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 六旬张大爷照顾宠物鹦鹉,哪想到竟然患上了“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把自己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并启用了人工肺ECMO……回想起这2个月的经历,张大爷与家人依然是惊魂未定。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两江新区人民医院以重症为核心的多学科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张大爷已经脱离了危险,转出了重症监护室。
张大爷即将顺利出院。
呼吸窘迫多器官受损,“鬼门关”前ECMO护航
6月1日凌晨,从外院转到两江新区人民医院的张大爷已经出现了呼吸急促达50次/分;严重低氧血症,氧合指数(ARDS)只有50mmHg左右,呈极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正常值大于300,重度小于100);而通过入院CT结果看到,患者的右肺几乎呈白肺状。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重症医护团队先后对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并积极寻找感染源。通过医院一系列规范抢救流程后,张大爷的氧合指数虽稍有回升至120,但让所有人揪心的是:因患者缺氧导致的心、肝、肾、凝血等功能受损使得稍有改善的氧合指数又重新下降到100以下。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玺在与团队谨慎评估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后果断决定立刻上ECMO,以支持患者的呼吸系统,减少因严重的ARDS而需要的高支持呼吸条件,从而给患者带来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这一决定也得到了患者家人的支持。
张大爷ECMO治疗期间继续进行俯卧位通气。
边抢救边“破案”,原来是鹦鹉惹的祸
为了让后续治疗能够更精准更有效,陈玺和她的团队坚持一边治疗一边“破案”寻证,想要尽快找到导致这一凶险病情的根源。虽然患者本人从入院起一直呈昏迷状无法自述病情,但陈玺与团队凭借多年的重症急救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首先是患者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从检验结果显示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从肺部影像表现患者右肺大片白肺状。从而考虑患者为“社区获得性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团队一直积极与家属沟通,询问家里是否有家禽、鸟类的喂养史,家属均予以了否定。同时陈玺表示,患者的症状跟自己两年前救治的一例“鹦鹉热”衣原体导致的重症肺炎非常相似,所以特别询问是否有接触过鹦鹉。这才让家属想起1月前那只喂养了2天的宠物鹦鹉!
原来在4月底,女儿从网上购买了两只宠物鹦鹉,但因临时出差委托张大爷到小区的菜鸟驿站帮其取回并喂养了2天后转交给女儿,两只鹦鹉喂养一周后死掉。本以为是一件生活中的小插曲,但在5月底张大爷开始出现乏力等不适。张大爷老伴儿回忆称:从超市回家,买的菜提起来都很吃力。直到5月31日出现了无法控制的高热症状,从而被转入医院。
张大爷病情最严重阶段需要各生命支持仪器维持生命。
检验结果与经验判断重合,进一步窄化治疗
张大爷是幸运的,从6月1日凌晨入院到6月4日上ECMO,其间的每一步抢救过程都规范且及时。6月1日早上第一时间将患者的痰、血送检进行宏基因测序,入院就按照社区获得性非典型病原菌感染给予莫西沙星,6月1日下午得到确定养殖过“鹦鹉”的病史后,为了保险起见,把抗生素调整为针对性更强的多西环素,6月2日就得到结果:患者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尽管已经对症治疗,但因为缺氧导致的多系统损害,氧合指数再次下降至100以下,果断上ECMO。陈玺说:“当检验结果与我们的判断完全符合时,对于这个病人的治疗我和团队就非常有底气了。首先是因为团队有多次成功使用ECMO救治患者的经验;再就是对鹦鹉热衣原体病情发展有丰富的救治经验。”
正如陈玺所判断的,通过ECMO的治疗,张大爷的临床指标都呈回升的状态,多器官功能明显改善,氧合指数回升到300,达到脱机指标,6月10日实现EOCM脱机。
经过近一个月的抢救、治疗与精心护理,目前张大爷各项指标都已趋近正常,即将顺利出院。
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为张大爷安置ECMO管道。
两江人医小科普
重症医学科告诉你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以感染鸟类、人类以及一些哺乳动物。这种病在养鸟爱好者及禽鸟类从业人员中较为常见,并且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与禽鸟类有密切接触的人群。鹦鹉热的潜伏期通常为5-21天,最短可为3天,最长可达45天。
记住这三点,远离鹦鹉热:
1.减少接触。尽量减少与鸟类或禽类的直接接触,少去鸟类市场、养殖场等高风险区域;尤其是孕妇、儿童以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更应避免与鸟类或禽类接触,尤其要注意不能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鸟禽类。
2.做好个人防护。如果要养鸟禽,一定要购买正规渠道、检疫健康的禽鸟,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或可疑发病的宠物;饲养鸟类宠物人员注意保持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在接触饲养的禽类时,需注意卫生,在处理排泄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戴口罩、戴手套,处理后及时洗手。若被抓咬挠伤则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必要时就医咨询。针对张大爷的情况,两江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玺表示,如因鹦鹉自身携带病毒,经过邮递等密闭条件后,在打开的一瞬间很容易形成气溶胶造成直接的病毒传染。
3.及时就诊。宠物如有可疑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宠物医生帮助;若自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且有鸟禽暴露史,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避免延误治疗。(文/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