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吴彬《十面灵璧图卷》暨十面灵璧山居藏书画赏石专场”于北京举槌,其中明代吴彬《十面灵璧图卷》以1亿元起拍,经过近1个小时的竞价,以4.46亿元人民币落槌,含佣金成交价5.129亿元人民币。该成绩创下2020年度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同时也创下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记录。该场40件拍品均来自十面灵璧山居主人旧藏,全部成交获得白手套,成交总额达6亿4656万4500元。其中有十几方高价成交的赏石亦是值得关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十面灵璧图卷》便以121万美元被十面灵璧山居主人拍得,创下当时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之后,它的名字成为了近二三十年来全球顶尖中国古代艺术品私人收藏的堂号。此前,“十面灵璧山居”主人身份颇神秘。“十面灵璧山居”主人为美国兹夫家族(Ziff family),位列福布斯(Forbes)“百亿美金以上美国最富有家族榜单”第14位(家族资产约144亿美金),因购藏吴彬《十面灵璧图卷》而名,亦名扬天下。
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的创作与流传
1608年
明代书画家米万钟得到一块造型奇特的灵璧石,他将这块奇石供于案头,异常珍爱。
1610年
米万钟请吴彬为这块灵璧石绘制长卷,吴彬画好之后,米万钟“遍索四天下题呼”,也就是请各地的朋友们一起来鉴画题词,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一桩盛事。
御史张鼐回忆当年与众人一起在米家玩石赏图,说:这套灵石图最开始只有八面,文人杨嗣昌提议应当画十面,文人龙膺则为这块石头题名为非非石,就像古时候文人雅集常有的那样,这个名字一出便引得满座赞叹,认为贴切之至。
如今《十面灵璧图》后仍有有陈继儒,董其昌,李维桢,叶向高等人的文字传世。陈世儒写道:“米元章相石法,曰秀,曰皱,曰疲,曰透。今仲诏所藏灵璧,更有出四法外者。虽百方穷态,十面取姿。图与记,仅得仿佛耳。”
董其昌写道:“吴文仲为米仲诏画所藏石一卷。仲诏走信三千里视余,余为定名曰:此洞天灵焰也。盖文仲以孙知微化画火法为此石传神写照,而其蜿蜒垂垂者当作水观,剑锋斩截者当作金观。孤立林立者当作木观,坡陀平夷者当作土观。宋邵氏以石与金木水火土而六。谓石具五行之秀也。仲诏所藏有之矣。”这段话是说董其昌认为非非石蕴有五行之秀,这无疑是一种很高的评价了。
米万钟从非非石里看到了,锥戟勾剑,古雪冻泉,出浴的西施,起舞的飞燕,这都是灵石的“形”。董其昌从中看到了水之蜿蜒,金之锋锐,木之郁秀,土之起伏,是灵石的“神”,但这,但实际上非非石非勾非剑,非雪非泉,非水非金,非土非木,就像龙一样。虽然似牛似鹿,似蛇似马,却又非牛非鹿,非蛇非马,而恰恰是这种似是而非,最能包罗万象,不拘一形的非非石,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也成了米万钟最珍贵的藏品。
邢侗: 明代书法家。字子愿,临邑今属山东人。万历进士,官至陕西行太仆卿。工书法,学王羲之,与米万钟、董其昌、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刻有《来禽馆帖》,收王羲之《十七帖》等。有《来禽馆集》。
黄汝亨(1558-1626) ,字贞父,钱塘人,裳子,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有《天目记游》、《廉吏传》、《古奏议》、《寓林集》、《寓庸子游记》等。是晚明著名小品文作家。善书,行草合苏米之长,媚不掩骨,韵能成法。
题跋赏析——
米万钟
米万钟(1570-1631),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湛园、文石居士、勺海亭长、海淀渔长、研山山长、石隐庵居士;锦衣卫籍,陕西安化(甘肃庆阳市庆城县)人,徙居北京宛平县。明代书画家,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后裔。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米万钟好石,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有南宫篆法、章草遗迹;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
李维桢
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湖北京山人。晚明大臣、著名文学家,文坛领军人物。维隆庆二年(1568年),举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朝,参修《穆宗实录》,进修撰。出为陕西右参议,迁提学副使,又任浙江、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省最高行政官员),河西兵备督理。天启初年(公元1621)以布政使之职居家赋闲。天启初年,为南京太仆卿,旋改太常卿。四年,太常卿董其昌复荐,召为礼部右侍郎,后进南京礼部尚书(从一品)。天启六年,卒于家,年八十。崇祯继位,赠太子太保。李维桢秉性乐观豁达,交际广泛。文章恢宏恣肆,极有才气,每天都有人前往请教。他的诗歌各体兼备,尤擅七言古诗、律诗、绝句,风格多样,可见雄浑壮阔、沧桑悲凉、清远明丽、轻松戏谑等各种诗风。撰写的碑文、题辞几乎遍及海内。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赐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叶向高
