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住宅门枕石。北京四合院住宅始建于元代建大都城时,由大片的胡同与四合院组成城内的居住区。这些四合院有大小之分,它们的宅院大门也有几种形式,但大]左右少不了都有一对门]枕石。纵观这些门枕石的形态,其中以圆鼓形的最多,其次为石座形,狮子形的比较少。
北京四合院的抱鼓石具有一种共同的基本形式,就是整体上分为上下两部分,由下面的须弥座托着上面的圆鼓。须弥座由上下枋、束腰和底下的圭角组成一座完整的形式,座上对角铺着-块雕有花饰的方形垫布,讲究的还在座上用仰覆莲瓣的雕饰。座面的垫布上有一个鼓托,形如一张厚垫,中央凹下承托住上面的圆鼓,两头反卷如小鼓,所以俗称为“小鼓”,上面的石鼓称“大鼓”,以示区别。圆鼓形象很逼真,中间鼓肚外突,鼓皮钉在圆鼓上的一一个个钉子头都表现得很清楚。在两面垂直的鼓皮上多数都附有雕刻。在上面的鼓肚是装饰的重点,除了有浅雕作底纹外,多有狮子、团花等突出的高雕装饰。
四合院石座形门枕石的外形多呈规整状,有的一块整石座,直立地面,有的下面有层不高的须弥座托着 上面的石座。 座上露在外面的四个面 上均有雕刻装饰,有的在顶面上加突出的狮子像。
观察这些北京门枕石上的装饰内容,可以说没有离开中国传统的题材。龙既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又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明、清两朝都明令除皇家建筑之外,其他建筑皆不得用龙作装饰,这种禁令尽管很难贯彻至全国各地,但至少在京城是见效的,所以在这里的门]枕石上的确见不到龙的形象。这里见到最多的就是狮子,所以在圆鼓、石座形的广枕石上,多数皆在石鼓和石座的顶面上雕着狮子像,讲究的狮子呈全身像,蹲坐或趴伏在石面上,简单的雕一个突出的狮子头露出石面,有的口中还衔着如意和飘带,有的把这种飘带沿着石鼓背左右盘卷一直延至须弥座,从圆鼓顶至须弥座,组成组正对「]外的装饰带。其他如麒麟、蝙蝠、飞鸟也常见到。植物中以莲荷、卷草用得最多。除此之外,如意纹、钱纹、寿字、喜字也常见用在石鼓的鼓心、鼓背与鼓托及须弥座的垫布上,有的干脆在石座上刻出“万字如意”、“ 吉星高照”的门联。
山西住宅院门枕石。山西晋中地区几座晋商大院为今人留存下了一批讲究的住宅,这些住宅的]枕石也是很有质量的。从它们的基本形态看,也不外乎狮子、圆鼓和石座三种形式,但如果与北京四合院住宅的门枕石相比,其不同之处一是狮子形占多数,二是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又不受其限制,在总体造型和细部装饰上都创造出不少新颖的形式。
狮子形门枕石都是在石座和须弥座上蹲立着狮子,左为母狮,右为雄狮,符合传统格式,但母狮不只是脚下抚一幼狮,有时肩上、怀里还背着、拥着小狮子。石座和须弥座上多满布雕饰,有浅浮雕的边饰,也有突起的高雕,它们与座上的狮子组合成对看上去很热闹的门枕石。
圆鼓形门枕石的基座也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有须弥座上下枋之间出现了力士和角兽;有的座上包袱皮的四角被掀起,里面各钻出一只小猴或者小狮子;有的甚至变成-头狮子站在石座上背负着上面的石鼓。还有的竟把圆鼓变成了圆球,下面卧在包袱皮中,包袱皮下在石座的四个角上各钻出一只小狮子,圆球顶上也有一只狮子带着两只幼狮在嬉戏,所以在这一对石球的门枕石上可以看到共计十二只狮子。
更有既非狮子形也非石鼓形的门枕石。一种是在须弥座上立着一只高大的石雕宝瓶,瓶下有双层莲花瓣的石座,仔细看,莲座上还坐着一位人物,上端瓶口上也雕着两只狮子,形成-对宝瓶门枕石。另种是在须弥座上雕有一位武士像, 左侧的武土手牵只狮子, 另有幼狮趴伏在地;右侧武土双手各牵一狮, 另有绣球在座上,仍遵守双狮把门]的传统格局。在这里,把贴在门上的武将门神变为石座上的武土,并且还和守门狮子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