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呱呱
编辑 | 小呱呱
秋高气爽,本是登高望远,畅游齐鲁的好时节,脑海中浮现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画面,心中对山东,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也许是源于课本里那豪迈的齐鲁文化,也许是源于金庸笔下那快意恩仇的江湖
最近几起关于山东旅游的新闻,却如同骤然降温的秋雨,给这片热土蒙上了一层阴影,让人不禁想问:山东,你的温柔呢?
88元一份的普通素菜,16元一个的速冻水饺,还有那明码标价10元的塑料袋……当看到这些新闻标题时,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继而是深深的失望
这并非个例,从烟台“天价菜单”事件,到青岛导游强制购物、言语不当等问题,一系列负面新闻,将山东旅游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些怀揣着美好憧憬的游客,最终却带着一肚子委屈和愤怒离开,这与山东“好客”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更让人心寒的是,一些游客在遭遇不公对待时,选择了沉默,他们或是因为害怕报复,或是因为维权过程太过繁琐,最终只能不了了之,这种沉默,无疑助长了不良风气的蔓延
是什么让“好客山东”变了味?在“宰客”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链条
一些商家在利益驱使下,将诚信抛诸脑后,他们利用信息差,欺骗消费者,甚至形成“一条龙”式的宰客模式,将游客当成了待宰的羔羊,全然不顾“杀鸡取卵”的后果
监管的缺位,也让一些商家更加肆无忌惮,制度的不完善、执法力度的薄弱,都给“宰客”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旅游是服务行业,从业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一些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甚至将“宰客”视为“理所当然”
导游作为游客与景区之间的桥梁,本应承担起引导和讲解的责任,一些导游却变成了“购物团团长”,为了赚取高额回扣,不惜用各种手段强迫游客消费,甚至对游客进行言语侮辱
旅游资源是山东的宝贵财富,“好客山东”更是一张响亮的金字招牌,“宰客”事件的频发,无疑给这块招牌蒙上了阴影,也给山东旅游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数据显示,“宰客”事件发生后,山东部分景区的游客量明显下降,这无疑给当地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痛定思痛,山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塑旅游形象,挽回游客的信心
重塑旅游形象,需要政府、企业、从业者和游客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监管,完善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宰客”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宰客者”付出沉重代价
企业要将诚信经营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
从业者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服务意识,用真诚和热情对待每一位游客,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游客也要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勇敢对“宰客”行为说“不”,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我相信,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好客山东”的金字招牌一定会重新擦亮,山东旅游也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踏上山东的土地,感受齐鲁大地的独特魅力,品尝正宗的鲁菜,欣赏壮丽的泰山日出,在碧波荡漾的海边漫步……
我也相信,那时的山东,依然会用它的热情和真诚,迎接每一位游客的到来,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山东,我在这里,等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