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白山区某林业记者站工作的十几年中,曾向许多人打听过白屈菜,居然没有一人知道“白屈菜”究竟是什么菜的,但是一说“黄连”,反倒知道的人很多,并且很多人进山采过它,吃过它。其实,长白山区人说的“黄连”,或者“黄连菜”就是“白屈菜”。
百度百科介绍:白屈菜(学名:Chelidonium majus),为双子叶植物纲、罂粟科、白屈菜属。为多年生草本。别名:地黄连、牛金花、土黄连、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雄黄草、山黄连、假黄连、小野人血草、黄汤子、胡黄连、小黄连。白屈菜从叶茎花到根,都可入药,有镇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但是,百度百科并没有介绍“白屈菜”是山野菜,可以吃!
第一次知道白屈菜是野菜,是十几年前的四月初进吉林市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采访。当时山中虽然冰消雪融,但气温较低,向阳山坡也只有几种抢春的植物萌发,其中便有我熟视无睹、不知名字的“白屈菜”。
进得菩提寺山门,忽见三五尼姑围坐在寺院里摘野菜。这画面很让我惊讶,但对她们所摘的野菜却不知何名,只知道它在山坡、河畔、路边、沟坎到处生长,春天发芽很早。
我好奇地佛礼相问这是什么?尼姑们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村出家人,认得很多山中野菜,于是纷纷回礼道:是黄连。我问:挖黄连治病用吗?回答:不是治病,是吃。我惊诧地问:黄连能吃吗?回答:能吃,很苦,但有清香。我问:黄连是中药,不药人吗?回答:是中药,也是野菜。我们年年早春挖着吃,没人被它药着过。还有尼姑说:她没出家时的农村,每到开春,很多人都到山里挖这黄连吃,新鲜,去火。
我不放心,进寺问询寺中主持老尼。她说施主尽可放心,出家人不打诳语,这黄连菜可吃。寺中年年开春吃它,一为春天泻火,二为警诫尼众吃苦清修。主持说,老尼我自小生长在长白山中,认得各种山野蔬菜,也吃遍各种山野蔬菜。
也许我是武侠小说看多了,总觉得佛修之人有世外高人之概,无论僧道尼,都懂中医养生,我信她们。于是,也在山中采了一些“黄连”即“白屈菜”带回家尝新鲜。太太喜欢吃山中野味,譬如各种山菜、蘑菇,但对市场上从来没见过的,并且从来没吃过的东西,向来是慎之又慎甚至一概排斥。我把菩提寺尼姑和主持老尼的话详细地对她学说了一遍,劝她:我们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既然别人平安无事地吃过这假黄连了,并且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我们为何不按寺中尼姑之法,品尝一下呢?
在我的劝说下,太太把白屈菜用开水焯后,小心地放到白玉般的细磁盘中,满怀敬畏地端详了它半天。那热水焯过的白屈菜在白瓷盘中显得更加翠绿可爱,有点儿诱人。我勇敢地说,是我提议品尝它的,所以我先吃。但是太太为保护我坚决要尝第一口,并且提出:我吃过第一口半个小时后若无不良感觉,你再吃!她那舍己为我的态度,悲壮得让我鼻子发酸。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让女人“冒险”?于是趁她烹饪其他菜肴时急忙夹起一大筷子,快速塞入口中紧急咀嚼起来,仔细地品尝着那苦于苦瓜的清香味道,然后咕噜一声吞咽下去。看看她没有注意,我又急速地吃了第二口。