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京国子司业、太子左中允。万历二十六年(1598),升为太子左庶子。上疏请求取消矿税、撤矿税监,被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升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后,一人主持阁务达七年之久,人称“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连上六十二道奏疏请求致仕,获准回乡。天启元年(1621),二度入阁为首辅。由于阉党势力过于强大,叶向高不甘受误国之骂名,又连上六十七道奏疏请辞。天启四年(1624),叶向高以太子太傅致仕。天启七年(1627年),叶向高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画家。诸生出身,二十九岁开始,隐居在小昆山,后居东佘山,关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兼能绘事,屡次皇诏征用,皆以疾辞。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吴葛将军墓碑》、《妮古录》。
邹迪光
邹迪光(1550—1626) 字彦吉,号愚谷。明无锡人。万历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湖广提学副使。万历十七年罢归,在惠山下筑愚公谷,多与文士觞咏其间,极园亭歌舞之胜。工诗文,善画山水,力追宋元,在大小米及黄公望、倪云林之间。一树一石,必求精妙。兼善音乐,邹式金尝从其研习音律。晚年信奉佛教,名斋“调象庵”。著《劝戒图说》不分卷、《太上诸仙法语补集》二卷。
张师绎
张师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进士,东明县知县,著有《月鹿堂文集》。
高出
高出(1579—1630),字孩之,海阳县徽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历任曲周、卢氏两县矧县及户部主事、郎中、江南布政使司参议、山西按察使、按察副使、辽东监军道等职。著有《镜山庵全集》。
黄汝亨
黄汝亨(1558-1626),字贞父,钱塘人,裳子,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善书,行草合苏米之长,媚不掩骨,韵能成法。著有《天目记游》《廉吏传》《古秦议》《寓林集》《寓庸子游记》等,是晚明著名小品文作家。
萨迎阿
萨迎阿(?—1857)钮祜禄氏,字湘林,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将领。嘉庆十三年举人,授兵部笔帖式。擢礼部主事,洊升郎中。道光三年,出为湖南永州知府,调长沙。历山东兖沂曹道、甘肃兰州道。七年,就迁按察使。以治回疆军需,赐花翎。六年,擢河南布政使,未任,予副都统衔,充哈密办事大臣。调喀喇沙尔办事大臣。
爱新觉罗·耆英
爱新觉罗·耆英(1787-1858)字介春,隶满洲正蓝旗,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六世孙,嘉庆朝东阁大学士禄康之子。清朝宗室,大臣。耆英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迁理事官,历官内阁学士、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礼部、户部尚书、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
1841年
清朝道光年间,《十面灵璧图》流传至满族将领萨迎阿手中,他为此画题写跋文讲述收藏经过。但从此之后,中国进入长期的战乱与动荡,《十面灵璧图》画在何处,为谁所藏,从此再无消息。
1989年
《十面灵璧图卷》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不常见于各种书画著录。1989年,《十面灵璧图卷》突然在美国拍卖市场现身,引起藏界及学界关注。
20世纪80年代,上海博物馆集全员之力编撰而成庞然巨帙《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所收录书画家、收藏家的印鉴款识,大多直接摄自馆藏书画原迹。这些被取样的标本藏品,原来均归属于博物馆,之后又部分发还给原藏主或家属,有零星释出,散布在市场中。《十面灵璧图卷》应为其中之一,《印鉴款识》一书中有些印鉴正是取自该作,因此应为上海博物馆发还作品。
《十面灵璧圈卷》突现纽约--张洪回忆
张洪(Arnold Chang),号巨川,1954年生于纽约,美籍华裔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史学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东亚研究硕士,师从James Cahill(高居翰)教授。1970年在纽约师从王济远先生学习书法,1976年在旧金山师从王己千先生学习水墨山水、书画鉴赏。他师承正统的中国文人山水,并在多年的创作、鉴定、理论钻研中,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曾任纽约苏富比书画部负责人、副总裁,纽约怀古堂(Kaikodo)中国书画专家。张洪是纽约苏富比中国书画部的创立者,在苏富比工作的15年中,他帮助海外的许多收藏家奠定建立起优秀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
1989年十二月六日,苏富比首次卖出价值百万的中国画!我适逢其时,当时正幸运地任职苏富比中国书画部门主管。我在其位十多年,负责拍卖过几千件书画作品,而我曾经手的几千幅书画作品中,这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幅!
