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纳新胀蟹(学名:Neosarmatium meinerti)为方蟹总科的动物。旧属方蟹科新胀蟹属,今属相手蟹科新胀蟹属。本物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非洲东岸、中国台湾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栖息于红树林的泥滩中。
泡粒新相手蟹(学名:Neoepisesarma versicolor)为方蟹科新相手蟹属的动物。分布于马来亚、新加坡以及中国的海南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栖息于潮间带的泥涂中。
其种加词“versicolor”意为“颜色多样的”。
拟相手蟹属(学名:Parasesarma)是相手蟹科之下的一个属,也是这个科里多样性最高的一个类群,包含多种半陆栖与陆栖的种类。
斑点拟相手蟹(学名:Parasesarma pictum),又名神妙拟相手蟹,旧属方蟹科(Grapsidae)相手蟹属(Sesarma),后来相手蟹科从方蟹科独立出来,重新分类为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背甲光滑,螯红棕色。一、二、三步足间之基部具有毛囊。眼窝外齿呈锐三角形指向前方。
喜欢在高潮线附近石块下或垃圾堆积物间躲藏,河口岸边、红树林沼泽、草泽周缘有石块散置的地方都可以见得到它的踪迹。
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华南及华东(广东、香港、福建、台湾、浙江、山东)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主要栖息于低潮线的石块下或其附近。
三栉拟相手蟹(学名:Parasesarma tripectinis,旧属方蟹科相手蟹属,今属相手蟹科拟相手蟹属。
在中国,分布于福建、浙江、青岛胶州湾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生活于潮间带。
近相手蟹属(学名:Perisesarma),旧属方蟹科,后来相手蟹科从方蟹科独立出来,现属相手蟹科,是一个红树林蟹物种的属。
本属物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现时有23个物种,当中两个来自西非(P. kammermani (De Man, 1883) 及 P. alberti Rathbun, 1921)。这些物种皆为小型的半陆蟹,见于低潮区的森林地面。本属物种不挑食,基本上任何不会对它们造成威胁的东西,它们都可以吃进口里,包括铅笔或森林内其他垃圾。
双齿近相手蟹(学名:Perisesarma bidens),旧属方蟹科(Grapsidae)相手蟹属(Sesarma),称为双齿相手蟹(Sesarma bidens);后来相手蟹科从方蟹科独立出来,现重新分类作近相手蟹属(Perisesarma)。
本物种两腿伸展开来有4" (10 cm),当中头胸甲的宽不超过2" (5 cm)。
虽然本物种的生活环境为海水,但多见于近河口的泥滩上以及能到离水较远处。
在自然环境以外,一般若将本物种放置于淡水中,建议每加仑淡水应加入一到两茶匙的海盐,以营造咸淡水交界的栖境,否则蟹无法存活。加入淡水中的海盐需预先混合进水里,搅拌好后才可以放蟹。由于本物种乃热带物种,水温应保持在摄氏24度至27度,酸碱值 7.5-8.5 左右。养殖本物种的水缸至少要有10加仑水,可饲养一只雄蟹和两只雌蟹,但这些蟹仍然有可能会打斗。缸底也应有沙质底层,以方便蟹只伪装及挖洞居住。
本物种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西起东非桑给巴尔到东北的日本及东南的斐济,见于朝鲜、日本、菲律宾、马来群岛、安达曼、斯里兰卡、印度以及中国的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台湾岛等地。
