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进入农历八月,天气逐渐凉爽,我又恢复了每日两次散步。朝沐秋风,夜闻虫鸣,活动筋骨的同时,脑子也更加活泛,眼前过往,亲朋故旧,犬吠人声,车流星河,看到什么想什么,难得的放松和心静。
按运动康复专家的说法,散步益处很多: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助力骨骼肌发育,滋养关节,维持肌肉活力;保持免疫系统强健,促进新陈代谢稳定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散步除了给人们身体带来诸多好处外,在精神层面也赋予人们很多东西。
“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我多么渴望再与你漫步街头,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欣喜地洞察泉城面貌的点滴变化,轻声慢语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天色已晚,我们到小餐馆花几元钱吃点水饺,然后迎着晚霞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是一幅多么幸福、祥和的画面,可今生再也不会有了。”这段话出自2005年8月22日母亲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其时父亲已去世3年9个月。
我父母是工薪阶层,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个。父母上班时各忙各的,即使节假日也家务琐事缠身,直到退休后才又有了独属两人的空间和时间。那几年父母生活规律,春秋两季每天清晨和傍晚两次外出散步,路旁的树木花草、街上驶过的车辆、宿舍旁兴济河的变化、沿街新开的商铺等等,都是他们说不完的话题。母亲身体孱弱,眼睛又高度近视,过马路时父亲总是牵着她的手;去农贸市场买菜,父亲每次都叮嘱她注意脚下;去兴济河对面的邮电所寄信取件,简易小桥靠近水面,每次上下河岸都是父亲拽着她……可惜这美好的时光在2001年11月戛然而止,父亲在73岁生日前夕因心肌梗死猝然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母亲悲痛欲绝,难以接受,20天后,母亲动笔给逝去的老伴儿写了封1500余字的长信,诉说自己的悲痛、不舍和思念。从那,母亲给阴阳两隔的父亲断断续续写了14年、281封信。
在母亲的那些信中,她与父亲生前散步的内容出现了十几次,许多两人散步的场景、细节,甚至对话,都被记述得细致入微,历历在目。从一段段感人的文字里,我对散步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过去有种说法,散步是老年人健身的最佳方式之一,故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俗语。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常以散步的方式,放松身心,纾解焦虑。儿子在北京工作,经常加班,出差更是家常便饭。儿子每次给我们来电话大都是晚10点以后,且基本是在小区里边散步边打手机。有次通话中问他,怎么老是在外面散步?儿子笑答:“忙了一整天头昏脑胀,这个时候转转放松一下,呼吸点新鲜空气,也让脑子歇歇。”儿子每年回济南两三趟,人虽到家心仍在工作上,手机几乎不离手,即使晚上外出散步,也时常边散步边开电话会。按他自己的说法,散步有助于集中精神思考,可以工作健身两不误。
日前在某文摘报上看到篇谈“散步为何令人着迷”的文章,里面提到现在很多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神经经常处于紧绷或焦虑状态。而散步有助于让人从这种紧张的、竞争性的状态中剥离出来,缓解焦虑,放松身心。这或许就是包括我孩子在内的许多年轻人,喜欢上散步的缘由之一吧。
我住在一个有数千名居民的小区里,散步时经常遇到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也常被牙牙学语的娃娃主动喊爷爷,而遇见最多的是像我一样的退休者。他们有的三五友人相约,边走边聊;有的夫妻作伴,不时窃窃私语;有的独往独来,大步流星或缓步凝思;有的领着孙辈,挎包里塞满水壶、零食、玩具等。
走得多了,见到的趣事就多。有老两口散步大概走累了,相挨坐在路边,男的把老伴儿的腿轮流抱到自己膝上,边揉边拉呱,一对路过的小夫妻频频回头张望。有同小区的友人带外孙散步,两岁多的娃娃竟不时像老翁背着手走路,笑问其故,原是孩子刚会走时见邻居老人常背着手在楼前散步,便模仿起来,越不让他学他反而越起劲儿,结果至今来了兴头还会那样走几步。
如今养宠物的人家越来越多,遛狗人大有比肩散步者的趋势。有位替孙子养着狗的老同事笑言:“我过去每天散步,如今改成了遛狗,不知是人遛狗,还是狗遛人?”那日我清晨散步,见到一人狗对峙的奇景。牵狗的是个姑娘,蹲坐不走的是只大金毛犬。估计姑娘与狗不熟,无论她怎么哄怎么拽,狗就是不动。绳子拽得厉害了,金毛犬便抬起一只前爪搭在绳上,狗眼瞪着姑娘;绳子松一松,狗便收回爪子,然后回头朝后叫两声,逗乐了不少路过的人。
散步是一种最随心所欲、最简单轻松的运动形式,无师自通,也无关乎心情好坏,想散步了,抬腿出门即是。或许有人会说,散步大多局限于人们居住的周边,再新鲜的景致也会变得熟视无睹,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没什么意思。其实有意思没意思全在个人,心境敞亮了,世界每天都是新的。正像明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言:“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篷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散步,与其说是人们在用脚步丈量大地,不如说是大地在抚慰人们过于浮躁的心灵。(济南日报 作者:任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