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吧,游子
——中华槐园游记
作者:赵莉

元月二十七日下午,风和日丽。
我和大儿子,孙女,孙子四人一块前往离我家一公里处的沈丘千亩植物园“中华槐园”去游玩。
路上,儿子跟我说:“自从县委田书记来沈丘之后,槐园的围墙,以及县直各单位的围墙都已全部拆除。”我问:“为什么?”儿子说:“为的是方便群众,拆墙透绿,资源共享。”
“这的确是一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件好事!”我不由自主地称赞道。
儿子又接着说:“你去年看的槐园景区只是在高速公路以南,槐园在原来的基础上已扩建到宁洛高速公路以北,紧邻高铁北站。一直延伸到兆丰大道北段,现已成为千亩公园了。”我感慨地说:“这田书记提倡的‘美丽大花园,幸福新沈丘’以后要在沈丘千古留名了。”说话间,我们便来到了槐园的南大门。
因为没有了围墙阻隔,随处都可以进入景区,但孙子执意要从大门进入,他说这样有仪式感。
一踏进大门口,正中间的一棵四人合围的千年古槐树下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红色醒目的四个大字“中华槐园”,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我们顺着一条十几米宽的迎宾大道徐徐前行。
一路的两旁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和冬青树,路南不远处有一“中国梦”红色的拱门特别引人注目,那里是游人休闲的去处, 一到节假日,便是孩子们娱乐的天堂,他们抛去束缚和作业的烦恼,随意地在这里带着天然的野性,撒欢撒泼。
路北的湖面上,微风习习,淡青色的湖水碧波荡漾,更是引来了不少成双成对的情侣在水面上摇曳着小船,随波逐流,窃窃私语。水面上,不时游过的鸳鸯和野鸭在相互追逐嬉戏,和船上的情侣们相映成趣。
大儿子领着小孙子跑向了湖边,他让小孙子站在湖边的栅栏前,以槐仙山为背景,拍下照片,儿子每年都会带着小孙子在同样的地点拍照,以栅栏作为参照物,来记录小孙子的成长历程。
我们一路前行,槐仙山的南边是一个大型的“儿童游乐园”,很多大型的娱乐设备应有尽有,有大摆锤,海盗船,跳楼机,还有我不知名的器械。大人陪着孩子们也在上面玩得不亦乐乎。
各种卖小吃的,有冰糖葫芦,竹简粽子,烤肠,面包,还有热牛奶,饮料……使槐园构成了一幅沈丘版的“清明上河图”。
路北的槐仙山上的亭子矗立在山的最高处,格外吸引游人的向往,凡到此的游客,大部分都要上去眺目远望,小孙子兴奋地一路小跑登上了山顶,我也气喘吁吁地跟着他,到了山顶后,引目远眺,但见远处的车水马龙和静谧的槐园在“闹”和“静”中和谐共存,闹中有静,相得益彰。
大儿子说,去年春季时,他站在这里曾吟出诗句:“槐仙山颠放眼望,半城春水满城花!”来赞美沈丘的盛世风景。
在槐仙山西南的脚下有一条围着湖水能转上一圈的小路,路口有一座汉白玉的狮子,威风凛凛,像是在保护着每一位游客。
沿着小路前行大约五十米处,有一口包青天的铡刀放在那里,包青天铁面无私的铜像屹立在铡刀的右边。包青天的北边是一大排黄色的连椅,供游客们休息的地方。

槐仙山下的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山根一棵高大的老槐树又粗又壮,树上还有一对喜鹊窝。我们路过树下时,喜鹊“喳,喳”的叫声好像是在向游人们问好!
我们一直朝北走着。当我们向右拐个弯时,路南的“徙木立信”的半截树桩和商鞅的铜像立在那里,我们不禁止步细看。
商鞅,他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有非议,法令已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杆,召募百姓谁能够搬到北门的,就奖赏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人敢去搬木杆。商鞅就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人搬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失信,便获得大家的信任,终于颁布了新法。这就告诫我们:当官的只有言之有信,才能服民心,稳民心,做好官。
再向东行,两尊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哲学家韩非子和商鞅的雕像,让游人们肃然起敬。两位先贤的形象代表了本届政府改革的决心,和树立取信于民的爱民初衷。
信步前行,“依法治国”的一卷白底黑字的石书摆放在槐仙山的脚下,任游人们阅览。“依法治国”是国之基础,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前面已到高速公路,我们随湖向左拐时,一幅“凿洞借光”图映入我的眼帘。
匡衡勤奋好学,家中没有蜡烛,但邻居家有蜡烛,可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去他家做雇工,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书给匡衡。于是,匡衡博览群书,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我通过此幅作品,借机教育了我的孙子要好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们顺着湖的北岸朝西边走去。湖的中间有一座小岛,上边长出的各种树木和竹子把小岛围的密不透风,正是野鸭温暖的家。一群一群的大鸭领着它的宝宝一晃一晃地踱入水中,悠哉乐哉地嬉着水,它们时而一头扎进水里,时而又飘浮在水面上。“春江水暖鸭先知”,看来寒冬就要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湖岸上的树,有的落了叶,有的则墨绿青翠,挨着湖水长的芦苇已经枯萎,被工作人员割掉排在水边喂草鱼。苇茬子只盼着春天来了再重新生根,发芽,重着绿装。

我们左拐过一座南北小桥,来到湖西边的一片树林,树林边上一个孝子跪母像,我们止步详看。
颖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颖谷,为人正直无私,素有孝子之誉。在郑庄公对其母亲武姜发出“不发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后,孝子颖考叔建议挖一个隧道,取名“黄泉”,安排郑庄公与武姜在“黄泉”见面,这就是后世闻名的“黄泉见母”。
此故事教育年轻的一代要孝敬老人,尊敬老人,乃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我们继续南行,这一带是现代的体育锻炼器材。各种各样,小朋友们在快乐地玩着。紧接着,用古老的旧石磨,石磙垒成的各种方阵也可让游玩的人作以小憩。人们到这里可闲聊,可打牌。
邻近出口处,挂有一大铜钟,警告人们要警钟常鸣,扬清风正气,鸣廉政警钟。
出口的东边有一母亲挎着包袱,扯着孩子的雕像,原来这是“孟母三迁”。孟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煞费苦心,曾三次迁居。
现在的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让孩子接近好的人,好的事,好的物,好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中华槐园布局可谓独具匠心,有对官的,有对民的,更有对孩子教育和提示的……总而言之,不管你是官,是民,是大人,是孩子,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县委倡导的"美丽大花园,幸福新沈丘"不仅在沈丘县城,就是在各乡镇,各村庄,各家各户也都已落到实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即将到来。我们“中华槐园”的千亩公园将以飒爽的英姿,迎接每位归家的父老乡亲。
在外的游子,归来吧!

往期回顾:
赵莉:“香落尘外”春晚火了 | 沈丘专栏
赵莉:寨河西岸的老宅 | 沈丘专栏

作者简介:
赵莉,女,72岁,高中毕业,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