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事上网游,还是无意间搜到一张在桂平岭头村拍摄的建筑图片,根据提示,介绍的是一座古时候的惜字炉!图片于2012年发上网的,可能是时间久远了,点击图片后没有看到有链接文章,就不知道发图人是如何介绍这惜字炉的了。
桂平岭头有惜字炉?
这对于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来说,就是新闻了。记得以前看过资料,桂平油麻有理村有一座惜字炉,属桂平的文保单位,也是认识比较多的一座惜字炉,可以说是“唯一”的这类建筑。
不过关于油麻有理村的惜字炉,他的历史介绍,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再多的都没有了。曾经找过一篇和他有关的民间传说,写得比较神怪,肯定就不是真实的历史了。
可是没料到,根据网上信息,说离桂平街仅一两公里的岭头村里,居然还保存着一座惜字炉,这就少人听闻了。岭头村不远,闲了寻着2012年的信息线索,到岭头大村转一转。
果然,进入岭头大村后,很容易就看到路边的那个惜字炉了,很庆幸,十年过去,惜字炉还在,它的出现,应该说是桂平“唯二”的此类建筑了
只不过,经过十年,惜字炉周边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惜字炉边的大树依然,旁边就是本村沙塘社社公所在,社公后面有个凉亭,叫沙塘社凉亭,按树下的碑记记载,凉亭始建于光绪元年冬(公元1875年),历百余年风雨,凉亭破败不堪,所以,在2014年由村里集资,用钢筋水泥重建了一座现代气息的沙塘社凉亭。
顺便把这座惜字炉也稍微的修整了一下,把原来已经塌掉的炉顶修复,并增加了一个和凉亭顶上一模一样的葫芦装饰。
岭头大村这里为什么会建有一座惜字炉,都有些什么样的历史呢?问了坐在边上聊天的村里老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还有说是以前烧香祈福用的。
那么,什么是惜字炉,又有什么用呢?
惜字炉,简单说,就是专门焚烧有写过“字”的纸张的火炉。为什么烧几张纸要专门建个炉呢?要烧纸张,直接在家里当柴塞入灶台烧火做饭这不香?不省事?
这样的做法,是当下社会是可以的。现代人对于纸张的态度,可以说很随便,很随意了,当垃圾丢,当柴火烧,当废品卖。
时间往前,不说多久,就三四十年前,在一些办公场所,人们还习惯把办公桌边的垃圾桶叫做“字纸篓”。这些所谓的垃圾桶,多数是铁丝做的网筐,正常情况下不放别的,只放使用过的,有文字的废纸,是真正的“字纸篓”,而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人们还是有意识的放到一边的垃圾篸里,算是垃圾分类的意识。可不像现代人,都习惯把废弃的字纸与其他垃圾一起,丢弃到同一个垃圾桶里,不作区分了。
现代人和以前的人对纸张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其实也是生活环境,时代环境变化所致,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慢慢发生变化。
以前人们使用的“字纸篓”,实际上承载的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化传统,叫“敬惜字纸”,也就是尊敬、爱惜留有字迹的纸张,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对文化与文字的崇敬。
从“仓颉造字”的文字传承,到“蔡伦造纸”的文化记载,古人认为,有字的纸,即代表文化,是很神圣,有很高地位的东西。古语讲:“污践字纸,即系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如何处理有字的纸张,可以说不说违法,但最起码也是站在道德的高度的是非问题了。
古代社会环境下,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读书学习的,而读书学习文化的人,通过努力,往往都有机会出人头地。高的入官厅,进朝堂,低的也可以成为乡间邻里的文化启蒙者,只要会断文识字,高低都会受到社会的敬重,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文化的吸取,地位的改变,都源于对字里行间,纸片籍册里的解读才有的结果,所以,人们十分敬惜这种带字的纸张。特别是到了宋代,可以说是古代文学之高峰时代,整个社会崇文抑武,为此,官府还专门出了规定,凡写有文字的纸张,如果不要了,不能随便丢,更不能贱踩,不能包东西,更不能当抹布用,必须送到专门的地方焚化。
这就是惜字炉产生的原因和广为流传的开始。
以前这种专门焚纸的建筑,没有固定的样式,多是塔形,亭形,所以有多种说法,如惜字塔、字库塔、文峰塔、圣迹亭、敬字亭、焚字炉,外观装饰五花八门,按现在习惯叫惜字炉为多。这种建筑,分布很广,可以说县县都有几座,有些地方还建有多座,也是彰显地方的文化深厚,人才辈出的象征之一。
日常都有专门的人到各处收集字纸,或是自己投到指定的位置,然后集中处理,整理,统一焚烧,干这事也算是积德之事。关于这样的故事,网上都可以找到很多。
这种惜字炉一般古代每个县城都会有,特别是建有文庙(孔庙)的地方。因为文庙自古都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当时很多地方的学生都在里面接受教育,所以也叫县学,府学,学宫之类,只有进入了县学,府学才有机会参加各种科举考试。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学子们使用书写的纸张很多,量大,所以就近拿到文庙边上的惜字炉焚烧。
桂平作为古代浔州府治所所在,这类惜字炉不说十个八个,三五个应该是有的,只是时过境迁,这类建筑已经没有一丁点痕迹了,甚至在地方古籍中,都没有半字的记载,硬要扯,那也只能是猜想了。
仅存的有理惜字炉,岭头惜字炉,虽然幸存至今,但都是陌生无知了,基本上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了。
岭头大村的这座惜字炉,荒废已久,它最后一次焚字纸是什么时候,已经没人知道了。上层的六个炉口已经封堵了五个,还剩一个,也只是成为垃圾的丢入口,里面丢满了各种垃圾。但透过炉口,依然可见昔日焚字纸时留下的熏黑。
有一个炉口上方,有着一个扇形的装饰,这应该就是正面了。不知道是不是曾经也有着“敬惜字纸”四个字呢?走近细看,最终也没有看到半点“字”的痕迹。裸露的青砖,残留的色彩,这个惜字炉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过往呢?