吴彬的《十面灵璧图》如何来到纽约,最终又如何登上了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图录的封面?
苏富比纽约总部
1989年二月初,我收到两个装有中国画照片的信封。在数字化之前的那个年代,人们就是这样给自己的“宝藏”拍照,寄来请行家评估并请求估算拍卖价格。这种东西中国书画部门收到的比苏富比其他部门要少,但照片还是有很多,这些照片里往往只是印刷复制品,明显的赝品,或者现代风格的祖先画像。这两个信封与众不同,有几个原因。首先,里面的两封信虽然来自两个人,某位王先生和某位李先生,并且用了加利福尼亚的两个不同地址,但显然都是同一人用同一台打字机敲出来的,而且照片也都是用一模一样的手法封入同样的淡黄褐色上开式文件夹里的。照片上的标签是中文,显然也是同一人的手写文字。其次,这些画作质量上乘,比人们希望售卖的那些常见的次等作品好得多。
张洪、王季迁、徐邦达 1985年在纽约苏富比
我立刻就被订在一起的一组照片吸引住了,上面的图案连起来就是一幅幅精描细画的横幅石头写照,中间穿插着一行行优雅的书法。经过仔细研究,我意识到这手卷并不是描绘十块不同的石头,而是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摹写同一块石头!仅这几张照片就足以显示这幅画作非常特别。两封信里各有一个电话号码,于是我和助理徐君漪就反复拨打这两个号码。接电话的人形形色色,可好像没有一个人认识王先生或李先生。后来我们终于放弃了打电话找到他们的努力,转而照着两个地址发去信件,告知他们,我们根据照片给每一幅画都提出了拍卖估价。我给吴彬的那幅画卷提的估价是六万美元到八万美元,但我当时就知道,它可能远远不止这个价钱。
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没有李先生或王先生的音讯,我几乎快要放弃终究一日能亲眼看画的希望了。七月,徐君漪终于接到了王先生的电话。我当时不在办公室,而他又不肯留下一个能找到他的电话号码,不过他答应稍后再打回来。于是我就坐在桌前等待。几小时后,他真地打回来了,然后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长谈,谈画,谈委托拍卖作品的步骤。他说他人在萨克拉门托,但画却在旧金山,由一位同样姓王的女士拥有。他好像很有些迫害妄想症,没有提供任何有关他与王女士或李先生之间关系的信息,而且我也不清楚到底谁是这幅画的真正主人。不过,为了获取他的信任,我并没有逼他告诉我任何他觉得不自在与我分享的信息。这样谈过几次之后,他同意跟我在旧金山见面,让我看看那些画。我其实只对吴彬的手卷有兴趣,但我没告诉他。
张洪、汪志洁夫妇与安思远
我得知(别问我是如何得知的)佳士得拍卖行也跟他有了联络,于是就尽快飞去了旧金山。在机场我见到了三个人,王先生、王女士,还有那位神秘的李先生。李先生显然曾在日本生活过,有时候他还会用一个日本名字。王先生和王女士是兄妹,而李先生跟他们是表兄弟——至少他们就是这么跟我说的。他们开车把我送到郊区的一所公寓里,给我看了那些画。我看到了好几幅相当不错的清代卷轴,还有一本石涛画册赝品,然后……
我看到了这幅手卷,尺寸之大令我大吃一惊。大部分明代的卷轴卷起后,大约都是轴高一英尺,轴直径三四英寸。这一幅画轴高至少两英尺,直径约有七英寸,而且外面还有自己的蓝色丝绸包裹。
我满怀期待地慢慢打开卷轴。看过了两个明代的题签之后,我看到了手卷的主要部分,我的下巴都要惊掉了!我曾师从高居翰教授,很熟悉吴彬的画,但我却从未见过他的画作中有这么震撼而且发人深思的作品。那些小小的照片既不曾捕捉到画作中复杂精妙的运笔,也不曾传达出奇石巍峨雄伟的形状。画作的创意概念也很精彩——这一系列画面就是从十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描绘同一块石头。画作最后一部分出现了一个签名,这是一个两字(吴彬)款识,匠心独具地镶嵌在奇石底部。画面本身长达三十多英尺,之后还有一长串题跋,题跋的作者都是举足轻重的文人、画家和高官显贵。
