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海游览,大多数人都会被白塔、绿树、太液池和满池荷花吸引,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琼华岛上的假山石。它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衬托庙宇的巍峨、景观的秀美。其实,与北海的亭台楼阁比起来,这些假山石才是第一批入驻北海的“前辈”,而且其身世更加显赫。它们就是宋徽宗举全国之力打造的艮岳石。
艮岳
很多古代典籍,都有金人把北宋汴京艮岳园中的奇石,运到燕京营造园林的记载。如果记载不虚,那么北海琼华岛上的部分假山石,有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艮岳石。然而,一切仅限于历史文献的记载,并无科学实据。直到2019年,北海公园与天津大学合作启动“北海公园艮岳石岩相分析与研究项目”,才给流传800多年的传说,找到了科学的注脚。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开始着手在汴京内城东北角建造新的皇家园囿——艮岳园。据《宋史》记载,艮岳“山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这座周长十余里的山,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广集天下奇石堆叠而成的“假山”。
艮岳园中用奇石堆叠的假山几乎可以乱真。它连绵起伏,最高的一块巨石,高达15米,需要近百人手牵手才能合抱。这么大一块石头并不是汴京附近就能采到的,它来自于距汴京千里之外的太湖中。中国古代赏石的种类很多,名声最大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太湖石。太湖石产于太湖、洞庭湖等水域中,由于长年受到水浪冲击、侵蚀,产生许多窝孔、穿孔和道孔,形状奇特峻峭。
▲不同的奇石成为园中景观
宋徽宗画的《祥龙石图》,卷首画着一块奇石,石的顶端生有几株异草。这块奇石完全满足了太湖石“瘦、漏、皱、透”的特点,足见宋徽宗对太湖石的喜爱。将千里之外的太湖石运到汴京是一项大工程,宋徽宗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朱勔。在没有大型起重机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宋代,运送这么大体量的石头,只能靠人力和漕运。据《宋史·河渠志》记载,汴京附近的汴河不深,河道也只有十几米宽,河上还有许多桥梁,运送漕粮已经很吃力,怎么才能运送高达15米的太湖石呢?
据《宋史·朱勔志》记载,船太重、河道太浅,朱勔就动用数千民夫在岸上拉纤;沿途桥梁太低、城门太窄,他便下令拆桥、扒墙。一船一船的太湖石如期运到了汴京,但是沿途百姓付出的血泪和生命无法计数。牺牲无数人生命,甚至搭上了北宋国运的艮岳园,创造了中国造园史的巅峰。
《宋史》记载,艮岳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东西向伸展开来,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形势。北山稍稍偏东,名万岁山,山周十里有余。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介亭两侧另有亭,东曰极目、萧森;西曰麓云、半山。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树巨石曰飞来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萼绿华堂,梅花盛开时有“绿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炮灰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兵分两路,率军攻宋。不到一个月,金军已经渡过黄河,直取汴京。