太太忙活完,把所有菜肴在餐桌上摆放整齐,然后庄重地对我说:按照方才的约定,我先品尝。你仔细观察着我,若是我有中毒现象,立刻打急救中心电话!我看看表,笑着告诉她:现在我吃过它并且已经过去了33分钟,但我的胃肠以及浑身并无任何不适感觉,这证明白屈菜完全可以食用吧!太太吓得立刻脸色苍白,疾言厉色地说:你居然敢私自品尝这没吃过的东西。万一你中毒了我怎么办?我心中感动,说道:若你先吃了中毒了我怎么办?最终是二人都感动。于是,我们放心地蘸酱一吃,慢慢咀嚼,慢慢品咂。太太大呼:嗬!果然是“苦不过黄连”。不过食用之后,我们都没觉得身体有任何不适的反应。
此后,我在长白林区许多城镇的早市上见过众多村姑村妇售卖小根蒜、柳蒿、荠菜、婆婆丁、水芹菜、山芹菜、刺嫩芽、刺五加等等十几种野菜,但偏偏不见白屈菜!我怕说白屈菜的名字村姑们不懂,就问:有卖黄连菜的吗?众多的回答是:那玩意儿遍地都是,太苦,谁买!我再问:黄连菜能吃吗?都说:能吃,但不好吃。可是,我曾查遍网络上有关白屈菜的图文介绍,都说它是一味用途广泛的药材,没有一家介绍它可食用。这令我十分不解。
其后每年进山,我都会关注这种名为“黄连”的白屈菜。有时忍不住采一把来嗅嗅,多少有些怪味,用手搓一搓,看到断茬处冒着红黄色的浆汁,尤其是根子断茬处冒出的黄汁尤多,似粘液,觉得它很特别。再嗅闻一下,竟然有黄瓜似的清香。那天林业职工告诉我:这黄连能治疥癣呢!有时候我们在山中采伐作业,住在大窝棚中,得了疥癣,采一把“黄连”来,用力放到生疥癣的地方揉搓,几天就好了!我相信他们。这是林业职工在艰苦的生产条件下的生存经验。我知道,到了夏天,这白屈菜便开出满身的小花,金黄的颜色,干净而娇嫩,一直开到秋天,很显眼。放眼路边的灌木林中,到处是成片开花的白屈菜。果然是遍地生长,随处可见。
再以后,我年年开春进山采访时,都特别关注白屈菜,发现白屈菜是长白山中最早发芽的植物之一,也是最早被山民采挖做野蔬的植物。此时,连小根蒜、婆婆丁、柳蒿等也不见踪影呢!
疫情防控期间,我把过去拍摄的各种“黄连”图片输入“百度”辨识。“百度先生”辨识的第一答案是“白屈菜”。于是,我再次在网络上上天入地地查找“白屈菜”的有关信息。发现许多药典都有白屈菜其名,但却有着假黄连、地黄连、胡黄连、土黄连、山黄连、小黄连等带有“黄连”字样的名字。
我不理解古代医药学者为何采用这么多“黄连”的名字附加到“白屈菜”头上!难道白屈菜样子像黄连,还是药用功效和黄连相近?
现将记载“白屈菜”的各种植物药典典籍列举如下,以供大家分享:
《植物名汇》记载白屈菜是——地黄连、牛金花。《陕西中药志》记载白屈菜是——雄黄草。《东北药植志》记载白屈菜是——土黄连。《陕西中草药》记载白屈菜是——小野人血草。《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白屈菜是——山黄连。《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白屈菜是——假黄连。《辽宁经济植物志》记载白屈菜是——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
我认为,白屈菜虽然可以入药,也可能与黄连无论样貌或功能都有相似之处,但相似绝非相同,二者毕竟会有区别!毕竟假黄连不是真黄连!毕竟两种药用植物各有所长!
