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期(地)∶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蜀(刘备)铸
原大∶直径26.3mm
价值:八级
原大∶直径19mm
价值:八级
铸期(地);三国中期蜀铸
币质∶青铜
特征∶钱形薄小,字文欠精
原大∶直径17mm
价值:八级
铸期(地)∶三国早期蜀铸
币质∶青铜(铜色偏红)
特征∶钱文有篆、隶两体,形制大小不一,种类甚多,"太"有作"犬"者,"钱"有作"金"者,又有传形,背水波纹者
原大∶直径24.2mm
价值:七级
原大∶直径 28mm
价值:四级
原大∶直径28mm
价值:三级
铸期(地):吴大帝嘉禾五年和赤乌元年(公元236~238年)铸,至赤乌九年"省息之"
币质∶青铜
特征∶钱文圆浑豪放,铸工较粗糙
原大∶直径30mm
价值:七级
原大∶直径33mm
价值:七级
原大∶直径38.8mm
价值:一级
铸期(地)∶十六国时期成汉昭文帝李寿汉兴年间(公元338~343年)铸
币质∶青铜
特征∶形制薄小。钱文隶书,分横读和直读两种,多不甚清晰
备注∶此系中国最早之年号钱也
原大∶直径17.2mm
价值:五级
原大∶直径17mm
价值:七级
铸期(地)∶十六国时期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真兴年间(公元419~425年)铸
币质∶青铜
特征∶钱文隶书,面重郭、制作精整
备注∶"太""大"字古通,此处应读"大"此乃中国第一次出现国号连年号之铸币也
原大∶直径23mm
价值:一级
铸期(地)∶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铸
币质∶青铜
特征∶轮廓形制类五铢,惟钱文"四铢"重如其文
原大∶直径 22.5mm
价值:七级
铸期(地):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始铸,至明帝泰始三年罢止(公
元467年)
原大∶直径21mm
价值:四级
铸期(地)∶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公元465年)春二月铸(铸期仅一月)
币质∶青铜
特征∶钱文夷漫、形状薄小,重如其文
原大∶直径19mm
价值:二级
备注:六朝时铸,铸地不祥
原大∶直径22.5m 重3.2g
价值:三级
铸期(地)∶南朝陈或北周铸
特征∶铸工精整,肉好俱周郭,钱体较厚大
原大∶直径25.3mm 重3.4g
价值:八级
铸期(地);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
币质∶铜、铅
特征∶钱形工整,肉好俱周郭,制作精极。篆文匀称清晰,瑰丽无比。是品早以其精美著称于世,居南朝钱之冠首
备注∶初以一当十,与五铢并行。后贬为一当一用
原大∶直径25.2mm
价值:七级
原大∶直径27mm 厚1.8mm 重5.3g
价值:四级
铸 期(地)∶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其后东、西魏续铸
原大∶直径21.7mm 重2.0g
价值:八级
铸期(地)∶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
币质∶ 青铜
特征∶制作精美,篆文飘舞流畅。"平"字上横划巧妙地借用了穿下郭,使文字文和圆钱形制有机地融合一起,给人以统一和谐之美感
原大∶直径24.8mm 重4.3g
价值:九级
铸期(地):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l年)
币质:青铜
特征∶制作精好,钱文玉箸篆,系以精美著称于世的"北周三钱"之一
备注∶初以一当(五铢)五
原大∶直径25.5mm 重3.4g
价值:八级
铸期(地)∶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
币质∶青铜
特征∶铸工精好,钱文玉著篆。布局疏密匀称,笔划柔中寓刚。韵味无穷,系"北周三钱之一"
备注∶初以一当(布泉)十
原大∶直径27mm
价值:八级
铸期(地)∶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币质∶青铜
特征∶铸工精良之极,面背内外郭高突。字文深峻,钱肉较厚。钱文微含铁线 篆
意,笔划庄重流丽,神韵奇绝,堪称玉箸篆中的典范之作,系"北周三钱之,,。
备注∶初以一当(五行大布)十
原大∶直径30mm
价值:六级
原大∶直径32mm 厚1.7m 重8.0g
价值:四级
铸期∶隋高祖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
币质∶青铜、白铜
特征∶制作多精整、宽缘,穿右有一直划(竖郭)与"五"字相连
原大∶直径24.7mm 重3.4g
价值:八级
原大∶直径23mm 重2.65g
价值:九级
原大∶直径23mm
价值:八级
中国古钱目录——商、周、春秋战国、秦
中国古钱目录——汉、新莽
#古币##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