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国时期的玉壁特点
战国时期的玉壁,我们常见的只有以下两种形式:圆型玉璧和出廓玉璧。
1、战国时期的圆型玉璧特点。
圆形玉璧就是以传统玉璧为基本制造形状,沿用着传统的制式,但是相对于春秋时期的玉璧,又有了明显的变化,需要大家仔细掌握这些鉴定细节的特点。
第一点,在玉璧的外观直径上,春秋玉璧的直径,就是指那些带有工艺痕迹的玉璧,尺寸都很小,基本上不超过10厘米左右,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这个阶段制作的玉壁直径很大,例如在山东省曲阜市出土的一块玉壁直径达32.8厘米,这是外观明显见到的一个显著区别。
第二点,就是战国时期的玉璧,从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实物来说,基本上都带工,素壁比较少见。
第三,就是玉璧的雕饰工艺,跟前朝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细节的鉴定方法中,就是在原有的深层隐起刀法塑造浮雕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种新的雕制样式。
(1)磨地隐起的谷纹。
这里面也有差异,就是战国时期的隐起效果不是用刀减地,而是通过最后玉器打磨的方法制做而成,表面呈蒲格状,看不见任何一丝刀痕,在凸起上面单阴线划出谷纹。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种雕琢方法出现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因为这种磨地工艺对工匠的技术要求很高,仔细辨别可以区别出来,以手抚摸蒲格,没有丝毫的突兀感觉,十分的光滑平润,当然,这种手感必须亲身上手实物才能感悟,仅靠文字或语言很难准确传递。
(2)就是纹饰的格式设计中借鉴铜镜的设计思路,将玉璧有效的设计平面用丝索纹区隔成内、外或内、中、外区域,分别雕有谷纹及双龙纹等不同的纹饰。
这两种纹饰都是战国时期玉璧上开始出现的,它不仅标志着战国玉器设计水平的巅峰高度,同时,从设计理念上,也彻底地将玉璧从传统礼器的制作、使用中分离出来,成为两汉乃至以后任何一个时代的传统制作的器形。
2、战国时期的出廓玉壁。
出廓玉璧就是在圆形玉璧的外廓处,用附加的方式雕出其他形状的附加装饰物。
战国时期的出廓玉璧的附加装饰物,一般在玉璧的两侧,到了汉代,出廓的位置也发生变化,战国时期多见镂雕双鸟形或双龙形作为装饰。
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装饰形式我们在春秋时期未见此类物品,具推测大概是从商周时期的扇牙转化而来的,具有很强烈的装饰效果,对后世特别是汉代玉壁的制作影响极大。
(特说明:建议读者可以点击今日头条同名专栏课程,此文为授课讲义,更详细的内容,请点击视频课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