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核桃能卖多少钱?
淄博市高青县市级非遗核雕传承人崔传芳给出的回答是“7万元”,“那是去年3月的事情,是一套用核桃雕的茶具。”具体来说,就是去年乡村好时节·LET'S购主题年启动仪式上,那套茶具一壶三杯,分别雕着梅兰竹菊。
核雕是一种指尖上的艺术,目前全国能掌握这门手艺并坚持钻研创新的民间艺术家少之又少,崔传芳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冷门的艺术?
1月18日,因为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展位有限,众多高青特色农产品,尤其是非遗产品,无法一一展出,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倾情推荐和引荐下,记者在“第二现场”崔传芳家中见到了他和他的核雕作品,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坦言选择这门艺术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我所在的高城镇小河西及附近村庄群众有雕刻作画的传统,国画大师乍启典就出生、生活在那里;再就是中学课文《核舟记》让他对核雕产生了浓厚兴趣。”
说到《核舟记》,记者忍不住提出了多年来的几个疑问:“核舟”真是用“修狭”的“桃核”雕成的吗?这件作品真是由单个“核”刻成的吗?明代没有放大镜可能雕成吗?作者有没有加入过多的文学夸张成分?
对于以上疑问,崔传芳也无法给出肯定回答,“从文章的描述来看,这个‘核’我觉得可能是橄榄核;从窗户可开关这点儿看,似乎像是(几个核的)拼合之作;至于文学上的夸张,我就不好说了。”顿了一会,崔传芳接着表示,“这样的答案你或许不会满意。不过再给我几年时间,让我的技艺更高一些,一定给你一个更加确定的答案。”
虽然对《核舟记》的描述有质疑成分,但文中的境界却是崔传芳一生的追求。
按照崔传芳的描述,他的核雕首次引发关注是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到砖窑场当技术员,偷刻的一件葡萄架下老者下棋的作品,让一位来窑场的县工艺美术厂领导爱不释手。随后我被调到县工艺美术厂上班,从此开始了专业雕刻之路。”
从2008年开始,崔传芳开始参加艺术展览,获得了很多金银铜奖,作品估值也在不断提高。崔传芳说,2009年他参加了第一届创新大赛,获得铜奖,得到2000元奖金,“之后每届创新大赛我都受邀参会,每次都不落空。创新大赛上奇人云集,各怀绝技。但搞核雕的只有我一个。自那以后,组委会专门将核雕列入评奖范围。”
50余年来,崔传芳对核雕的热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家种着十几亩地,除了干农活,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搭在了核雕上。搞核雕需要耐心、定力,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把工夫搭在尚见不到效益的小玩意儿上,但崔传芳乐此不疲。
不过,崔传芳也坦言,核雕的传承让人有些担忧,“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越来越重视核雕,核雕也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中,但群众对于核雕的了解还不够,传承下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非遗”是一颗特殊的种子,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城市记忆、文化传承,那片曾让它枝繁叶茂的土壤并没有改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文化基因也一脉相承,现在的烟火生活就是它最合适的生长土壤,当它落入其中,相信它一定会在这片土壤里再次繁盛。
于高青、于淄博而言亦然。
大众新闻客户端 孙良栋 王克军