这里曾经投入焚烧过多少有字的纸张,肯定不知道了;科举时代,这村里又有过什么样的成绩,出过什么样的人物,也不好查询了。
谁人所建,为何要建,统统不知道。不过在岭头大村转一圈,村里遗存的,至今依然住着人的,残破崩塌的大屋还是有几座的。从规制看,都是几进几重,屋檐之下还有绘画装饰,足可见其家昔日的规制还是很风光的。
一圈岭头大村,姓冯的人家最多,那这惜字炉是不是和这些大屋,这冯氏家族曾经的历史有关系呢?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新年寻桂平老城记忆
2019正月十五·桂平南木和社宾山寺庙会
桂平:再访宾山寺
桂平:北山飞来寺
广西桂平:一年一度考试季,桂平何处求文昌
桂平:高考至,文昌帝何在?
桂平:西式祠堂
桂平:西山李公祠
桂平:桂平博物馆《浔城千秋》
桂平:太平天国故里的新展示
桂平:黄埔情缘
桂平历史:天主教
桂平:天主教堂
桂平:第一所新式学校——浔州高中的115年历史
桂平人文:桂平市第一中学——树人漫漫百余年,校友悠悠话往昔
桂平人文:一张老照片,一段旧记忆,桂平城北小学话往昔
广西桂平:时代的谢幕,交通的变革——桂平汽车总站的往日旧话
桂平人文:桂平的电影记忆之浔江电影院,桂平电影事业发展史
桂平人文:消失的官冲坑三驳桥
桂平历史:外来文化在桂平
桂平:中山公园问古
桂平:中山公园往事
桂平:中山公园之天下为公
桂平,不一样角度看的中山公园
广西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中山公园,我是鱼塘不是马家园
桂平:远去的大藤峡故景
桂平:大藤峡水利工程之——大藤峡往事
桂平:大藤峡水利工程之——截流
桂平:浔州府城桂平八景之七一一金莲夜雨
桂平:古浔州人文之——浔州八景之一白石洞天
桂平人文:浔州府旧八景之六——铜鼓秋涛已无踪,仅留其名在人间
桂平人文:饮水思源,金田桥头镇圩路边纪念碑的一段历史记忆
桂平:城南故事(一)
桂平:城南故事(二)——防洪墙
桂平:城南故事(三)——人头桥
桂平:城南故事(四)——南津渡
桂平:城南故事(五)——“人头桥”的真实历史
桂平:城南故事(六)一一“人头桥”释疑
桂平:城南故事(七)——下股街,再见!再也不见
桂平:城南故事(八)——码头遗迹保留猜想
桂平:城南故事九——桂平唯二的历史遗迹,人头桥石碑文的解读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二)——桂平清代古城之一,城墙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三)——桂平清代古城之二,城门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四)——桂平清代古城之三,衙门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五)——桂平清代古城之四,四穿楼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六)——桂平清代古城之五,清风楼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八)——桂平清代古城之七,旧街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九)——北江古渡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九)——西山石狮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千年浔州府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十二)——城门楼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桂平清代古城之六,南城角的锐变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老街坊记忆深处的三街六巷
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解读方志里的大洋古桥百年兴衰
桂平:历史遗迹之官桥与秋柳亭
桂平人文之寻访清代义渡文化历史:一方义渡碑,一段仁义事
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两个命运雷同的人造就两本地方志
桂平西山:人文遗迹之西山石刻——碧云天
桂平:清明祭——大革命时期烈士蔡碧珩
桂平西山:人文遗迹之——乳泉,你知道谁起的名?谁砌的井?
桂平西山:人文遗迹之西山石刻不为人知的故事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六)——乾隆御赏过的百岁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