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沙志明
沙志明,金陵人士,生于1932年。其人高大魁伟,擅举重,曾是江苏省举重冠军。钟情老紫砂,搜罗历代紫砂器逾千件,亚明书赠“壶痴”之号。徐邦达观之欣然题词,梁白泉更叹曰“如入宝窟”。南京文化局特选其藏品精粹于南京民俗博物馆设专厅展陈。
▲沙老解说吴经墓提梁壶
紫砂收藏热持续升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利欲熏心,以次充好,以新充老,使得紫砂市场鱼龙混杂,仿品伪品层出不穷。喜爱紫砂的初学者要想分辨出真伪很困难。现在,民国以前的老壶在古玩市场可遇不可求,拍卖会推出的拍品也做不到完全保真,而当代紫砂是乱花迷人眼,工艺师的作品价格高昂,代工现象普遍,廉价的壶泥料又让人不放心,这种种情况对紫砂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我只对收藏明、清、民国时期紫砂器感兴趣,60多年没有改变,所以我跟大家分享的经验也是针对老紫砂器来谈。现在许多人从事收藏,重在投资增值。过去搞收藏,主要目的是欣赏、保护和玩味。同样是拿钱买物,目的不同,得到的回馈也不同。我玩了一辈子紫砂老壶,在这期间,紫砂行情时起时落,从不受关注到受人热捧,这些外界因素基本没有影响到我对紫砂的感情,冷也好,热也罢,我始终喜爱。幸运的是,我收藏紫砂的时候,价格还不像现在这么高。到后来我也曾经卖房买壶,放到现在有的壶你卖一套房子可能也买不到,所以新手更要谨慎小心,要练好眼力。
▲南宋 宜陶酒注 通高15.5厘米 沙志明个人藏品
眼力是怎么练出来的?首先要接触和了解,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到博物馆到市场观察实物,向有经验的藏家学习。学习很重要,新手一定要多看少动,不要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不要急躁,一看新闻哪个壶拍了上百万元上千万元,恨不得马上到古玩市场也淘一个,千万不能有这种心理。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才看了两本书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就骄傲,“纸上谈兵”要不得。以我的经验,理论知识要学,很重要,但真正锻炼人的,还是交易,真金白银掏出去,对不对,值不值,关系切身利益,就会格外引起重视。
▲清康熙 华凤翔 加彩汉方壶 通高18.9厘米 沙志明个人藏品
另一个关键是审美修养。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审美水平高,能入他眼的东西自然不会太差,加上有意识地培养专业知识,可以快速提高鉴赏力。有的人专门喜欢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你给他指出来他还不乐意,碰到这样固执的人也没有办法,方向都搞错了,跑得再快有什么用呢,越快越糟糕。
要想识壶辨伪,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研究,熟悉紫砂的历史和工艺,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紫砂器的特征,以及各个时代名家的代表作、制作风格、印章铭款,要了解各种紫砂造假作旧的手段,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谈到老紫砂壶的鉴别,可以从型、质、工、饰、款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器型方面鉴别
紫砂壶的器型千变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器型可以作为判断紫砂壶年代的一个可靠标杆。比如陈曼生创作设计的箬笠壶、井栏壶、飞鸿延年壶等,这些器型只会出现在清嘉庆以后,如果有早于这个时期的,必是伪品无疑。同样,潘壶不会早于道光,因为这种壶是道光年间的官员潘仕成定制的。
▲明 无款高圆壶 通高18厘米 沙志明个人藏品
从壶的流孔鉴别紫砂壶。明清两代紫砂壶的流孔多为独孔,在少数体量特大的紫砂壶和汉方壶上也有多孔。清末民初的大壶开始出现网状多孔,20世纪70年代,应日本客商的要求,开始使用网球孔。
壶流,早期壶多为明接,在流根部可见刮擦痕迹。
壶盖,早期子口直接粘接在盖片上,不像后期作弧度修饰。
二、从质地来鉴别
紫砂器所用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的陶土,它所特有的颗粒质感是鉴别茶壶新老和真假的一个重要标尺。早期紫砂的质地较为粗砺,史料记载中说那时的紫砂器质地类似于砖,砂泥中砂的含量大,颗粒较粗,而且泥中有点点云母,就是所谓的“珠粒隐隐”,像星星、像桂花。清代以后的紫砂器砂泥逐渐变细,砂量少,泥量多,因而与早期紫砂器相比显得细腻许多。但是器物表面的光泽十分自然,是内敛的。
