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最大亮点】是距今427年前康熙十八年(1680年)王概编集刊行的《芥子园画谱》第一集《山水谱》中画山石的图片,和吴蓬先生1996年开始历时四年完成的《芥子园画谱》彩色临本,两者一起发上,供大家欣赏。前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木刻套印版,线条更尖细,似乎可以当素描版来看;后者是吴蓬先生的水墨画稿,有墨韵,有笔墨,还融入了自己的风格。
【以下为23幅比对图,其中黑白图为427年前康熙十八年的《芥子园画谱》影印,复古黄图为吴蓬先生《芥子园画谱》彩色临本水墨稿】
【画山起手法】
山之轮廓先定,然后皴之。今人从碎处积为大山,最是病处。古人运达轴,只三四分合,所以成章,虽其中细碎处甚多与皴法不一,要之取势为主。元人论米高三家先得吾心。
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即谓之无墨。然轻重向背却又不在皴满,而在轮廓初定之下。如构屋者,欲施榱桷(榱:古代指椽子。桷:方形的椽子。——小编注)必先栋梁,栋梁如立,即有巧公输不能以榱桷异其承拱矣。
是之谓嶂盖,务期脉络连接,左右顾盼,即加至千重万重,不外此法。
凡人百骸未具,鼻隼先生,初下一笔,所谓正面山之鼻隼是也。遍体揣视,更重颅骨,结顶一笔所谓嶂,盖山之颅骨是也。此处起伏为一山之主,而气脉连络,并为通幅之一树一石皆奉为主,又有君相存焉。故郭熙为主山,欲耸拔,欲蟺蜿,欲轩豁,欲浑厚,欲雄豪而精神,欲顾盼而严重,上有盖、下有承,前有据、后有倚,其法尽之矣。
山有高下,高者血脉在下,肩股开张,基脚厚壮,峦岫环绕,映带不绝,此高山也。必如是,始谓之不孤不什(不孤不什:不孤单不杂乱。——小编注)。下者血脉在上,其巅平落,顶额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深插莫测,此浅山也。必如是,始谓之不薄不泄(不薄不泄:不单薄不松散——小编注)。因欲使其轮廓分明,脉络井井,故不加皴,以便学者观其法。皴法多端,已具见于各大家峦头石法内。
【主山自为环抱法】
前图犹藉客峰以成气象,兹则特举主山自为环抱一法。以其昂首舒臂,众象包罗,无假外景;画中更为深郁,所谓直赋本事无暇衬贴者是。与前作较,前则大君临明堂,群侯朝拱,此则恭默思道,深宫独处之时焉。王右丞尝用此画主山。
山有三远,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自近而望及远,曰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致冲融,此处皆为通幅大结。
深而不远则浅,平而不远则近,高而不远则下。凡山水中患此,犹之对浅人近习,舆台(舆台:古代奴隶中两个等级的名称。古代十等人中,舆为第六等,台为第十等。后泛指地位低贱的人。——小编注)皂隶(皂隶:衙役。),凡下之骨,山中人惟有弃庐抛卷,掩鼻而急走矣。
然远欲其高,当以泉高之,雁荡千寻,匡庐三叠,非高远而何?远欲其深,当以云深之。玉女青迷,明星翠锁,非深远而何?远欲其平,当以烟平之。冈明华子,谷冷愚公,非平远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