《十面灵璧图》显然是一幅杰作;我只需一分钟就“鉴定”出这幅画作是真迹,但我慢慢展开画轴的时候,只想着怎样才能说服他们,让他们将其委托给苏富比拍卖。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再一次耐心地、详尽地给他们解释拍卖程序是如何运作的——调研、拍照、制作图录、推广、展览、估价、保险、付款——但最重要的是,我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我问王先生他觉得这幅卷轴画价值几何。他马上就说:“起码一百万美元。”当时苏富比卖出的中国画里,还从没有任何一幅的价格能略微接近那笔数额。恰巧佳士得拍卖行当时新近卖出了两幅价格超过一百万美元的中国画作——一幅是董其昌的山水画,另一是一位不知名的画家的秋猎图,据说是元代作品。主要在美国发行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曾公开报道过这些拍卖,王先生说他看过相关报道。对于我来说幸运的是,他竟记不得负责拍卖的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了!于是我跟他说,我认为这幅伟大的作品很可能确实价值百万美元,不过想要卖出这个价钱,唯一的希望就是把估价放得低低的,好鼓励大家踊跃竞拍。令我心满意足的是,我总算设法说动了他,他同意以二十万到二十五万美元的拍前估价将这幅卷轴画委托给苏富比,这可是我当时给中国书画所作估价中金额最高的一个。第二天,他们三人将画送到苏富比拍卖行旧金山办事处,拟定了合同,签下了收据,然后我就忐忑不安(却又心情愉快)地手捧着这幅画回到了纽约!
我决定把这幅画的一部分用作《中国书画》拍卖目录的封面连封底插图。画轴完全打开后,需要平铺大约十张长桌展示,并引来了大量学者、收藏家和普通大众的关注。
随着拍卖日期一天天临近,我满怀期待又焦虑不安。我全然不知谁会投拍这幅画作。那时候认真的买家你单手就能数得过来!几乎没有博物馆有兴趣花钱收购中国画,就更别提基金会了,而且要投拍估价如此高昂的画作,欧美几乎很少有收藏家出得起这个竞标价,代理商就更少了。倒是有几位来自港台的买家,但他们首要的兴趣在于二十世纪的中国画。不止如此,甚至在传统国画批评中,吴彬也并未被视作很重要的画家。当然,当时大陆的中国买家尚未进入这个市场。
左三为伦敦代理商梅濮浩
上午十点十五分,竞拍准时开始。来宾不少,气氛也很活跃。当第39号拍卖品《十面灵璧图》出现的时候,竞拍进行得迅疾而此起彼伏,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参加竞拍的人有美国商人安思远,当时亚洲艺术收藏界最重要的代理商或许就是他了。安思远放弃之后,竞标之战在代表一位私人藏家的伦敦代理商梅濮浩(悉尼尔·濮浩有限公司)和另一位令大家都感到吃惊的代理商之间继续下去,这位代理商就是以纽约为基地的中国艺术品代理商弗兰克尔,据知,他先前并没有购买过重要的中国画。梅濮浩很勇猛,但到底不敌弗兰克尔,后者以一百一十万美元(出价一百二十一万美元,其中含10%的买家佣金)赢得竞拍。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后来得知,弗兰克尔是代表美国资深藏家投拍的。
右者为纽约代理商弗兰克尔
在我近四十年的艺术品商界生涯中,经手了很多中国书画作品,而其中最伟大的作品,始终是《十面灵璧图》!
