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钱大致分成三类:先秦半两、秦半两、汉半两,先秦半两,又叫战国半两,指的就是秦始皇统一之前,那近百年的时间里铸造的半两钱。和另外两类铜钱相比,先秦半两的铸造时间更早,价格也更高一些,但在大量阅币以后,文瀚乐拍看到了先秦半两上的其他乐趣。
最初的先秦半两
先秦半两最初的铸造记录,可以追述到秦惠王时期,是根据《史记》中的记载“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就是秦惠王刚刚即位,在消除了传统保守势力和商鞅之后,开始大力发展商鞅变法的时候,开始铸造的全新钱币类型。在此之前的秦国,主要流通的货币是铁钱、郢爱、金饼等。
当时的秦半两并没有标准的重量制式,后来出土的各种先秦半两钱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当时各个地区的制造工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不同区域铸造出的先秦半两就存在着大小不一、重量不一、精细度不一等特点。
此外,当时的秦半两采用钱范铸造,半两二字也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不同的工匠在制作钱范时随手刻上的。因此先秦半两上的书法字体五花八门,很少出现书法完全相同的先秦半两,千姿百态的书体,也就成了先秦半两钱的特有现象,每一枚先秦半两都是第一无二的存在。
先秦半两制式
先秦半两上的文字是由工匠随手雕刻,文字是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的大篆字体,这种字体和后来李斯撰写的半两二字,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大篆字体不但保留了甲骨文和金文的遗风,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字体,战国时期文字各异,同样的先秦半两,如果遇到两个不同地区的工匠,那么字体风格上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差异。
先秦半两的铸造方式非常原始,看上去很古朴,和后来的铜钱相比,它的幕面不太平整,钱币上也总能看到流铜,铸口宽大,没有修整的痕迹,所以很多出土的先秦半两外形都不是那么圆,中间的穿口也不是那么方,钱币的薄厚也很不均匀,整个钱币也更加厚重一些。
先秦半两采用浇筑工艺铸造,这种工艺需要先刻制模具,也就是制作钱范,然后用钱币外形的阴刻范模来浇铸钱币。战国时期主要的钱范有陶范、石范、铜范等,铸造方式不统一的结果,就是先秦半两钱的尺寸有大有小。先秦半两钱的尺寸有大有小。大的直径有32-37毫米,有些特别大的,重量会超过10克,小的直径有28毫米,重量在5克上下。
不想用小钱怎么办?
先秦半两有大有小,百姓都更喜欢分量足的大钱,那么小的半两钱不想用怎么办?
从出土的《金布律》和《赍律》来看,当时的秦国为了规避这种情况,特别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就要求官府在收取货币时,每个用草编的畚箕中,都只能放一千枚钱,同时并盖上县丞、县令的印封存。
铜钱不论大小与否、不论精美与否,都是混装在一起的。等到需要使用和发放的时候,都统一发放,百姓在接受和使用半两钱的时候,不管质量好坏一起通用,任何人都不准挑选,以此来使用和推行半两钱。
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将货币分为上币和下币两种,继续铸造以前的半两钱,为了满足普通百姓的使用需求,半两钱的尺寸要明显比战国半两小一些,与战国半两钱中尺寸较小的那一类基本持平,从而有效规避了小钱没有人用的窘境。
先秦半两的铸造时间比较长,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随着秦国领土的不断扩张,流通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是和统一之后的秦半两钱相比,铸造量和流通范围还是要差一些,因此市面上先秦半两在价格上也比秦半两更高一些,虽不至于高不可攀,但文瀚乐拍觉得,几百元的价格,还是非常适合于将其纳入怀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