此时,身处汴京城中的宋廷上下已经完全乱了阵脚。宋徽宗把他26岁的儿子赵桓推到前台,自己退位做了太上皇。历来人们都认为,宋徽宗过于耽于艺术,玩丢了国家。元代诗人郝经就曾写诗云:“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客观地讲,北宋亡国有其远因,宋代自开国就推行的重文轻武政策。为了吸取唐末藩镇割据、武将拥兵自重的教训,宋太祖有意抬高文人地位,压制武将,采取军无常帅,帅无常军的政策,兵力部署上也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在这样的治军理念下,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王朝中武力最弱的一朝。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二起,金军开始攻城。几百门大炮向着汴京城猛轰,一百多斤的炮弹砸入城中,箭像雨点一样从天而降。火梯、云梯、编桥、鹅车……各种当时最先进的攻城神器,全用上了。
战斗一连打了四五天,城内炮弹越来越少,宋军渐渐支持不住。为了弥补炮弹的不足,宋钦宗想起了父亲花费无数人力物力营建的艮岳园。那里连绵不绝的石山都是用各种奇石堆叠而成。尽管那些奇石有大有小,形状也奇形怪状,但是古代的大炮并不在乎炮弹是圆是方,只要通过杠杆原理发射出去就行。
钦宗一声令下,艮岳园中的奇石被一块块投掷出去。倾注了宋徽宗无数心血,精心挑选,巧妙堆叠而成的艮岳,在战争中成了炮灰。此时,在第一次围城时逃到扬州的宋徽宗,已经回到了汴京,不知道他看着这一幕会作何感想。美和艺术在生死面前,变得那么无足轻重。
▲妈妈带着孩子观石,感受沧桑历史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汴京外城陷落。此时,天上飘起鹅毛大雪,汴京城内一派末日景象。
大雪已经连续下了几天。汴京城中的食物和薪柴几近枯竭。朝廷下令开放皇家禁苑,给百姓避难。生死存亡之际,汴京百姓顾不上欣赏从未有缘得见的艮岳奇景。他们将园中的奇珍异木砍伐殆尽,充作薪柴取暖。宋徽宗从大江南北搜罗来的各种飞禽走兽,也被饥饿的百姓分而食之。仅仅存在了3年多的艮岳园,毁于一旦。
北迁
1141年,南宋小朝廷不惜杀害岳飞,与金媾和,并签订《绍兴和议》。丧权辱国的条约,为南宋谋求了近20年的喘息机会。金朝也完成了血腥的内部权力更替,后来被称为海陵王的完颜亮弑君篡位,并下诏迁都燕京。
金人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直到灭了北宋,他们仍以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为都。怀抱统一中原野心的完颜亮,决定迁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并改名为中都。
完颜亮是中原文化的拥趸,金中都的布局规划完全效仿汴京城。为了追求汴京当年的繁华胜景,他不但俘虏了大量北宋工匠,还令人去汴京拆下宫殿上镂刻精巧的窗户,运到中都,安装在金廷新建的宫殿上。
《癸辛杂识》记载:“汴梁宋室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其实,金人看上的不仅仅是这些精巧的梁柱、窗棂,以及建筑构件,还有艮岳的奇石。迁都后不久,金朝统治者便着手修建离宫,这回他们看上了金中都东北郊、今天北海一带的水域。
北海一带的水域古已有之,它原为古代永定河故道。河流迁移后,残留的河床积水成湖。发源于紫竹院湖的高梁河水,流经“后三海”(即西海、后海和什刹海),灌注其中。很早附近居民就开始在这里辟治水田,种稻植荷。天长日久,这里便形成了一派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
▲登上琼岛便能看到点缀各处的怪石
金大定六年(1166年),取代完颜亮成为金朝皇帝的金世宗完颜雍,命张仅言设计建造太宁宫。营建太宁宫时,工匠们将这段河道拓展加深,使之成为一处水域宽广的湖泊。由于当时湖中广植白莲,故名“白莲潭”。直到元代“白莲潭”才改为今天的名字“太液池”。北海公园内的琼华岛,在最初营建太宁宫时就有了。中国古代神话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住着长生不老的仙人。历代帝王没有不希冀永生的,因此“一池三山”成为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典型模式。太液池中,最适合打造成蓬莱仙境的便是琼华岛(简称琼岛)。若说打造的仙境,无人能与宋徽宗的艮岳园相比。于是,金世宗开始命人从艮岳中挑选奇石运往琼岛。
堆云
明永乐年间,国都刚刚从南京迁到北京。一日,永乐皇帝朱棣带着孙子朱瞻基游览北海。朱瞻基这样形容当时的琼华岛:“北京之万岁山在宫城西北隅,周回数里而崇倍之,皆奇石积叠以成,巍巍乎、矗矗乎、峭峻削,盘回起伏,或陡绝如壑,或嵌岩如屋……”可见,当时的琼华岛几乎都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