致敬·收藏
2020年10月18日晚,在以“致敬·收藏”为主题的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现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出价,吴彬名作《十面灵璧图卷》最终以加佣金共计5.129亿元拍卖成交,再次刷新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成交世界纪录,一举成为2020年度最贵中国艺术品,同时亦是全球最贵古代书画。
这场万人瞩目的“十面灵璧山居藏书画赏石专场”最终以6.46565亿元的价格收官,其中有十几方高价成交的赏石亦是值得关注。
清,灵璧石,长23cm宽13cm高24cm,带底座高29cm,成交价1345.5万元。
灵璧石细腻坚硬,质若黑玉,白脉宛然,腻光欲滴。其形团圞,尚有大孔洞二,周围若环,故名“锁云”石。其上题铭隶书“锁云”二字。一侧有题记:“此石峰奇妙品,覆旧刻分书‘锁云’二字,甚古无款,能作案头清供,余颇爱之。乾隆癸卯春月,钱塘黄易。”落印“小松”、“黄氏珍藏金石”。黄易为清中期藏石名家。另一处剔刻:“光绪丁酉冬日,此石得之于淮山市中,耘圃记。”落印“夏氏”“夏氏耘圃”。黄易(1744-1801),字小松,号秋煮、秋影煮主、莲宗弟子、散花滩人等,浙江钱塘人,官山东充州府济宁运河同知,其父工篆隶,通金石。黄易继父业,以篆刻著称于世。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抚印为丁敬高弟,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附清中期根瘤状底座,兽蹄足。
十面灵璧山居主人旧藏的清代灵璧石“锁云”,以1345.5万元的价格一举成为世界最贵文人赏石。
紫檀镶大理石大座屏,长108cm宽36.8cm高93cm,862.5万元成交。
卧屏,尺寸巨大,应为厅堂陈设巨案上者。屏心宽度近乎高度之倍,平阔古拙,如画卷展开,尚有宋代屏风画意趣。大理石板皮壳苍古,因年久地子已呈黄灰色,山峦两重,恍若屏列,可谓“重屏”,山势郁郁葱葱。层次起伏变化。充塞其间者,云气也,弥漫幻化。苍古雄浑,令人心旷神怡。背面平素。边框阔绰,紫檀皮壳干爽,牛毛纹显现,温和自然,看面隐起素混面,两边有圆润阳线压边,转角内外施圆角,制作精致,造型大气。底座绦环板甚高,上有三个镂雕变体如意云纹的委角长方形卡子花,两端有岔角花。底座下设披水牙板,浮雕变体如意云纹和云雷纹。站牙为变体夔龙纹式。座墩拱桥状,两端上翘,看面浮雕变体兽面纹。各处图案雕刻宛如琢玉,工艺细腻,打磨极精,质感如玉似珀,典型乾隆紫檀工。双层山峰式纹路的大理石板,是明人选石特征之一,典型器如明代上海朱守城墓出土的黄花梨镶大理石砚屏。此屏大理石意趣,正是如此,其皮壳状态亦甚老,唯其底座为乾隆宫廷手法,故推测是乾隆时以明代遗石制作。大理石产云南大理而得名,其纹黑白分明,颇合画意,尤近米家山水,故甚受文人青睐,认为是超越丹青的自然神笔。大理石开采,目前所知资料,最早始于明景泰年间,甚为贵重,曾作为珍奇异宝进献宫廷者。乾隆皇帝有《瀛台大理石屏歌》《题大理石屏》等御制诗,其中有“白质青文润以腴,高低溪壑天然图”句,正是对大理石的形象描述。此屏尺寸宽逾一米,是目前的所知最大的案上用紫檀横屏。在案上陈设的插屏中属大型,可能是厅堂正中陈设者。整体保存极为完整。由于大理石越大,保存的难度就越大,故而大型大理石插屏绝少,与之可类比的仅一例:故宫博物院所公布的插屏中,较大的案屏只有一件高不足50厘米的镶大理石紫檀插屏(见《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
清,千枚岩山子,长42cm宽14cm高63cm,带底座高64cm,845.25万元成交。
石质变化较多,或莹润如玉,或如砾石堆迭,山腰处可见白色质地石头。形若枯木一段,嵖岈四出,若缜润削成如珪瓒者,廉棱锐刿如剑戟,形若弓腰,欲去还留。附清早期随形木座,足外撇而翘,沿边起阳线,颇有意趣。
清,黄太湖山子,长41cm宽24cm高82.9cm,带底座高85cm,成交价287.5万元。
质黄白色,隐有红色石斑,瘦、皱、露、透,经典太湖石造型,质地光洁莹润,腻光欲滴。其形袅绕,作宛转崄怪势,有嵌空穿眼,密布孔洞,其上孔窦委曲相通,不知其始,不知其终。玲珑婉转,勾连往复,纷若乱云,极尽奇巧变化之能。若焚香其下,大有一窍入而百窍出之感。附清红木水浪状座。
