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钓鱼时关于线号的选择
鱼线的选择,一直是众多钓友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人说宁大勿小,有人说宁小勿大,经常为此吵的不可开交。
其实线组粗也好,细也罢,都是由当时鱼情和目标鱼的大小和特点来决定的。不管是野钓、黑坑还是竞技,大鱼用粗线小鱼用细线都是共识,关键问题是粗到多粗,细又要细到什么程度,对鱼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和钓鱼人的心态也是有直接关系的。野钓时,碰上多大的鱼是一定随机性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万一中了大鱼的心理,加上小鱼闹窝再严重些,所以大家往往会特意选择粗一些的线组。野钓时曾不止一次见过有人使用3+2的线组钓鲫鱼,一问就是曾经碰到过大鱼或者怕钓着钓着碰到大的,好不容易碰到的绝不希望因为线太细了结果切线跑鱼。同时,常有钓友说用这么大的线组照样可以钓到鲫鱼,所以非常坚持自己的选择。
黑坑时,钓友的心态又不一样了,黑坑绝不仅仅是钓到鱼,而是要在与距离很近的其它钓友的竞争中钓到更多的鱼,加上黑坑的鱼个头儿差不太多,挨过钩后警惕性很高,黑坑对于杆子和线组的长短、饵料的种类、钓法上的限制又很多,不考虑位置的因素的话(好位置很难抢到),如果大家什么都趋同,那么就很难出头,上岸就更别想了。
竞技就不说了,不管是参赛选手还是池子里的鱼,那都是高手,这和绝大多数钓友碰到的情况太不一样,参考意义不大。
下图是在南方某城市河道里几个小时的鱼获,其中那两条两三斤的鲤鱼分别是0.2和0.3子线钓上来的,溜鱼也就是一个两分钟一个三四分钟。为什么一开始要选择0.2和0.3的子线呢?因为当时的目标鱼就是河里大也就四五两的小鱼,加上天气有些闷热,鱼的吃饵欲望不是太强烈。
如果一开始目标鱼就是鲤鱼,那么一定不会选择这个线组。但因为前期听当地朋友介绍,这里有很多麦稍,原来又没有钓过这种鱼,所以就以这种鱼作为目标鱼。也正是因为用了比当地其它钓友小得多的线组,所以作为一个第一次来这个地方钓的人却比其它人钓得都多。
很多钓友非常害怕零点几的子线根本扛不住一斤以上的野生鱼,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子线细,最大的好处就是柔软,更容易入口,更容易降低鱼的警惕性(这个优点在黑坑很明显,子线粗细对鱼获影响很大,正钓的新鱼除外)。子线禁不禁得住主要取决于两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点,一是刺鱼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二是溜鱼的手法。“秒切”基本上都出在刺鱼的动作问题上,半天来一口,过猛过快的提杆切线几乎是必然的。手法适当,即使线组细,鱼又大,也不会在提杆一瞬间切,起码抗个两三秒。除了本身就是粗线大钩钓巨物,刺鱼动作都要迅速而小幅度,即使没打着,铅皮也不应该一下就出水,这个需要练,很难描述非常到位,就是小臂不动手腕抬那一点幅度,大概有个30度左右。至于溜鱼那就是经验问题了,很多钓友很少碰到大一些的鱼,一碰到就慌,恨不得马上就把鱼拉上来,也不管鱼的逃窜方向和角度,直接生拉硬拽,还学着有些视频那样大幅度的左右摆杆和捣蒜似的转杆,本来跑不了的鱼也会切线,然后把问题都归结到线细的问题上。现在大多数野钓资源都很差,碰到大鱼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为了小概率的事儿去选择加大线组,人为的增加鱼吃饵的力度。大鱼不容易碰到,小鱼又吃着费劲,空军也是稀松平常了。除非是资源很好,鱼又很兴奋,不但警惕性降低,抢食也会增加动作的幅度和力量,才会让浮漂有明显的动作。
再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浮漂的吃铅量必须和整个线组搭配是合适的,和水深是合适的,否则很细的子线搭配吃铅量很大的浮漂也会是细线失去本来的作用,又从另一个方面使鱼吃饵的难度增加。这个问题之前详细说过,就不赘述了。
根据个人经验总结,野钓鲫鱼,0.3-0.8子线足够,气温低鱼口弱,可以考虑使用细线,气温高鱼活性好可以粗一些;野钓鲤鱼,多数在三斤以下,子线0.8-1.2足以,三斤至十斤,1.2-2.5够了。黑坑偷驴或回锅鱼,钓鲫鱼,0.2-0.6就可以了;钓鲤鱼,0.4-1.0完全没问题。黑坑正钓的话,相应线组是以上号数的两三倍都没问题。
最后,建议各位钓友在买子线的时候,不要买太便宜的线,涨号也就罢了,最怕就是粗细不均匀延展性差,也不要选择加入颜色或什么斑点的线,透明的就行了,工序越多对线的影响就越大。最好是品牌的,质量相对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