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钓鱼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不认识的鱼类,或者钓获过保护鱼类?我没有遇到过,平时钓获的基本都是常见的鱼类。但是在钓鱼圈有句话叫:“不认识的鱼,要放生”,因为钓鱼人都不认识,那就证明这些鱼类比较稀少,很可能是保护鱼类,钓获后要放生。
但是大新县两名男子,明知道钓获保护鱼类的情况下,还偏偏要卖给餐馆,你说他们胆子大不大?12月3日,大新县公安局对赵某红、黄某汉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进行立案调查,事情要从今年5月17日说起。
5月17日,大新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执法人员在对养利路某餐馆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店内非法存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斑鳠鱼三条,其中两条被宰杀的成鱼分别长约40厘米,一条存活幼鱼长约20厘米,共计2.63公斤。
经过公安机关调查,这几条鱼是大新县雷平镇那岸村黄某汉在5月15日用绳钓的方式从黑水河中非法获取的。在此前普法人员的宣传中,黄某汉明知“芝麻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仍然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卖给了餐馆老板赵某红。
11月1日,大新县渔业执法部门对黄某汉涉嫌非法捕捉、出售,赵某红涉嫌收购、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两人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正式立案调查。
经农业农村局渔业执法部门和县公安局联合查明,5月15日,大新县雷平镇那岸村黄某汉利用绳钓的方式,在黑水河那岸村段非法捕捉三条斑鳠鱼后,为谋取利益便联系县城某餐馆老板赵某红进行交易,而赵某红在之前执法人员上门普法宣传中得知斑鳠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情况下,仍然以一斤40元的价格向黄某汉购得斑鳠鱼三条,并将其中两只成鱼宰杀。
从这里不难看出,大新县这两名男子,在明知道芝麻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情况下,钓获后不但没有放生,还以40元一斤的价格售卖,在餐馆被查获,通过“顺藤摸瓜”的方式最终找到他们,是无知吗?并不是,不过是觉得有空子可钻罢了!那么斑鳠鱼到底是什么鱼类?
斑鳠鱼又叫芝麻剑、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剑鱼、钳鱼等,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个体比较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以上。
在我国分布于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国外分布于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为底栖鱼类,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如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也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但在6-8月也发现有成熟的个体。
属于大型肉食性鱼类,浑身无鳞,肉质细嫩,体色灰白,肉嫩味美,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钙、铁、硒、锌等食用价值高,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被称之为“淡水鱼王”。野外目前数量稀少,人工养殖的数量呈上涨趋势。
虽然芝麻剑可以养殖,但是养殖的并不多,主要在于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完全攻克芝麻剑的养殖技术,比如要面对,产卵量低,成活率低等问题,养殖成本大。自然水域内芝麻剑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
在上个世纪芝麻剑曾经是经济鱼类,如今越来越少,这种鱼类为洄游性,随着水电站的建设,特别是广西境内的小水电,没有经过科学论证,造成芝麻剑的洄游路线被中断,产卵场减少,是它们种群减少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利益,芝麻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鱼肉肉嫩,自古以来是一种美食,在上个世纪捕捞量很大,随着滥捕滥捞,芝麻剑的种群慢慢减少,已经到了不得不保护的境地。
水质污染也是造成芝麻剑减少的一个原因,据悉以前红水河的水质,可以直接饮用,现在由于过度开发,污染无处不在,水质明显下降。芝麻剑这种无磷鱼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水质的变差,也是让它们种群减少的一个原因。
除了这几个原因外,还有一种大量捕捞芝麻剑的群体,那就是“蛙人”。10月6日,南宁市公安局福建园派出所民警,抓获3名在邕江水域非法猎捕芝麻剑的嫌疑人,并收缴39尾活体芝麻剑,涉案金额近3万元。原来这几人在10月5日至6日,在石埠附近的邕江水域,背负氧气罐、身着潜水服,潜入水中捕捞芝麻剑,仅两天共非法捕获39尾。从去年开始,3人就多次在邕江水域非法猎捕芝麻剑。
洄游路线被切断、为了利益、水质污染等,造成芝麻剑的种群大幅下降,在某些水域甚至到了灭绝的边缘,不得不需要保护,用以增加它们的种群。其实除了芝麻剑外,还有很多鱼类为保护鱼类,有钓友说:“不认识咋办”?,最简单的方式为,只要不认识就放生!
对于钓鱼人来说,娱乐虽好,但是不要违法,误钓保护鱼类后,最好的方式为放生,不要伤害它们,因为它们的数量太少了,随着保护力度加强,它们的种群才能慢慢壮大,不至于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