清,千枚岩山子,长34.5cm宽11cm高33.5cm,带底座高37cm,成交价247.25万元。
石质地坚硬,裙褶纹甚多。形若积云,层层迭迭,若隔壁古堡之风化,几将乘风而行。巉岩无尽,意向无穷。又配有底座可横置,呈现出波折轮廓,沧桑无比,形态却有现代雕塑意味。附清中期二木座,一为传统样式,瘿瘤状装饰,下附小矮足。另一为瘦长形,甚简练,横峰所用。
清,灵璧石立峰山子,长35cm宽24cm高60cm,带底座高65cm,成交价138万元。
灵璧石山子黑灰色皮壳,上有黄、白色石脉,皮壳老辣,腻光欲滴。形若鲤鱼跃渊,若飞鸟挥翼,飘飘然。一石兀立,山腰处渐生“枝杈”,两峰甚近,沟壑深邃,有藏云之势,主峰去而复留,若鹰嘴般勾回,不得不慨叹造物之神奇。下附雕为树根桩的清中期红木座,镂雕兼圆雕而成,颇富匠心。
清,灵芝山子,长29.2cm、宽13.2cm高21cm带底座高21cm,成交价115万元。
若贝木灵芝一块,为一大芝附若干小芝,层次丰富。表面涂有黑漆,以作保护处理。芝寿千年,灵芝不但是名贵药材,而且自古以来就被视作祥瑞、吉兆,屋生灵芝则吉,且多以灵芝纹为装饰题材,而作为案头陈设的灵芝,除了吉祥寓意外,也因此造型优美,层次变化丰富,颇受青睐。
清,天然木山子,长20cm宽12cm高30cm,带底座高34cm,成交价103.5万元。
木山子,近柏木,选瘿瘤而成,棕红色,包浆油亮,腻光欲滴。形若大树,又若烟雾袅绕而起,形体飘逸,若拔地欲飞状。上方有孔洞若天边挂月,或是生长时包裹石头而成。下方细而挺,颇为险峻,搁置案头,若灵芝生发。下承木座,上方一雕作瘿瘤状,下方台几式,小矮足。
清,戈壁石山子,长6.5cm宽5.5cm高12.4cm,带底座高14cm,成交价82.8万元。
黑褐色,有杂条纹,局部为白色,光泽莹润,有玉化感。其形兀立,倒立三角形,其势雄伟,山根有嵌空一处,宛如仙人洞窟。山腰转折,体积变大,至顶上化作两峰,U字形沟壑,褶皱连连,颇有宋人笔下千里江山意趣。附随形枝杈状木座。
清,“灵芝”木供山子,长54cm宽26cm高70cm,带底座高74cm,成交价78.2万元。
木供一段,形若灵璧赏石,得瘦、皱之妙,皮壳油亮,包浆莹润,黄红色,极老辣。形为两峰并峙状,高低不同,形各畸侧。向背不同,一侧如山石,有核桃壳纹,一侧如灵芝数朵,层层迭迭。整体形态,又若麒麟回首望天,若蟠螭攫爪,极为灵动。附有须弥座式底座。此物原为原美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该馆为第一个以中国家具为主题的博物馆,其收藏于1996年经佳士得拍出,创造了古典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该馆收藏有精品黄花梨、紫檀等家具数十件,木供仅此一件,可见重要。
清,戈壁石山子,长21cm宽15.5cm高40cm,带底座高45cm,成交价78.2万元。
石质肌理甚丰富,灰色质上有绿色斑块,由波浪状的薄片状层组成,夹着浅色层。形若枯木一段,嵖岈四出,裙褶纹遍布。自山根往上,山腰半数中断,只余一侧袅绕而起,又化作数峰,或下探,或竖挺,沟壑无尽。绿白色质地,宛若瀑布挂于苍山。此石气象极为雄浑险峻,皮壳为其亦增色不少。附清早期髹漆木座,小龟足,风格极古朴。
清,孔雀石山子,长8cm宽5cm高10.5cm,带底座高14cm,成交价75.9万元。
孔雀石是一种名贵宝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古称“绿青”“石绿”或“青琅轩”,因其石质绚丽优美,色如孔雀羽毛璀璨,故名。石质若玉,绿而有深浅杂色斑纹,若脂欲滴,一侧质地较粗,有杂色斑点。形如积云一朵,又如灵芝,袅绕而起,山根极秀,折而成峰,欲去还留,具动态变化之美,与灵璧石、太湖石形态接近。附清瘿瘤状木座,皮壳老辣,下端小足方正端庄。
清,戈壁石山子,长8cm宽6.5cm高9.8cm,带底座高13.8cm,成交价70.15万元。
戈壁石种类繁多,多发现在戈壁、沙漠,因年久风吹等自然力的侵蚀,形成形态各异、造型奇诡多变的形态,质地也多玉化,温润可人,多为小型团圞状石。此戈壁石质近黄蜡,腻光欲滴。石形若太湖,内里孔洞相连,得皱、露、透之美,若青芝一朵,若菡萏初绽。附清红木瘿瘤座。
清,天然木山子,长22.5cm宽9.5cm高13.5cm,带底座高17cm,成交价69万元。