打开“百度百科”查询:黄连(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生于海拔500-2000米间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以根茎入药。这说明,长白山区乃至整个东北,根本不生长黄连。(如下图)
再打开“百度百科”搜寻:白屈菜(学名:Chelidonium majus)是双子叶植物纲罂粟科、白屈菜属的一个植物种。属全草类为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土黄色。茎直立,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断之有黄色乳汁。中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500-2200米的山坡、山谷林缘草地或路旁、石缝。朝鲜、日本、俄罗斯及欧洲也有分布。以全草入药。两相比较说明,白屈菜与黄连除了产地不同,入药部位也不相同。
经网络查询:黄连和白屈菜都有相同的“解毒”、“清热”治疗“痢疾、黄疸”、“疔疮”之功效。这可能是把白屈菜叫做“假黄连”及若干带有“黄连”二字的原因。但却各有不同,各有偏重——这可能把白屈菜叫“假黄连、胡黄连、山黄连、地黄连、小黄连”等名字的原因。
白屈菜虽然称作假黄连、土黄连、胡黄连等,但还有两个特别可怕的别名:“断肠草”、“八步紧”!
由于多次见到有人在早春时节采挖白屈菜当野蔬吃,我便多次细心地在网上无数遍地上天入地的查找,想知道白屈菜到底有无毒素,毒有多大,药不药人!
《四川中药志》记载:白屈菜“性微温,味苦辛,有毒。”
《北方常用中草药》记载:白屈菜“味苦,性寒,有毒。”
网上“中医馆”介绍:白屈菜“误服或大剂量应用时可发生中毒,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出冷汗、思睡或烦躁不安、四肢麻木、血压下降或升高、谵语、意识障碍等状。
这些药典只是说白屈菜“有毒”而已。但是,《辽宁经济植物志》为何称白屈菜为“八步紧”“断肠草”呢?
它是否就是曾经毒死过我们的神一样的祖宗——神农氏的断肠草呢?据史料记载,当年“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神农氏,最终因尝“断肠草”断送了性命,葬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还有,它是否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那种使人中毒后能肠肚腐烂,或者中毒后走不出八步,就痛断肠肚,故称“八步断肠草”呢?
但查遍网络上所有现代名医介绍和古代药典,皆无白屈菜有“八步断肠”的毒性记录!况且,也没见过白屈菜中毒死人的报道和传闻。
看来,这名字也许是民间的讹传。
百度百科记载如下:断肠草(马钱科钩吻属植物),又称为钩吻(Gelsemium elegans),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长3-12米……产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500-2000米山地路旁灌木丛中或潮湿肥沃的丘陵山坡疏林下。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通过以上典籍介绍我们可以得知:白屈菜不是断肠草!白屈菜和断肠草两种植物的植物样貌、药性根本不一致。最明显的特点是:白屈菜是“草本植物”,断肠草是“木质藤本植物”!
今年谷雨前后,我和太太进山踏青,居然看到许多游春的女士在采挖白屈菜。经问询,她们都是挖了做野蔬食用,也并未听说有中毒事件。太太说,她有些上火,于是也挖了一些回家食用,第二天,其口腔疾病症状果然大好。
白屈菜到底有什么药用价值呢?我再此认真查证“百度百科”所载有关典籍:
《中国药植志》:白屈菜——治胃肠疼痛及溃疡。外用为疥癣药及消肿药,以生汁涂布之。
《山西中药志》:白屈菜——下心火,退烧解热,消炎杀菌,镇痛镇静。
《四川中药志》:白屈菜——治肝硬化,皮肤结核,脚气病,胆囊病及水肿黄疸。
《陕西中药志》:白屈菜——治毒蛇咬伤,止疼消肿。
《北方常用中草药》:白屈菜——有镇痛,止咳,杀菌,利尿,解疮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腹痛,泻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朝药志》:白屈菜——朝药全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痛。
《图朝药》:白屈菜——全草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腹水,稻田皮炎。
《民族药志三》:白屈菜——全草用于燥黄水,祛疮疡,瘟疫,泻痢腹痛,血热性高烧,阵发性刺痛,慢性气管炎,百日咳,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肝腹水;外治疥癣,疖肿,虫咬,稻田皮炎。鄂温克药地上部分主治食道炎,胃炎。
现在,许多长白山区人依然靠着世世代代流传的经验,继续做着神农尝百草般的实践,大快朵颐地把白屈菜当做早春野蔬食用,也把它当做方便的草药储备。
(此稿原创首发)
原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