以紫砂泥制作的紫砂壶外观虽然平整但没有光亮。现在一些人为了卖相好,在砂泥中掺化学品,造出颜色古怪的器物,或者为了蒙人,在壶身上打蜡、擦皮鞋油。要识别这类伪劣品,一要看,看壶的颜色是内敛的,还是浮在表面的。二要闻,是否有异味。三要摸,打蜡、擦鞋油的壶表面有滞涩感,不像纯正紫砂摸起来光滑有质感。另外还可以在壶身洒一些水,真的紫砂壶具有吸水性,而打蜡的壶身会使水聚成水滴滚落。也可以倒入开水,高水温可以加剧异味的散发。
▲清末民初 吴云根东坡提梁壶 通高16.3厘米 沙志明个人藏品
三、从制作工艺鉴别
紫砂器是传统手工艺制品,明代有以模板做装饰的工艺,晚清有以模具做局部的办法,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整壶使用模具的现象,到现在,为了追求产量,更是普遍使用模具。模具做的壶不是不能用,日常喝茶没有问题。但是从手工艺品的角度来说,其艺术价值有所折扣。因为模具做的壶大小一致,失去了手工艺的独特个性。
紫砂草创期,制壶工具简单,过程也粗略,所以现在很多人说老壶怎么那么粗陋。其实,任何工艺发展都要经历由粗到精的过程,紫砂壶也一样。随着工具的增多,制作日益精细,清代壶就做得比明代壶优雅许多。一把老壶的优劣,作者功力占了绝大部分,圆器是否气韵饱满,筋纹器是否匀称和谐,方器是否挺括利落,花器是否惟妙惟肖,不同类型的紫砂壶有不同的考量标准。例如我们欣赏清嘉道年间女陶艺家杨凤年的梅段壶,只能用尽善尽美来形容。
▲清嘉道年间 杨凤年 梅段壶 通高8.9厘米 沙志明个人藏品
四、从装饰手法鉴别
紫砂器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但这么多装饰手法并不是在紫砂器一出现就有了的,它是在紫砂器发展不同时期先后产生的,因此从紫砂器上的装饰也可以辨别一件紫砂器是古老的还是现代的。
明代的紫砂器装饰有印花、宜均等工艺,绞泥装饰也出现了,但从存世的古壶来看,这种工艺并未普及。明末清初,流行雕刻、贴花、塑花、泥绘。珐琅彩、粉彩装饰不会早于清康熙朝,因为珐琅彩在那个时代才开始在中国出现,而粉彩器最为多见的是雍正朝。锡包壶则不会早于嘉庆,因为创制锡包壶的朱石梅是嘉道年间人。
▲当代顾绍培作品 方山逸士
清末至民国时期,紫砂器上流行陶刻。此外,在明清两代的外销壶中,还有在壶上镶嵌金属和将壶身抛光的手法,这种形式的紫砂器多销往海外,在国内较为少见。
五、从款识铭刻来鉴别
款识是紫砂器的身份证明,它是鉴别紫砂器的重点之一。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们的款识各有不同。金石篆刻、印章款识,是紫砂壶上的传统文化特色之一。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而文人大多精通篆刻,因此紫砂器上的款识也相当有金石韵味。这些款识种类繁多,书体也各有千秋。一般来说,名家印款相对固定,大小、阴阳、字体都有一定之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印款可以作为鉴别标准。
▲当代吕俊杰作品 紫气东来
铭刻的书法随着时代变迁也有相应的变化,在字体上,明代多以楷书为主,清代早期楷、隶并用,清中后期流行隶书。有些时候,无款壶比有款壶更具价值,如明代的壶常常无款,清代皇宫中的壶也多不留款。一般来说,古壶的壶身铭文的顺序都是从右至左的,这也是一个鉴别要点。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名家的印章并非只有本人使用,也有徒弟或子孙沿用的现象出现。比如清末民初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冰心道人”印章曾被他的儿子程盘根使用,但程盘根的制壶技艺显然比不上他的父亲。因此在鉴别这一类壶时需要结合砂泥、器型、工艺来判断。
▲清陈鸣远刻款
在款识造假方面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假壶假款。就是现代人仿造了古代的壶,然后落上古人印章。另一种情况是真壶假款。有些人为了提高紫砂壶的价格,将已有一定历史的真紫砂壶刻上名家的印款,以此渔利。后刻款比较好辨识,其感觉上僵硬,缺少金石韵味。切记不要盲目捡漏,在市场上看到有名家印款的壶时,不要一个劲地寻找标准器的特征,因为造假者正是掌握了这些特征而有意为之。
▲明徐友泉刻款
对于所谓的仿品也要区别对待。你拿着一个新壶当老壶出售,那是骗人,不道德。但是仿品历来就有,时大彬仿过供春,徐友泉仿过时大彬,裴石民仿过陈鸣远,清代仿明代,民国又仿清代,归根结蒂只要壶真正做得好,仿品也值得收藏。故宫博物院里还收藏着晚清仿清初的壶呢,经过岁月积淀,那些壶现在也称得上古董了。
▲明惠孟臣款识
收藏的神奇就在于看着时间把一件美的甚或是平凡的器物变得不同寻常。收藏是传承、保护,也是寄托。祝各位藏友收藏快乐!
❖本文刊载于《收藏》杂志2014年第5期 责编 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