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些地方,一听名字就无法忘记。
没有为什么。
若说有,那大概是因为缘分。
一听上去,就感觉特别有缘。
比如,婺源。
第一次到婺源,只因途经。
彼时,去景德镇还没有通动车。
只好坐动车到婺源,再到景德镇。
在婺源的路上,途上的风景让人沉醉。
群山环绕,数峰掩映,粉墙青瓦,袅袅炊烟。
那一刹,看着窗外风景,只感觉来到了精神原乡。
只想停下车,暂远纷扰,归隐于此。
此后,每每听到婺源这个名字,脑海间都会不自觉回放那些远山近村的安谧画面。
一阵亲切感,涌现在心间。
这种“顾名思义”的情况,各领域都不乏见。
有的地名,一听就知道是处风景。
而有的茶,光从名字就知道是假货。
譬如下面列举的5种,正是典型。
《2》
一、13窨茉莉花茶。
这窨制次数过于夸张,假得明显。
茉莉花茶的窨花是需要成本的,每窨一次就要购入一批鲜花。
既耗费成本,也耗时间。
实际制茶时,能达到十窨的花茶已属罕见。
更何况,足足窨花13次!
从选茶经验看,茉莉花茶的窨花次数,不是单纯攀比越多越好。
背后还有不少制约因素。
将花茶拆分来看,是花与茶。
一流花茶,需要两手抓。
首先,茶的品质要好。
茶坯原料不行,后期不论再怎么窨花,都没法补救。
另外,得看窨花效果。
包括,鲜花采摘质量、花苞开放程度、单次窨花的茶与花配比、单次窨花时长、以及窨制期间的室内温湿度变化等,都在决定着最终成品质量。
如果用残花去窨,不仅会缺失天然的茉莉清香,还会让干茶趁机吸附上不良气味,白白折损品质。
茶友们在买茶时,不要出于一时好奇,盲目相信所谓的13窨花茶。
在这惊人夸张的窨制次数背后,不过是一场谎。
《3》
二、月光白&白毫银针。
有经验的茶客,一听到“月光白”这个茶名,便心照不宣。
它不是真正的白毫银针。
论市场价,月光白的定价比真正的白毫银针,便宜一大截。
当你买到名为白毫银针,实为月光白的茶品时,算一算两者差价,简直不要太亏。
月光白不属于白毫银针的一大明证,是因树种适制性。
不是所有茶树品种的芽头,采下来后都能做成白茶白毫银针。
就像不是所有的鱼,做成红烧都好吃。
按白茶国标的明文规定,以大白茶、水仙茶等特定茶树品种单芽为原料,经过特定工艺,才算真正的白毫银针。
能实现白毫密披、茶芽紧实、毫香蜜韵、鲜味突出的极致风采。
而换成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芽头后,别看茶芽个头大,表面看似也有毫。
但实际加工成月光白后,只有花香,没有毫香。
论茶氨酸含量,更是远远不如。
不论如何,这两类风味不同、市场价值不同的茶叶,也不能混为一谈。
《4》
三、八道火肉桂。
和13窨花茶一样,八道火肉桂的“假”,体现在卖点宣传太浮夸。
或许它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打动新手,营造出精工细作,慢工出细活的观感。
但对岩茶焙火稍有了解的人,不难戳破背后谎言。
因为,岩茶焙火是需要成本的。
打一次焙,往每个焙窟内放20斤果木炭,按一个焙间留10个焙窟来算,打一次焙就要用掉200斤果木炭。
何况,还要算上人工。
为了得到焙火足一些的茶,正常焙两次、三次足矣。
犯不着白白浪费人力物力,反复多次去焙茶。
即便不算成本账,岩茶的品质也不是看焙火次数来决定。
照实焙足8道火的岩茶,一早就焙成炭了。
将这些形如焦炭的干茶装进泡袋,再发货出去,谁人愿意买单?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不论怎么听,都是一场骗局。
武夷岩茶的焙火质量,比的不是次数多,而是看最终效果。
焙茶时,焙火温度、焙茶时长、翻焙频率、明焙暗焙等细节,都会影响最终成品效果。
只要单次焙茶能达到效果,不需反复多次重复焙。
不然,焙来焙去,即便小心控制着焙温,避免将茶焙焦。
但在反复上焙、翻焙之下,干茶条索也大都碎成渣,损失严重!
《5》
四、20年陈干仓寿眉饼。
这样的茶饼,严重脱离制茶历史。
将时光回到20年之前,彼时,还是2003年。
当时,铁观音盛极一时。
金骏眉红茶,还没正式问世。
而当时的白茶,极为冷门。
政和当地,更多出产政和工夫(红茶)。
福鼎本地的代表茶,时人多数只知白琳工夫(红茶)。
在二十年前的福鼎,还没有这么多茶厂,太姥山上还种着大片黄栀子(某种药材)。
由于做茶行情不佳,不少茶农一度还外出打工,或者到山下的板材厂找工作。
所以,一提到20年陈老白茶等字眼。
不必怀疑,冲着这么老的年份,一看就知道是高风险茶。
做旧风险,极高。
如果是散茶,那就算了,有一定渺茫概率能遇到真货。
但饼茶,万万不能信。
因为彼时白茶还没开始压饼。
所谓20年陈老白茶饼,除非是外星人坐飞船送来的,否则绝对不可能是真货!
《6》
五、梅占金骏眉。
翻一翻《金骏眉茶》的相关标准,就能找到答案。
梅占金骏眉,并非真正金骏眉。
正宗金骏眉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且仅有以桐木村为核心的565平方千米范围的高山茶树芽头,才能制出金骏眉。
而桐木当地,地处自然保护区。
准确来说,是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于生态保护规定,外来车辆未经报备,不可入内。
进入桐木的必经通道,设有关卡拦截。
当地还有森林公安,负责守卫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环境,当地除了原有的茶地外,未经允许,严禁毁林开荒种茶。
所以,到桐木上亲自去一趟,你会发现,当地虽然是世界红茶的摇篮地,是早已成名的产茶区,但却极少能看见成片大规模的茶园。
茶树们的种植分布,多数是零零散散的,产茶规模有限。
并且,当地茶树以桐木菜茶为主。
极少外来茶树品种引入,即便有也不成规模。
当你看明白这些前提限制后,再回过头,审视所谓的梅占金骏眉。
首先,它不是桐木当地所产。
其次,梅占这个树种,不如桐木菜茶采的芽头风味正宗。
最后,梅占金骏眉与金骏眉,并非同义。
明确两者界限,才能明明白白喝好茶。
《7》
名字取得好,能增加不少好印象。
就像现代生活里,很多人过冬常吃的大白菜。
在过去,白菜的旧名很风雅。
名曰,崧。
有一年大雪飘飘的冬天。
孟郊、卢仝来访,诗人韩愈把储藏的白菜细细切丝。
加汤慢炖,满满一碗好像烩银丝,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笋。
放现在,这道菜名叫白菜冬笋汤。
但当时,却有着一个诗意的说法——品菘尝笋。
众人品菘尝笋,煮酒论诗,好不酣畅。
从地名、到菜名、再到茶名,能取上好名字,固然重要。
但选茶买茶,要图实在。
品质好,远比虚有其名,来得重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