相手蟹属(学名:Sesarma),是短尾下目方蟹总科相手蟹科以下的一个属。
褶痕相手蟹(学名:Sesarma plicata)为方蟹科相手蟹属的动物。种名 plicata 意为“有褶皱的”。
头胸甲的宽度大于长度,表面隆起,分区可辨。额后部的四个突起显着,表面各具数条短小横沟,但无颗粒线。鳃区的外侧有6条斜行的颗粒隆线,均趋向侧缘。额的宽度约当头胸甲宽度之半,前缘中部略内凹。眼窝宽,眼柄粗,眼窝后部表面低洼,外眼窝角突出。侧缘在外眼窝角后具一个不明显的齿痕。螯足与神妙相手蟹相似,长节背缘及内腹缘近末端处各具一锐齿,掌节背面具2条斜行梳齿状隆脊,可动指背缘具8—9个圆形突起,内绿中部具一圆形大齿,近末端处具一较小的齿,其顶端分2小齿,不动指内缘的齿与可动指相似。步足与前一种的相似,唯长节较前一种的为宽而短,指节瘦长,末端呈尖刺状。腹部亦与神妙相手蟹相似,唯雄性腹部第六节的宽度小于长度的2.5倍,尾节较短而宽。雌性腹部圆大,尾节也较宽大。头胸甲长38.6毫米,宽43.3毫米。
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生活于泥滩石块下。
朝鲜、日本、马来群岛、印度、马达加斯加、非洲东岸以及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胶州湾、台湾岛等地。
印痕相手蟹(学名:Sesarma impressum)为方蟹科相手蟹属的动物。
头胸甲的后半部显着地较前年部为宽,眼窝外角之间的宽度较头胸甲的长度为小。表面具细颗粒,其中有些负短刚毛。额区表面中央的枞沟深而宽,额后隆起,分成4叶,居中的两叶较两侧的为宽。眼窝外角的外缘旦弧形。前侧缘除眼窝外角之外分2齿,第一齿不甚突出,第二齿很小,几乎退化,此后的侧缘略向内凹。螯足长节的背缘具锯齿,近末端的齿突出,腕节表面具泡状颗粒,沿内缘具刺状颗粒。掌节的外侧面全部盖着泡状颗粒,内侧面的上半部光滑,唯有一条弯曲的颗粒隆线,下半部满具颗粒,两指合拢时所留下的空隙甚窄。步足侧扁而宽,尤以长节为甚,以下各节只具黑色短刚毛。头胸甲长24.8毫米,宽26.3毫米。
生活环境为海水,主要生活于沿岸或河口处的沼泽中或灌木丛中。
萨摩亚、菲律宾、马来半岛、马达加斯加、非洲东岸、中国台湾岛等地。
中型仿相手蟹(Sesarmops intermedium)又称为无齿相手蟹、汉氏螳臂蟹,是一种夜行性的陆蟹。一般活动于近海、河川下游河岸处、草地、海岸林地,而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广东、海南岛、福建、浙江、江苏、辽东半岛、上海崇明岛、台湾东部至恒春半岛一带的地区。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穴居于近海淡水河流的泥岸上或在近岸的沼泽中。为鼠类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特别在雨后或大潮过后,中型仿相手蟹经常会集体出现。
原属方蟹科(Grapsidae)仿相手蟹属(Sesarmops),相手蟹科从方蟹科独立出来后,重新分类为相手蟹科(Sesarmidae)仿相手蟹属(Sesarmops)。
蟹甲呈四方形,蟹额处下凹,两侧斜向往上,蟹眼便位于其尖端处。具有一对平均大小的蟹螫及左右各四对的步足,蟹螫的尖部为明显的白色。蟹身为火红色,但体色自蟹额处向第四对步足逐步浅淡并偏腊黄色。
一般因为被当作为水族宠物饲养,故在台湾的水族馆里常以“圣诞蟹”的俗名出售。不论是名称“圣诞蟹”或蟹身外形,在乍听(乍看)下都与澳洲的圣诞岛红蟹神似,但事实上两种是不同的螃蟹。
当公蟹及母蟹交配完毕后,母蟹必需移动至海边,顺着海水的潮汐放卵才能够繁殖,所以若被当作宠物养在鱼缸里的母蟹抱卵时,便无法顺利繁殖。当卵成熟后会从母蟹腹中落下,往往到最后变成了成蟹的食物。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