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网上看到一条很猎奇的泡茶视频。
点进去后内容倒是不长,只有短短30秒。
但在此期间,对方的每一句话都让人瞪大双眼,难以置信。
视频的主题是《教你一招将白毫银针泡得更好喝,99%的人都不知道。》
单看标题,倒是中规中矩。
但开头第一句话,对方称白毫银针性寒,泡茶时最好别直接喝。
教你一招,加点陈皮更好。
夏天喝白毫银针,如果嫌煮茶加陈皮麻烦,可以另辟蹊径。
掰开一片陈皮,放进烧水壶内。
加热几分钟后,就能得到一壶热腾腾的陈皮水。
接着再用这壶陈皮水去泡白毫银针,能中和茶性,风味更好……
偶买噶,这是什么黑暗料理?!
白毫银针并非性寒,新银针顶多是性味清凉,风味清鲜。存老后的白毫银针,茶味日愈温和甘润,不能一刀切。
喝白毫银针,纯茶为上,不需要格外添加。
毕竟,陈皮的味道与白毫银针的鲜爽淳和,丝毫不搭噶。
强凑在一起,能好喝到哪里去?
放眼茶圈,类似这样的奇葩泡茶指南不在少数。
除了用陈皮水泡银针外,下文提到的3种泡法,也是奇葩中的经典。
《2》
一、回笼泡。
对99%以上的广大茶友来说,回笼泡是一个全新名词,从来没有听说过。
于村姑陈而言,亦如此。
前段在网上看视频时,看到有博主分享白毫银针的“私人泡茶秘籍”,对方提出回笼泡能调节茶味浓淡。
什么?回笼泡是什么意思?在此之前从未有过耳闻。
日常生活里,回笼觉大家都知道。
而博主口中的回笼泡做法,略显奇葩。
用盖碗泡白毫银针,开头先遵照常规泡法。
热水温杯,烫碗烫杯。
烧水泡茶,水沸直冲。
提起烧水壶,将壶嘴对准盖碗内部的干茶上方,均匀环绕打圈式注入。
待注水接近碗沿,合上盖子,倾倒茶汤。
到这里,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中规中矩。
但博主将茶汤倒进公道杯后,接下来的一幕,出乎所有人意料。
因为他顺手又将茶水,倒回盖碗内。
画面停止了大约三、四秒,再一次拿起盖碗,将茶汤倾倒出来。
经过回笼泡后,才正式开始分汤饮用……
按视频博主的介绍,白毫银针本身的茶味有些淡,回笼重新泡一遍,茶味物质浸出更充分,茶汤入口更饱满……
对于这番话,个人觉得半个字也不能信。
且不说,高山银针的茶汤滋味一点儿也不淡,而是极致鲜爽,淳和清鲜动人。
冲着将茶水重新倒回到盖碗,再次出汤的做法。
一来一回在无形中会增加茶叶与热水的接触时间,导致过多茶味浸出,茶味泡浓。
同时,还会降低茶汤鲜爽度,得不偿失。
好似刚端上餐桌的炒时蔬、炒三鲜,菜品正热腾腾的冒着热气,此时不趁热夹一筷子一睹为快。
而是重新倒回到炒锅里翻炒加热,此等“回笼”做法不仅破坏菜品卖相,还影响风味,有何益处?