游览中,朱棣看着琼岛上的太湖石,语重心长地对孙子说:“这就是宋代的艮岳石,北宋因它亡国,金人不引以为戒,还千里迢迢地把石头运来;元人更追求奢华,重蹈覆辙。你一定要吸取教训。”虽然,朱棣的教导言犹在耳,但仍挡不住后代帝王造园的热情,特别是明嘉靖帝和清乾隆帝手笔最大。
去过北海的人都知道,连接琼华岛与团城的永安桥,南北两端各矗立着一座牌楼,靠近琼岛的名为“堆云”,靠近团城的名为“积翠”。这两个牌楼始建于何时,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在明嘉靖年间就已经建成了。明代皇帝经常赏赐大臣游览西苑,很多人都留下了关于西苑的游记和诗。明嘉靖五年,翰林编修马汝骥与大才子文征明也被“赐游西苑”。马汝骥在“西苑诗”的题跋中提到了“堆云”“积翠”二牌楼。由此推断,至少嘉靖之前它们就已经竖立在这里了。
▲堆云牌楼与白塔、绿树相映衬
北海公园文物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堆云”形容的是琼岛上奇石堆叠的样子,“积翠”则是形容团城里茂盛的植物。
艮岳石属于南太湖石,在阳光下呈青白色,远远望去就像浮在天空中的一块块云朵。不过,现在琼华岛上的植物太茂盛了,岛上许多建筑和景观都淹没在植物中,已经看不出“堆云”的效果了。
植物丰茂的确是看不出“堆云”效果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琼华岛上的艮岳遗石也确实比金元时期少多了。
目前北海的艮岳遗石主要分布在白塔山南坡,最典型的代表是永安寺正觉殿月台两侧石阶、楞伽窟和矗立在引胜亭、涤霭亭北侧的“昆仑石”和“岳云石”。
▲楞伽窟为岛中艮岳石较为集中的地方
正觉殿后的石阶是用艮岳石堆叠而成,台阶夹在云朵一般的叠石中,犹如通往仙界的阶梯。石阶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石洞,也是用艮岳石堆叠成,石形纤瘦怪异,棱角毕现,玲珑透剔,完美地诠释了太湖石瘦、漏、皱、透的特征。
再往北走还有三个砖券门,券门内东西连通,状若石窟,因此得名楞伽窟。楞伽窟内外也都是用艮岳石堆砌而成。石窟内外,层层叠叠,嶙峋突兀,置身其中宛如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当年艮岳园的神韵。
寻亲
2019年,北海公园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启动了北海公园艮岳石岩相分析与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凤梧告诉记者,这一项目的启动,源于2016年北海公园建园850周年的专家座谈会。
会上,著名古建筑学家王其亨、孟兆祯提出,北海有850年的历史,比元大都的历史还要悠久,但能够见证北海历史的实物佐证却不多。如果能有与北海历史相当的实物佐证,既可以提升人们对北海悠久历史的认知,也有利于厘清北海发展的历史脉络。
可是,北海经历金、元、明、清四代帝王的不断拆改、修葺,早已看不出建园之初的模样,到哪儿去找最初的实物佐证呢?专家们说:“文献里不是说,北海的南太湖石就是宋徽宗的艮岳遗石吗?可以用岩相分析的手段,把北海的南太湖石和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艮岳遗石进行对比,看看它们的亲缘关系。”
张凤梧说:“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艮岳石指的是宋徽宗艮岳园中的石头。艮岳园中的石头有很多种,既有产自太湖的南太湖石,也有其他种类的赏石。南太湖石外貌特征比较明显,天然孔洞比较大,颜色呈灰白色,简而言之就是‘瘦、漏、皱、透’。从宋徽宗留下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他画的赏石大部分都是南太湖石。从艮岳园中运到北海的艮岳石可能有很多种,但这次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其中的南太湖石。”
研究发现,北海太湖石与江南名园、开封龙亭公园中取到的样本,元素组成比例基本维持在一个区间范围内,可以判定为同一类型岩石。艮岳石为代表的南太湖石与北太湖石、青石,在岩相上明显不同。由此可见,北海艮岳石确实来自宋徽宗的艮岳园。
▲北海中的“昆仑”石也是艮岳遗石
艮岳石是北海乃至古都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见证。北海公园艮岳石岩相分析不仅从科学的角度将北海太湖石的历史与来历进行了考证,也从科学角度解释了它的起源。
文字:黄加佳 付善元
图片:姜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