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深圳神秘古城:揭秘600年历史之谜

09-20

深圳神秘古城:揭秘600年历史之谜

在现代化大都市深圳

藏着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

这座古城

便是深圳别称“鹏城”的由来

那就是

位于大鹏新区鹏城社区的

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


沿海所城,大鹏为最

大鹏所城,地处大鹏半岛中部,北靠排牙山,南临大亚湾,因隔海相望的大鹏山而得名。

明朝初年,为抗击倭寇和海盗,朝廷在广东沿海建立了多个海防所城,包括大埕所城(在今潮州市饶平县)、平海所城(在今惠州市惠东县)、锦囊所城(在今湛江市徐闻县)等。明洪武十四年(1381)设大鹏守御千户所,二十七年(1394)始筑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大鹏所城因隔海相望的大鹏山而得名

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沿海所城,大鹏为最。”

大鹏所城规模宏伟,地势北高南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城墙下宽6米,上宽3.5米,高6米,全长约1200米。

为迅速预警和防卫敌人入侵,所城东、南、西、北四门均有瓮城,每个城门上都建有一座城楼和两个警铺;城墙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城周设大坑烟墩、水头烟墩、叠福烟墩、老大鹏烟墩、野牛烟墩5处烟墩;城外东、西、南三面修筑了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河。

自建城以来,有“省会门户”之称的大鹏所城,多次抵御了倭寇及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

大鹏所城规模宏伟

南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0多年过去,如今的大鹏所城,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2001年6月,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南门街、东门街、正街、十字街等主要街道仍保留着明清格局。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中,部分已被打造成各色商铺、民宿和文旅场所,形成古典与时尚并存的街区。

南门街

地处古城中心的大鹏协副将署遗址、左堂署遗址曾是所城行政枢纽

大鹏协副将,又称大鹏协协台,属清代从二品武官,是大鹏所城最高军事指挥官,管辖大鹏所城相对海面至珠江口老万山包括香港岛、九龙、大屿山在内的400里海岸线海防安全,扼守珠江口左海路。

左堂署又称县丞署,是类似于县府衙门的军事办公场所,同时兼管大鹏协军粮。

左堂署遗址旁,就是大鹏粮仓原址。大鹏粮仓始设于明正统元年(1436),后多次增筑,现在已扩建为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

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


南北融合的人文风貌

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对面的百家祠,是人们寻根问祖、祭祀先人的场所。

透过百家祠和散落在古城内外的李氏宗祠、郑氏司马第、梁氏书屋、华光庙、天后宫等古建筑,可以感受到大鹏所城南北融合的人文风貌。

大鹏所城的军士均来自五湖四海,既要肩负戍守之职,也要耕作、打渔。他们携家带口在所城及周边一带繁衍生息,形成由李、赖、郑、梁、刘、钟、黄、陈等70多个姓氏组成的鹏城村,这就是今天鹏城社区的前身。

时至今日,鹏城村人依然会讲包含了粤语、客家话、北方话等多种方言特点的古代军营专用语——“大鹏军话”,演唱以“大鹏军话”为基础的大鹏山歌,用传统军旅小吃大鹏濑粉仔和大鹏米饼招待来客,大鹏凉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大鹏清醮)仍在这里代代相传。

大鹏山歌


英才辈出之地

大鹏所城是英才辈出之地。

明隆庆五年(1571),倭寇流劫大鹏所城。此时所城主力军士被征调外地,城内防守薄弱,康府公子康寿柏号召军民奋力抗倭。倭寇强攻不进,围城40余天后无功而返。康寿柏受到嘉奖,被赠以匾额。

清代,官至福建水师提督的刘起龙军戎马一生、清正廉洁。他于道光十年(1830)殉职后,皇帝“钦赐御葬”并亲笔撰写祭文。刘起龙与曾任南澳总兵的父亲刘仕开合称“父子将军”。

大鹏所城最有名的家族,莫过于赖氏家族。

在城东以赖氏家族命名的赖府巷,赖世超将军第、赖信扬将军第、“赖府书房”怡文楼等建筑连排而立。其中,道光皇帝御赐的振威将军第最具规模。这座府第的主人,叫赖恩爵。

赖恩爵官至广东水师提督,与同样战功显赫的爷爷赖世超、父亲赖英扬、三叔赖信扬以及堂弟赖恩赐合称“三代五将”,当地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之美誉。赖恩爵最有名的战绩,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以大鹏营参将的身份,在鸦片战争第一战——九龙海战中率军击溃英军,取得胜利。

赖恩爵振威将军府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大鹏所城还涌现出“神枪手”刘黑仔、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电台总台长戴基等革命前辈。

刘黑仔故居

作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鹏所城对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中国海防军事史、城镇规划建设史、明清民俗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


《广东印记》之《大鹏所城》

将带你走进古城

了解明清海防文化

领略独特的大鹏风情

图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银元盒子

楷书字帖田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