木山子,取瘿瘤而成,皮壳老辣,包浆莹润。笔架山状,形若群芝生发,又若两狮争搏,瘦皱透露,肌理变化丰富,气象万千。附清硬木座,亦雕作树根瘤结状,形工皆佳。
清,灵芝山子,长24cm宽22cm高38.5cm,带底座高42cm,成交价64.4万元。
本专场收录数件灵芝形清供,以此件造型最为独特,若烟云袅绕而起,颇有风姿,上方菌盖若伞。又若木瘿瘤一段,或蟠螭爬附,或瑞狮争斗,莫可名状。表面髹有黑漆,以作保护。下附核桃木底座,上部铲挖痕宛然,若木瘤,下部饰一周回纹。灵芝寓意千年长寿,回纹亦然。
清,英石山子,长6cm宽5.5cm高10.5cm,带底座高13cm,成交价47.15万元。
英石竖峰,坑洼遍布,有灰白色石脉,腻光欲滴。其形袅绕而起,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若老者躬腰,若蟠螭折身,面面不同,山势甚为险峻。附有仿树瘤状木座,有趣的是木座下另附凸凹相合的木座,以增其固。
清,黄杨木供山子,长13cm宽6.5cm高11.4cm,带底座高15.7cm,成交价34.5万元。
黄杨木是一种高档硬木,在我国以之制作器具的历史甚为悠久,因其生长缓慢,有“黄杨岁长一寸,逢闰则退”之说,故其难有大材。其质地细腻,最易雕刻,不受横竖木纹阻碍,有“假象牙”之称。此处取天然黄杨木一段,利用其屈曲变化的沧桑外表,稍加整治,形成若案头赏石般的形态。作山峰一座,向一侧悬空挑出,颇得险峻之妙,兼以黄杨木细密温润的质感,颇可赏玩。清代木座,悬峰对应处凸起,以作呼应,表面加工为瘿瘤状,下为兽蹄足。
明 吴彬《十面灵璧图卷》
纸本手卷 约1610年作
引首一:26×112.5cm
引首二:47.5×143 cm
画心:55.5×1150 cm
题跋:55.5×1132 cm
展览:
1.“天地中的天地:罗森·布鲁姆藏中国文人石”,塞克勒博物馆,哈佛大学,剑桥,1997年5月10日-7月20日。
2.“天堂之路”,斯特博物馆,苏黎世,1998年5月-8月。
3.“怪石:伊恩和苏珊·威尔逊藏中国赏石及文玩展”,芝加哥艺术博物馆,1999年5月1日-8月1日。
4.“文人石、园林艺术及书画大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0年2月1日-8月20日。5.“吴彬:十面灵璧图”,洛杉矶郡立博物馆,2017年12月10日-2018年6月24日。
出版:
1.蔡九迪:《心坚如石:中国文学、艺术、医学中的“癖”》,美国《晚期中华帝国》1991年6月,第12卷,第1期。
2.Wai-ching Ho:《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21页,图2,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1992年。
3.蔡九迪:《志怪史家:蒲松龄与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第84-85页,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3年。
4.何慕文:《趋古:台北故宫博物院珍品特展》(1997-1998年),第48页,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96年。
5.方闻:《中华瑰宝》,第408页,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96年。
6.Mowry, Robert:《天地中的天地》,第224页,哈佛大学,1997年。
7.Schneiter, Daniel, and Claudia Brown:《天堂之路》,第77-81页,苏黎世斯特博物馆,1998年。
8.张洪:《后拍卖时代:纽约中国绘画》,《怀古堂》1999年春季刊第十一期,第52-61页。
9.蔡九迪:《岩石的秘密生活:明清想象中的物体和收藏家》,香港《美成在久》1999年第5期,第46-47页。
10.斯蒂芬·利特尔:《怪石:伊恩和苏珊威尔逊藏中国赏石及文玩》,加州大学伯克利出版社,1999年。
11.Philip Ursprung:《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自然的历史》, 第112-113页, Canadian Centre,2002年。
12.丁文父:《中国古代赏石》,第54页,图36,三联书店,2002年。