《3》
二、熏蒸法。
所谓的熏蒸法,有些类似蒸桑拿。
之前在一家粤菜馆子里,点过一道桑拿鸡。
将餐品端上桌,上蒸下煮。
锅内正在加热鸡汤,而上方飘逸出来的热蒸汽也没有浪费。
而是驾上了蒸屉,放了一碟切得薄薄的嫩鸡肉。
利用蒸汽的热量,快速熏蒸几分钟,蒸出来的鸡肉鲜嫩多汁,极具特色。
言归正传,说回泡法。
最开始看到“熏蒸泡”时,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还以为这是某种蒸茶新操作。
但后来才知道,网红的熏蒸法泡银针与蒸茶毫无关联。
其做法是先烧开一壶水,等水烧沸也不急着泡茶。
而是揭开烧水壶的壶盖,晾一晾。
等到水温自然下降到八十多摄氏度后,提起壶,往盖碗内轻柔注水。
所谓的熏蒸泡,注水动作颇为细巧,有些像是汤圆上雕花。
有着N字型注水法、9点钟方位注水法、侧壁细注等各式说法。
最常见的是沿着盖碗的一侧碗壁,将温水缓缓滑入。
不打圈,不环绕,避免热水与干茶发生直接碰触。
动作缓慢的注水期间,盖碗内的白毫银针干茶能保持一动不动的姿态,半点也没有干茶翻滚的身姿出现。
也许在部分茶艺师口中,注水手法轻柔的熏蒸泡,目的是避免烫坏芽头,避免茶毫大量脱落,让茶味更显清甜……
但从实际喝茶感受看,照这么泡,喝到嘴巴里的茶水寡淡、乏味、缺少层次。
一方面,水温低,难以渗透层层白毫的保护,不利于激发高扬茶香, 茶味不醇,毫香、花香、竹林香等系列鲜香难以呈现。
另一方面,轻柔缓注的泡茶手法下,等到注水结束,干茶们浮起在水面,超过七、八成的茶芽仍旧是干燥状态,都没有被打湿浸透,何谈充足茶味浸出?
泡白毫银针,不需有太多顾虑。
福鼎高山白毫银针,白毫密,芽头紧实,内部拥有5-7层白毫层,茶青鲜叶采摘时,伸手捏向芽身中间会感到里面圆鼓鼓的,一点儿也不干瘪。
在泡茶时,大可安心使用沸水直接泡。
并且在注水时切记环壁均匀往下快速注入,简单来讲,让滚烫热水直接兜头注入,快速浇注在干茶上方。
才能泡出毫香十足,花香清雅,茶味淳和鲜润的绝妙茶汤。
将茶汤冲入公道杯后,举起杯,迎着光,细细看。
汤中白毫密集如点点繁星,每啜一口,都是满满鲜爽与毫香,好不畅快!
《4》
三、冰块泡。
夏天到了,冷泡茶的是热门话题。
近些年在网上,网红冷泡茶的做法早已更新换代。
从最开始的常温冷水浸泡,演变出无数新式奇葩做法。
比如,用冰块泡。
买一袋食用冰块,倒进杯子里,铺成小雪山的形状。
接着,找点原料细嫩的春茶(不少博主常用白毫银针)铺在冰块上方。
最后在杯子前方摆上相机,打开延时摄影模式。
从镜头记录下来的画面里,随着时间推移,冰块逐渐融化。
原本在“雪顶”的干茶,缓缓被冰水包容,慢慢冰萃出滋味。
单纯看画面,倒是赏心悦目。
但从经验看,这短短十来秒的延时摄影视频,真实摄影时间起码在3小时以上。
照这种冰萃做法,水温低,茶味难以浸出。
不耐心泡上3、4个钟头,茶水喝着根本没有味。
夏天喝茶,本身不宜贪凉。
传统热水泡茶,才是正道,淡茶温饮更养人。
若是跟风这种奇葩的冰泡法、冰萃法,喝多了冷饮冷茶容易刺激肠胃不说,还会浪费时间。
等上小半天的工夫,茶还没好。
照这种模式,哪里符合夏日喝茶所需?
《5》
互联网时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现象常有发生。
包括茶圈,亦如此。
很多时候正正经经的茶知识科普,关注者寥寥。
相反是那些观点错误的,言论奇葩的内容,更能博关注。
做法越是猎奇,言论越是奇葩,越能换来流量。
譬如,在网上教别人泡茶。
一板一眼的主流泡茶法,话题平平,争议性不高。
搬出猎奇的冰萃法、椰子水冷泡法、回笼泡法、陈皮水泡、熏蒸泡等,能通过争议来吸引关注。
作为普通茶客,大家需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别因为某几个播放量高的泡茶视频,就跟风尝试。
不然到头来,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还浪费了自己的好茶,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