叶不能受挤压,不能堆得太高,当天采摘的鲜叶不能过夜,必须在当天全部炒完。
第三道炒青,炒青用铁锅,炒青温度约为160℃-220℃,翻炒的时间控制在5-6分钟以内。用高温蒸发掉鲜叶水分,让茶叶褪色,当炒至叶质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发出茶香即可。
第四道揉捻,手工揉捻讲究手势,诀窍是用掌心的力度,一手用力推,一手将茶叶揉成圆团,手势和力度都是熟能生巧,老手靠手感,新手靠练习。另外一种方式是用木制磨盘或者专用的揉捻机代替手工,划圆而动,对新手来说更容易施展均匀的力道。
第五道复炒、第六道复揉,是前面两道工序的重复,复炒锅的温度要比第一次炒青略低,继续揉条做形,使茶叶条索更紧实,茶汤更清香。
第七道堆闷,也叫渥堆,将揉捻好的茶叶放进竹篓进行发酵,利用本身的湿热和微生物的作用,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和其他物质的转化,初步形成汤色变红、味变醇的品质。堆闷要在12小时以上,堆闷时长一般视天气而定。堆闷的最佳温度是在50℃左右,最高不能超过60℃,茶堆的高度通常控制在33-35厘米,在堆闷的过程中翻堆1-2次,促使质变均匀。
第八道三炒、第九道三揉,进一步做形,三炒锅温比复炒时更低,约130℃-150℃。三揉,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烘干成条打好基础。
第十道烘干,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打毛火,烘温为80℃-90℃,要求“高温、薄摊,快干”,烘至六七成干后,再进行摊晾;第二次打足火,要求“低温、厚摊、慢烘”,烘温为60℃-70℃,干燥程度以手折茶梗即断、叶片一捏即碎,握茶有声响为度。
第十一道挑拣,此时茶叶已经成形,剥去茶叶中的夹杂物、茶籽、茶梗、茶筋条和老叶片以及稻谷、砂粒、竹屑等,以提高茶叶净度。
第十二道蒸压,传统工艺称为“炊蒸压篓法”,茶叶初蒸渥堆一段时间,茶叶色泽变为红褐或黑褐并发出醇香时,即可复蒸压篓。将茶陈放在竹篓,每篓分三次蒸压,茶叶以蒸软为适度,稍摊晾,即可入篓压实,边紧中松,每篓分三层装压后加盖缝口,便可进仓晾置自然阴干陈化。
第十三道陈化,将成品六堡茶入仓陈化,保持仓内阴凉、通风,室内温度控制在28℃-34℃,相对湿度为85%。为保证品质,六堡茶最少要陈化一年半载。且陈化时间越长,品质越好。有制茶大师认为,六堡茶陈化20年后臻于佳境,此时茶汤色红亮,滋味醇甜,香气极佳。
信息来源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设计 | 罗琳 黄伊莹
校对 | 李芝 陈永霜
责编 | 雷鑫莹
总编 | 才巍 李志雄
运营 |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