13.高居翰、黄晓、刘珊珊:《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第148页,三联书店,2012年。
14.黄晓、贾珺:《吴彬与米万钟非非石研究》,《装饰》2012年第8期,总第232期,第62-67页。
15.何慕文、巫鸿:《古法今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当代水墨艺术大展》,图8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3年。
16.陈韵如:《奇幻真如:试论吴彬的居士身份与其画风》,《中正汉学研究》2013年6月第1期,总第二十一期,第251-278页。
17.沈歆:《从画山到画石:奇石、观看与吴彬的山水画创作》,《文艺研究》2015年第7期,第134页。
18.黄晓:《吴彬鉴析》,《大观》2015年第12期 ,第76-77页。
19.马科斯·弗拉克斯:《岩壑奇姿——十七世纪吴彬画卷研究》,Sylph Editions,2017年。
20.邵彦:《山川换古今:蓝瑛家族的故事》,第109-109页,故宫出版社,2018年。
21.贾珺、黄晓、李旻昊:《古代北方私家园林研究》,第152-156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著录:
1.(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一百二十六,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刻本。
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明崇祯三年(1630)董庭刻本。
3.(明)叶向高:《苍霞续草》卷八,明万历刻本。
4.(明)陈继儒:《白石樵真稿》卷十六,《尺牍》卷三,明崇祯刻本。
5.(明)邹迪光:《石语斋集》卷二十二、二十六,明刻本。
6.(明)吴伯与《素雯斋集》卷一,明天启刻本。
7.(明)张鼐:《宝日堂初集》卷十一,明崇祯二年(1629)刻本。
8.(明)龙膺:《纶㶏文集》卷九,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9.(明)王思任:《谑庵文饭小品》卷四,清顺治十五年(1658)刻本。
10.(明)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六十五,清四库全书本。
11.(清)朱彝尊:《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四,清乾隆刻本。
12.(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一,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
说明:
1.邢侗、黄汝亨题引首。
2.米万钟、李维桢、董其昌、叶向高、陈继儒、邹迪光、张师绎、高出、黄汝亨、萨迎阿、耆英题跋。
3.文孚、萨迎阿、托浑布递藏。
4.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SO111。
5.《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之米万钟、叶向高、董其昌、陈继儒、邹迪光、邢侗从本卷取印:
1)“米万钟”条目第21印“米万钟字仲诏”、第22印“石癖”、第33印“书画船”、第44款识“石隐菴居士米万钟”均取自本卷。
2)“叶向高”条目,第1印“紫云黄蘖山人”、第2印“叶向高印”、第3印“福唐叶向高”均取自本卷。
3)“董其昌”条目第122款识“董其昌”取自本卷。
4)“陈继儒”条目第43印“眉公”,第81款识“白石山樵陈继儒”取自本卷。
5)“邹迪光”条目第3印“彦吉氏”、第4印“邹迪光印”、第5款识“邹迪光”均取自本卷。
6)“邢侗”条目第19印“子愿”、第21印“邢侗之印”取自本卷。
来源:
纽约苏富比1989年12月6日Lot39。
参考:艺术品收藏:杰作再现——吴彬的《十面灵璧图》,雅昌专稿,吴伟峰工作室,新用户2876577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