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路况好,汽车驶离宁夏固原市区半小时,蓝天白云下,那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庄若隐若现。
这是2016年底后,我们第二次冬访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两年多过去,杨岭村跟记忆中的样子已大不同。
习惯农闲猫冬的村民们,眼下特别忙:几处农家乐正在装修;整齐划一的现代化牛棚里,工人开着饲料车忙忙碌碌;村道上,电缆入地正在施工……
产业兴旺的喜悦
“好想告诉总书记,我2016年底已经脱贫了,高中失学的大女儿还去技校学习了护理”
一下车,杨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国鹤迎上前来,“看杨岭村的变化,请跟我从村史馆开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岭村考察的大幅照片。再往里走,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讲述了这个小山村的沧桑巨变,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喜人面貌:泥泞的村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硬化路;村后原本光秃秃的小山坡覆盖了浓郁的绿色,山脚下是五颜六色的花海;低矮的土坯房没有了,白墙青砖蓝瓦的新居拔地而起。
一张数据图显示:2017年,杨岭村人均收入达到8631元,比2016年增加近2500元。
“在杨岭,总书记告诉大家: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陈国鹤说,“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杨岭这两年蒸蒸日上!”
在村民马科家,我们看到了一个产业脱贫的样本。
“总书记来我家时看得认真,问得仔细,走进厨房掀开锅盖看吃些啥,撩起床单摸摸大炕结不结实。总书记鼓励我好好干,脱贫致富,还叮嘱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马科清晰地记得总书记来时的每个细节。
近年来,泾源县引导农民养殖安格斯肉牛。与当地原有的黄牛相比,这种牛育肥快、肉质佳、售价高。每个贫困户可通过政策贴息贷款,获得两头基础母牛。群众给它起了个名,叫“发财牛”。
“好想告诉总书记,我2016年底已经脱贫了,高中失学的大女儿还去技校学习了护理。”马科也养了“发财牛”,再加上务工、各类综合补贴,年收入超过4万元。
走进村民马克俊家,主人直接招呼我们进屋上炕。大炕一侧墙上,挂着大幅照片,定格了总书记与马克俊促膝交谈的时刻。“在我家牛棚里,总书记详细问了牛的品种、牛棚的情况、养牛的收入,还说当年在陕北也放过牛。”
养牛,也是马克俊致富的路子。2017年养的6头牛,2018年卖掉3头,挣了将近两万元。
不过,不管是在马科家,还是马克俊家,牛却不见了踪影。被这些老乡们视若珍宝的牛,去哪了?
产业升级的图景
“信心足了,市场成熟了,品牌也出来了”
原来,村民们养的牛,很多都托管给村里的养牛大户马克明集中饲养了。
跟着马克明上后山,现代化的牛棚里,不光养着安格斯肉牛,竟然还有牦牛。
马克明是杨岭村的养牛大户,2016年养牛已经超过200头,不过要是跟今天的规模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这个现代化牛棚里,目前养殖640多头。”
2017年以来,马克明的育肥牛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信心足了,市场成熟了,品牌也出来了。2018年出售肉牛700头,实现营业收入806万元。”在政府的支持下,老马大规模增加了安格斯牛,并且试水牦牛生态养殖。
村民将自家的牛托管给马克明的企业,每年一头牛保底分红960元,不仅挣到了无风险的收益,而且还能省出人力去务工。两年来,马克明已经托管了近百头牛。
2018年,马克明和宁夏大田新天地生物工程公司强强联手,进行股份制合作,计划两年内让养殖规模上千头。
不仅仅是大田公司,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抢滩”杨岭。
新疆天山牧业来了,为杨岭的草畜产业规划出了一条高端养殖的品牌之路;中国建材集团带着资金来了,对口帮扶杨岭村;江苏绿岩公司带着技术来了,在杨岭种下千亩花海和观赏性彩色牧草……
踏着积雪,走上后山,山腰处便能俯瞰杨岭村全景。
30多公里新修的旅游观光大道,北接固原青石高速,南可直达六盘山,“如果夏天来杨岭,看到的更漂亮,花田花海种植了各类花卉。有了旅游环线公路,既可步行参观,也可自驾游览。”陈国鹤介绍。
产业的进入,直接改变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厕、改厨、改围墙,曾经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正在绽放新颜:人畜共居一院的情况很少见了,养殖集中进厂;土地集中流转,村民们用自家的牛和土地入股产业合作社,既能外出务工,也可就近劳动。
头脑灵活的村民,开始琢磨如何参与乡村旅游。马克俊和马科家的牛棚,如今改装成了茶馆,每年5月到10月,顾客盈门。
产业兴旺的底气
“杨岭正在改变,不仅仅是村子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
当我们和村干部们围着火炉促膝长谈,才知道,杨岭的改变绝非一蹴而就。
两年多来,杨岭村转型发展加速,道路改建扩建、土地集中流转、养殖品种多元化……当古老的农村碰撞到新发展理念,不仅仅有激情的火花,也有不少矛盾。
为了拓展旅游道路,杨岭村在2017年集中征地拆迁,有些村民一时不愿接受。村委会主任贺殿全告诉记者:“我的一个舅舅在拆迁用地上不肯退让,我和陈国鹤就到他家里讲政策、讲道理,最后,舅舅终于同意了。”
磨破嘴皮子还是不行咋办?“那就让村民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村党支部副书记马生文说,几年来,村里和县乡组织村民特别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到福建、甘肃、陕西以及宁夏区内发展好的村子参观,那里快速发展的新农村给杨岭村民触动很大。
“当初要征我一亩多好地,怎么也想不通,后来去厦门青礁村看到人家那变化,我就想,那一亩多地算个啥?”殷德虎不仅同意征地,还准备把自家小院改造成农家乐,好好干一场。
“杨岭正在改变,不仅仅是村子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陈国鹤坦言,观念还要继续转变。“杨岭村产业要有更大发展,必须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村子需要他们的见识和活力。”
“杨岭的发展,是泾源脱贫攻坚的代表和缩影。近年来,泾源坚持把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劳务等作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规模化迈向专业化和精品化,仅仅草畜产业,便能实现农户增收10%以上。”落实闽宁协作机制,从厦门海沧区来泾源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陈忠义说。
离开杨岭村时,马生文再三邀请我们夏秋时节再访杨岭,“到时候,杨岭的变化会更大更美,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